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以形式、发展和完善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基础为宗旨,致力于所有儿童、青少年潜能的开发,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础作用。
作为学校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课,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它是学生将来工作、继续学习、生活能力的基础,所以,搞好语文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多年来,广大语文教育者虽然进行多方努力,在语文文字训练、 学法指导、 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课与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的教学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确实还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即以应试选拔为目的,偏爱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已构成大的障碍,甚至对学生身心健康已造成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不是一切”地面向全体,而是面向所有差异的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而是从有差异的个体出发,求得生动、 活泼、主动地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必须把教会学生作为首要任务。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 练习的时间。教者要舍弃那些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串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教者的讲解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教者在备课中,要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设计更适合学生自己学习,适合自己教学,又符合课文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总结出“明、准、活、乐”的课堂教学结构。“明” 即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对象;“准”即准确向学生传授知识,驾驭教学进程;“活”即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活教”促 “活学”;“乐”即教师“趣教”引导学生“乐学、 学会、会学”,形成生动活泼、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一结构主要是从教学目的要求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
三 改革教法、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所以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学会去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 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开发智力的需要。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学的状态。做到了这一点,就说明我们选择的教法对头。
其次,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达到会学。如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课文第二节教学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小结学习方法的环节。通过讨论 、总结出了“自读---质疑---讨论---感情朗读”等学习方法。到教学第三节时,我就运用学习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到教学四节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完全独立地自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积累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主体参与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目中无人,使学生化为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则是尊重人的教育,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首先笔者认为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必须充分合理, 尽量压缩教师的活动时间,提高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把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增大,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 说话、写字、作业,不能摆花架子,只闪现学生课堂参与的环节,只提出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
其次,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形式要多样,如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个体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个体学习是每个学生自主支配参与时间的最好方式,越是重要的问题越要让每个人都参与,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 、速度去读读、想想、说说、 画画、写写。如同样是读句子,《菩萨兵 》中朱德说的:“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这句话第一次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第二次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懂句子的意思,第三次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好重音“怎么”,把反问句的语气读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第三 努力创民主、 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如果如果师生是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就能唤起学生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他们就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独立进行思考,参与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者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提醒自己,态度要和蔼可亲,注意微笑着面对学生,保持适度的幽默。
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是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要无愧于变革的时代,既要锐意改革,又要脚踏实地,做到改革意识要强,教学思想要新,教学方法要活,训练效果要实,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快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以鲜明的主体意识,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谱写新的篇章。
作为学校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课,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它是学生将来工作、继续学习、生活能力的基础,所以,搞好语文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多年来,广大语文教育者虽然进行多方努力,在语文文字训练、 学法指导、 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课与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的教学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确实还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即以应试选拔为目的,偏爱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已构成大的障碍,甚至对学生身心健康已造成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不是一切”地面向全体,而是面向所有差异的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而是从有差异的个体出发,求得生动、 活泼、主动地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必须把教会学生作为首要任务。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 练习的时间。教者要舍弃那些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串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教者的讲解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教者在备课中,要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设计更适合学生自己学习,适合自己教学,又符合课文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总结出“明、准、活、乐”的课堂教学结构。“明” 即明确教学目的,了解教学对象;“准”即准确向学生传授知识,驾驭教学进程;“活”即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活教”促 “活学”;“乐”即教师“趣教”引导学生“乐学、 学会、会学”,形成生动活泼、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一结构主要是从教学目的要求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
三 改革教法、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所以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学会去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的 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开发智力的需要。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学的状态。做到了这一点,就说明我们选择的教法对头。
其次,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和运用学习方法,让学生达到会学。如我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课文第二节教学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小结学习方法的环节。通过讨论 、总结出了“自读---质疑---讨论---感情朗读”等学习方法。到教学第三节时,我就运用学习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到教学四节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完全独立地自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积累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主体参与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目中无人,使学生化为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则是尊重人的教育,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首先笔者认为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必须充分合理, 尽量压缩教师的活动时间,提高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把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增大,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 说话、写字、作业,不能摆花架子,只闪现学生课堂参与的环节,只提出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
其次,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效率,形式要多样,如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个体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个体学习是每个学生自主支配参与时间的最好方式,越是重要的问题越要让每个人都参与,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 、速度去读读、想想、说说、 画画、写写。如同样是读句子,《菩萨兵 》中朱德说的:“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这句话第一次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第二次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懂句子的意思,第三次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好重音“怎么”,把反问句的语气读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第三 努力创民主、 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如果如果师生是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就能唤起学生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高涨,他们就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独立进行思考,参与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者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课堂上常常提醒自己,态度要和蔼可亲,注意微笑着面对学生,保持适度的幽默。
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是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要无愧于变革的时代,既要锐意改革,又要脚踏实地,做到改革意识要强,教学思想要新,教学方法要活,训练效果要实,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快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以鲜明的主体意识,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