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怕他比我难堪 一念清凉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被迫放弃了钟爱的学术事业,被安排到了故宫博物馆做了讲解员。地位的降低并没有让他觉得沮丧,相反的是,他做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甚至比那些年轻的讲解员还要认真。
有一天,沈从文接到馆负责人的通知,说有关领导要来这里参观,要他参加接待和讲解工作。到了领导前来参观这一天,沈从文早早就来了,在一旁站立着等待了好长时间,这名领导总算姗姗而来。隔着迎接的人群一看,他不由得愣住了,原来前来参观的领导竟然是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看到吴晗之后,沈从文立刻偷偷走掉了。因为找他不到,馆负责人只得临时安排了别的讲解员给吴晗服务。等到送走吴晗后,沈从文自然是受到了馆负责人的狠狠斥责,说他大胆妄为,不计后果。可沈从文不管对方说什么,就是不置一词。
事后,有朋友问沈从文为什么要躲开的时候,他解释说:“因为吴晗是我的学生,见面后我怕他比我难堪!”
在那种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沈从文依然会为别人着想,真是难得,但正是这种品性,展示出了一位文学大家闪光的品性。
编辑 杨逸
铿锵校园行:“青春叙曲”与你相约——《做人与处世》校园专版稿约
青春的心曲是飞扬的,年少的心事是瑰丽的,活泼的花季雨季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像七色霓虹,需要一片蔚蓝的天空去翱翔,需要一片黑色的大地去奔跑,需要一片壮阔的海洋去畅游。2012年,《做人与处世》成功登陆中国邮政校园网,走进象牙塔的世界,为此开辟校园作品专版——“青春叙曲”栏目,给年轻人以天空、大地和海洋,抒写多姿的风采,放飞年轻的梦想,更以“智慧改变世界,美德改变人生”的全新理念,为广大青少年构建健全人格的精神家园,搭建文学起飞的平台。
“青春叙曲”栏目是一个自由、个性的空间,贴近校园、贴近青春、贴近成长,以单纯且干净利落的叙事、年轻且神采飞扬的表达,全面展现真切、健康、向上、温暖的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具体的约稿要求如下:
1.作品内容紧紧围绕校园生活,有关梦想、成长、交际,描绘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经历,展现多姿多彩的青春世界。
2.作品题材诠释做人、处世两大方面,紧扣智慧和美德两大主题,弘扬美好的情操、品格和境界,深入挖掘人性、人情和人生的内涵,着力表现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纯洁情感,细节真实感人。
3.作品创作无论是叙事、抒怀、评论,都要求语言时尚,文风隽永,文体不限,文章短小精练,篇幅千字左右。
4.作品风格要求文字充满哲思,饱含情感,启迪心灵,更真实、更互动、更多彩,能引导年轻朋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完备的处世智慧,引人深思与共鸣。
以年轻的心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以青春的笔触抒写成长的时时刻刻,凡是你想表达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凡是你所迷惑的,就是我们要解答的。这样生动形象的文字、血肉丰满的故事、浓郁的校园气息,必将抚慰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深刻思想、开拓视野,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希望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积极参与,诚邀作文指导教师力荐优秀的师生作品,杂志将择优刊登,稿酬从优。
(投稿地址及投稿邮箱见目录页)
《做人与处世》编辑部
高尔基的眼泪 张军霞
提到高尔基的名字。我们总会把他看成小说家、剧作家。其实他也是一位诗人。当年。高尔基在创作小说之余,悄悄写了很多诗,只是不好意思拿出为给别人看。
有一次,当时正在诗坛走红的马雅可夫斯基来做客,高尔基终于按捺不住,把自己的诗歌拿了出来。谁料。这个写阶梯诗的无产阶级诗人,翻看了没几页,就忘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文坛巨匠,他竟然气不打一出来,毫不客气地斥责道:“这个句子怎么能这样写?这样写出来的字,也能叫做诗吗?不行不行!太糟糕了!”
马雅可夫斯基指手画脚说了半天,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他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高尔基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低着头,正用大拇指悄悄抹着眼泪。“您这是怎么了?”马雅可夫斯基急忙问道。高尔基摇摇头说:“没想到,我的诗歌写得如此一无是处!”
说罢,这位老人又呜呜地哭了起来。当时。有位喜欢高尔基作品的读者正好也在场,他感觉十分愤怒,强烈要求马雅可夫斯基收回自己说过的话。而且必须立刻表示道歉。这时,高尔基擦了擦眼泪,摇摇头说说:“不,在诗歌面前,马雅可夫斯基才是我的老师!”
在诗歌面前,马雅可夫斯基没有因为高尔基是名家,就隐藏自己的观点。而是毫不客气地说出自己的评价,而高尔基面对这个有些莽撞的小伙子,丝毫也没有恃才傲物,反而态度谦卑得像个孩子,诚心诚意向对方请教,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谦卑的心态,才最终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
编辑 杨逸
爱默生的鼓励信 秦湖
1855年,美国诗人惠特曼经过5年的艰苦创作,终于完成诗集《草叶集》。然而,因为惠特曼当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出版社都不愿意帮他出版。无奈之下,惠特曼只好找到一家小印刷厂,打下欠条印了790册《草叶集》。随后,他把部分诗集免费赠送给文坛上的知名作家和诗人,剩下的则自己拿去卖。
悲剧的是,几乎没有人喜欢他的诗集。很多人尖锐地批评说:“惠特曼根本就不懂艺术,就象猪猡不懂得数学一样。”有的人干脆就把它直接投入了火炉。最让惠特曼痛心的是,连母亲和弟弟也不接受它,弟弟看了几页就丢开了,母亲则斥之为“泥巴”。
就在惠特曼感到灰心绝望,打算从此再也不写诗时,他收到了一封来信:“亲爱的惠特曼先生,关于《草叶集》所显露出写作者的非凡才华,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最具智慧和学术的著作,了不起之极。我预感你必将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我祝福你。”而写这封信的人。就是当时美国最受人尊敬的文学家爱默生!
百忙之中给一个无名小辈写信,给予他人真切的关怀和鼓励,爱默生之所以一直受到大家的爱戴,除了他精湛的学术外,更得益于他博大的胸怀。 编辑 袁恒雷
相救以命相报以酒 李丹崖
公元327年,晋成帝在任,历阳内史苏峻发动暴乱,朝野动荡,朝中大臣庾亮等人讨伐于他,苏峻懊恼之下,发誓杀光庾亮族人。当时,庾亮的族人都四散而逃,庾冰当时任吴郡内史,所有的官吏都其他而去,只有一个差役跟着他,在钱塘口的时候,遭遇追兵。差役用席子把庾冰藏好,帮庾冰躲过一劫。后来在市镇码头,再遇搜查士兵,差役随机应变,把庾冰藏到了船里,抱起一坛子酒,佯装喝醉说,庾冰就在那里,你们还不去捉他,追兵以为差役是醉话,就走开了,庾冰再逃一劫。
后来,苏峻之乱得以评定,庾冰要报答那个差役,说,你想当个什么官,给我说吧。差役淡淡地说,“我是差役出身,不羡慕那些官爵器物。只是从小就苦干当奴仆,经常发愁不能痛快地喝酒;如果让我这后半辈子能有足够的酒喝,这就行了,不再需要什么了。”
庾冰也很痛快,给差役专门建造了一座宅院,定期供应酒水,常常近百石,差役安享余生。
这则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你说这个差役傻吗?何不相请以高官厚禄,几坛子酒就给打发了?
如果差役真的张口,以庾冰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满足他,可是,差役无疑是聪明的,居庙堂之高,哪里是他一个差役的乐土?差役无疑是智慧的。他懂得淡泊以养趣,清淡以养心的人生真谛,好一个“相请以酒”的差役,旷达不奢求,圆满了他人生的下半途。
而与之相比,那些一朝得势,得意忘形的人,尽管可以踩着别人的肩膀爬上去,也定然会遭遇无边的谩骂和嘲讽,做绝了,还会有另一拨人把他拽下来,摔得体无完肤。
不做中山狼,得志不张狂,差役尚懂得,何况你我呢?
编辑 杨逸
李苦禅赠画救人 张达明
1973年的一天,一位七旬老人辗转找到画家李苦禅,苦苦哀求:“我收藏了您的一幅画,不知是真是假,请您千万帮忙鉴定一下。”望着老人期待的眼神,李苦禅问他:“这幅画你花了多少钱买到的?”老人说:“我用尽了全部积蓄,当时卖这幅画的人打包票,说百分之百是您的真迹,我就咬牙买了下来。如果能听到您亲口说它是真的,我才能放下心来。”
当老人打开画的一瞬间,李苦禅断定是赝品,于是他如实相告:“老人家,这幅画是赝品,您上当了。”老人听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接着又双手捂住胸口蹲在地上,脸色非常难看,喃喃道:“活不成了,活不成了。”李苦禅被吓坏了,赶紧拿了心脏急救药让老人服下。又安慰说:“不就是一幅画吗?我马上给您画两幅,绝不能让你一辈子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听他这一说,老人才精神起来,激动地说:“这让我怎么谢您才好呢?您救了我这条老命啊!”李苦禅摆摆手:“只要您身体无恙,我就是多画一幅也无妨。”说完,便开始作起画来。
两个小时后,李苦禅将两幅画交给老人。老人高兴地说:“我活了这一大把年纪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事后有朋友问李苦禅:“你为什么那么大方,出手就给一个陌生老头作了两幅画,那要值多少钱啊!”他说:“老人大哭的场景让人心酸,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毕生的积蓄付之东流。再说,老人那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不就成了间接杀人凶手了吗?画有价,人命无价呀!”
编辑 张金余
迂回也是一条路 马德
初唐,大才子陈子昂从蜀地来到京城,一待十年,却仍默默无闻。他有些惆怅,每天在大都会晃来晃去,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时,东市有个卖胡琴的。要价1万两纹银。这样天价的乐器,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成群的权贵和富商竞相观看,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价值。
一天,陈子昂突然出现在人群中,说自己要买下这件奢侈品。众人见其出手阉绰,以为他是哪家的阔少爷。陈子昂却笑着解释说,我不过是喜欢音乐罢了。
这时,有好事者叫嚷道:“那你弹一曲给我们听听!”其他人也跟着起哄。陈子昂说:“这样吧,我家就住宣阳里,明天,我为大家备下酒席,当众表演,如何?”顿时,群情振奋,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哇。末了,陈子昂又加了一句:“你们能来,是我的荣幸,如果还能叫上亲戚朋友,就更好了。”
第二天,陈子昂果然大摆筵席。来的嘉宾不少,京城一带有名望的人几乎全来了,人人都想一睹这件音乐重器的玄妙。陈子昂不敢怠慢,先是招呼大家吃饭,等到饭吃得差不多了,他拿出了那件乐器,说:“我乃蜀人陈子昂,寓居京城10年,写下华文妙章百轴之多,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然后,他一指胡琴,说:“这原本是件不值钱的玩意,怎么配得上让我欣赏呢?”说完,他高高举起胡琴,摔在了地上。众人都惊呆了。
此举收到了奇效。大家想看看,这摔琴的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便把他摆在案上的百轴雄文,一抢而空。没料到的是,不到一天,他的声名便传遍了京城。
一个人有了两把刷子。不见得就能把路直通通地走下去。有时,恃才傲物,不看生活的眉眼高低,就难免要走得艰难,甚至还可能一条路走到黑。
如果生活不降临机遇,为你峰回路转的话,你就必须学会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机遇。而迂回向前,何尝不是人生的又一种选择呢。
编辑 杨逸
渔翁为信溺亡 万安峰
春秋时期,伍子胥遭到楚王的悬赏捉拿,他好不容易混出了关口,来到了长江边上。伍子胥见江上无船,身后又有追兵,正焦虑万分之时,一个渔翁驾船而来,将他顺利地送过了江。
当问清伍子胥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后,渔翁说:“看你饿得厉害,我去给你拿点吃的。”说罢就把船停在岸边,跑到附近的村里去了。渔翁许久也不见回来,伍子胥顿生疑惑,就躲进芦花深处观察动静。渔翁端来饭菜,却见伍子胥躲起来了,不禁大喊道:“出来吧,我不会做见利忘义的事情。”伍子胥这才从芦花丛中出来,饱餐一顿后,依然不放心地再三叮嘱渔翁:“如果有追兵赶来,你千万不要泄露我的行踪。”
渔翁仰天叹道:“我这样救你,你还要怀疑我。倘若追兵真的赶来,我怎能让自己清白呢?我只有以死明志,让你不再疑心!”说完,渔翁解缆撑船,拨舵放桨,倒翻船底,溺于江心。 渔翁为了得到信任,不惜一死来明志。真是壮烈之极。也许后人会为之哂笑:这也太不值得了吧!但对那些忠直之士来说,他们对人付出无私与真诚,得到的却是一层又一层的防备之心,迎来的却是一道又一道怀疑的目光,此时,他们宁愿舍弃生命,只为得到信任。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信任是人际关系的阳光,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就会像无边的黑暗,看不到任何春色,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编辑 张金余
扫大街的“富妈妈” 俞东升
她是武汉市的一名普通的清洁工,每天身穿黄色马甲,负责约3000米马路的保洁工作。她干活从不耍滑,每天要沿街来回清扫6个小时,擦洗8个垃圾箱,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都坚守岗位。
有一天,一位驾驶环卫车的小伙子,对这位清洁工很不礼貌地呵斥,让她把垃圾倒进垃圾车。旁边的一位同事打抱不平,对那位司机说;“你别在她面前逞能,她的钱能把你压死!”这个小伙子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扫垃圾的大妈原来身家千万呢。
大妈本是城郊洪山区东湖村霍家湾的一名菜农。20世纪80年代,她与丈夫起早贪黑,辛苦攒钱,在湾里第一个盖起3栋5层楼的私房。2008年,当地征地拆迁还房,她居然先后分得21套房子。按照当地的房价,这21套房,价值上千万元。
成了富婆以后,她依然没有放下扫帚。因为,她看到村里很多农民因为拆迁还房,一夜暴富后,便不再劳动,日夜沉湎于黄赌毒。她担心子女也会学坏,走上邪路,于是她对子女提前打预防针:“你们要是不干活,我就把所有的房子全都捐给国家。”她要求孩子们不要好逸恶劳,要热爱劳动,自食其力。她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她每天照常和其他环卫工人一起,起早摸黑扫大街。
村里人对她这种做法不理解,甚至冷眼嘲笑,说她是守财奴,钻到了钱眼里,身价千万了还当清洁工,还挣小钱。但她仍然乐此不疲。她说:“我不是单纯为了挣钱,我是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现在,儿子在她的带动下,到东湖风景区当司机,女儿也是上班族。
她就是余友珍,不炫富,不奢靡,而是保持劳动者的本色,保持勤劳善良的本性。
编辑 张金余
李世民惩治“舌尖上的腐败” 张振旭
李世民登基后,决定励精图治,让战乱后元气大伤的国家的经济水平迅速“复苏”,其中一项防腐之举便是:朝廷所有命官不得私自到酒店大摆筵席,一经发现,除了革职查办外,情节严重的,割去舌头,以酷刑警告。可见,李世民上任后,已经发现了饭局是“舌尖上的腐败”的严重性,所以,这条命令是他防腐措施之一。
然而就有人敢冒天下大不韪,那个人就是张后裔。因为他手握着两张“王牌”,敢于“开拓”险区:身为礼部尚书要职,又是皇帝崇拜有加的恩师。
然而这个自以为是的张后裔,碰到了愣头青较真的“徒弟”。“徒弟”出手速度之快,令他防不胜防,且毫不留情,让他意外惊讶。
经过李世民的查办,赴宴的大臣名单列出来了。
李世民在早朝中宣判:将这次酒店赴宴的做东的张后裔摘除乌纱帽,并当着众大臣面行了拜师礼后,手持剪刀,将张后裔的头发剪去一绺。并将剪去的头发让太监分别发放给一同赴宴的其他的大臣手中。接着宣判:所有的参加赴宴的大臣,官职降三品,停发半年的俸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这个铁腕皇帝注重事情的细小末节猛抓狠拿,对事不对人的执政方式,为腐败开源节流,大唐很快恢复了元气,接着国富民强,为后来的贞观之治盛世奠定了政治风气和财富风貌。
编辑 袁恒雷
私人车厢的不速之客 张鹰
1947年春天的一天,一列火车正开往伦敦,一位中年妇女中途上了车。妇女没有买到坐票,并且车厢内座无虚席。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其他车厢寻找空位。
妇女进入一个车厢后喜出望外,她发现里面只坐着一位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妇女在这位男子不远处选了个位置坐下,她刚落座,男子就点燃了一支香烟,惬意地抽了起来。刺鼻的烟味让妇女感到十分难受,她大声咳嗽了几下,以此提醒中年男子不要抽烟。可中年男子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继续抽着。妇女忍无可忍,气冲冲地对中年男子说:“先生,这里是公共场所,不准吸烟!”男子这才道歉:“对不起,夫人,影响到你了!”男子将烟掐灭,扔出窗外。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身穿制服的人,他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盘水果和一杯咖啡。他走到女人身边,严厉地说:“你走错车厢了,这里是蒙哥马利将军的私人车厢。请你赶快离开!”女人万分惊讶,没想到坐在旁边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蒙哥马利将军,她突然害怕起来。不过蒙哥马利脸上挂着微笑,和蔼可亲地对下属说:“没关系,就让她坐在这儿吧!”
面对不速之客无意的冒犯,蒙哥马利将军非但没有丝毫责怪她的意思,反而能顾忌对方的尊严,宽容和善待对方,这着实令人感动。
编辑 袁恒雷
拿破仑的建议 朱吉红
1793年,守卫土伦城的法国军队发生了叛乱。在莫国军队的援助下,叛军将土伦城护卫得像铜墙铁壁,前来平叛的法国军队,无论怎么攻打也无法攻下城池。
因为土伦城四面环水。且有三面是深水区,英国军舰在水面上巡逻,只要前来攻城的法军一靠近,就遭到猛烈攻击。法军的军舰远远不如英军的军舰先进,根本无计可施。
这天。法国军队中一位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灵机一动,向指挥官提出了一条建议:“请急调100艘巨型木舰,装上陆战用的火炮代替舰炮,拦腰轰击英国军舰,以劣胜优!”
果然。法国部队用上了这种“新式武器”,英国舰艇无法阻挡,仅仅两天时间,英军的舰艇就被火炮轰击得七零八落,不得不狼狈逃走。叛军见状,很快缴械投降。
经历这一事件,这位年轻的上尉被提升为炮兵准将,这位上尉,就是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走上新的台阶。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新的起点,才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舞台。
编辑 袁恒雷
马未都拒绝当众鉴宝 王林峰
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现场,一位热爱收藏的观众拿出一个花艳的瓷瓶,请嘉宾马未都当场给鉴定一下,马未都未置可否。
这时,漂亮的女主持人也说机会难得,请马未都露两手,那位持宝的观众更是激动地说花瓶是自己花好几万从一大户人家买来的,准备当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一定请大收藏家马先生给自己看一看买亏没。
盛情难却,马未都站了起来,观众们都等他发表“高论”,出乎意料,马未都却说:“当众鉴宝是残酷的,就如病人去看医生,医生让他当众脱裤子。事实上没有一个医生让病人当众脱裤子的,最基本的也要拉个帘挡上。所以我从来都拒绝当众给人鉴宝,更拒绝给别人的藏品当众估价,现在时兴的一些鉴宝类节目里给出的价格大都有忽悠的成份。”
不言而喻,当众鉴宝无疑是展示自己才华的一次机会,而另一层面,宝物一旦物非所值或是赝品,众目睽睽之下将会给收藏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不卖弄自己,多为他人着想,是马未都拒绝当众鉴宝的真正原因。也正是一位职业收藏家的真正操守。
编辑 袁恒雷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被迫放弃了钟爱的学术事业,被安排到了故宫博物馆做了讲解员。地位的降低并没有让他觉得沮丧,相反的是,他做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甚至比那些年轻的讲解员还要认真。
有一天,沈从文接到馆负责人的通知,说有关领导要来这里参观,要他参加接待和讲解工作。到了领导前来参观这一天,沈从文早早就来了,在一旁站立着等待了好长时间,这名领导总算姗姗而来。隔着迎接的人群一看,他不由得愣住了,原来前来参观的领导竟然是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看到吴晗之后,沈从文立刻偷偷走掉了。因为找他不到,馆负责人只得临时安排了别的讲解员给吴晗服务。等到送走吴晗后,沈从文自然是受到了馆负责人的狠狠斥责,说他大胆妄为,不计后果。可沈从文不管对方说什么,就是不置一词。
事后,有朋友问沈从文为什么要躲开的时候,他解释说:“因为吴晗是我的学生,见面后我怕他比我难堪!”
在那种如此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沈从文依然会为别人着想,真是难得,但正是这种品性,展示出了一位文学大家闪光的品性。
编辑 杨逸
铿锵校园行:“青春叙曲”与你相约——《做人与处世》校园专版稿约
青春的心曲是飞扬的,年少的心事是瑰丽的,活泼的花季雨季中流淌出来的文字,像七色霓虹,需要一片蔚蓝的天空去翱翔,需要一片黑色的大地去奔跑,需要一片壮阔的海洋去畅游。2012年,《做人与处世》成功登陆中国邮政校园网,走进象牙塔的世界,为此开辟校园作品专版——“青春叙曲”栏目,给年轻人以天空、大地和海洋,抒写多姿的风采,放飞年轻的梦想,更以“智慧改变世界,美德改变人生”的全新理念,为广大青少年构建健全人格的精神家园,搭建文学起飞的平台。
“青春叙曲”栏目是一个自由、个性的空间,贴近校园、贴近青春、贴近成长,以单纯且干净利落的叙事、年轻且神采飞扬的表达,全面展现真切、健康、向上、温暖的校园生活和成长历程。具体的约稿要求如下:
1.作品内容紧紧围绕校园生活,有关梦想、成长、交际,描绘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经历,展现多姿多彩的青春世界。
2.作品题材诠释做人、处世两大方面,紧扣智慧和美德两大主题,弘扬美好的情操、品格和境界,深入挖掘人性、人情和人生的内涵,着力表现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纯洁情感,细节真实感人。
3.作品创作无论是叙事、抒怀、评论,都要求语言时尚,文风隽永,文体不限,文章短小精练,篇幅千字左右。
4.作品风格要求文字充满哲思,饱含情感,启迪心灵,更真实、更互动、更多彩,能引导年轻朋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完备的处世智慧,引人深思与共鸣。
以年轻的心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以青春的笔触抒写成长的时时刻刻,凡是你想表达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凡是你所迷惑的,就是我们要解答的。这样生动形象的文字、血肉丰满的故事、浓郁的校园气息,必将抚慰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深刻思想、开拓视野,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希望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团积极参与,诚邀作文指导教师力荐优秀的师生作品,杂志将择优刊登,稿酬从优。
(投稿地址及投稿邮箱见目录页)
《做人与处世》编辑部
高尔基的眼泪 张军霞
提到高尔基的名字。我们总会把他看成小说家、剧作家。其实他也是一位诗人。当年。高尔基在创作小说之余,悄悄写了很多诗,只是不好意思拿出为给别人看。
有一次,当时正在诗坛走红的马雅可夫斯基来做客,高尔基终于按捺不住,把自己的诗歌拿了出来。谁料。这个写阶梯诗的无产阶级诗人,翻看了没几页,就忘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文坛巨匠,他竟然气不打一出来,毫不客气地斥责道:“这个句子怎么能这样写?这样写出来的字,也能叫做诗吗?不行不行!太糟糕了!”
马雅可夫斯基指手画脚说了半天,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他抬头一看,这才发现高尔基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低着头,正用大拇指悄悄抹着眼泪。“您这是怎么了?”马雅可夫斯基急忙问道。高尔基摇摇头说:“没想到,我的诗歌写得如此一无是处!”
说罢,这位老人又呜呜地哭了起来。当时。有位喜欢高尔基作品的读者正好也在场,他感觉十分愤怒,强烈要求马雅可夫斯基收回自己说过的话。而且必须立刻表示道歉。这时,高尔基擦了擦眼泪,摇摇头说说:“不,在诗歌面前,马雅可夫斯基才是我的老师!”
在诗歌面前,马雅可夫斯基没有因为高尔基是名家,就隐藏自己的观点。而是毫不客气地说出自己的评价,而高尔基面对这个有些莽撞的小伙子,丝毫也没有恃才傲物,反而态度谦卑得像个孩子,诚心诚意向对方请教,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谦卑的心态,才最终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
编辑 杨逸
爱默生的鼓励信 秦湖
1855年,美国诗人惠特曼经过5年的艰苦创作,终于完成诗集《草叶集》。然而,因为惠特曼当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出版社都不愿意帮他出版。无奈之下,惠特曼只好找到一家小印刷厂,打下欠条印了790册《草叶集》。随后,他把部分诗集免费赠送给文坛上的知名作家和诗人,剩下的则自己拿去卖。
悲剧的是,几乎没有人喜欢他的诗集。很多人尖锐地批评说:“惠特曼根本就不懂艺术,就象猪猡不懂得数学一样。”有的人干脆就把它直接投入了火炉。最让惠特曼痛心的是,连母亲和弟弟也不接受它,弟弟看了几页就丢开了,母亲则斥之为“泥巴”。
就在惠特曼感到灰心绝望,打算从此再也不写诗时,他收到了一封来信:“亲爱的惠特曼先生,关于《草叶集》所显露出写作者的非凡才华,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最具智慧和学术的著作,了不起之极。我预感你必将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我祝福你。”而写这封信的人。就是当时美国最受人尊敬的文学家爱默生!
百忙之中给一个无名小辈写信,给予他人真切的关怀和鼓励,爱默生之所以一直受到大家的爱戴,除了他精湛的学术外,更得益于他博大的胸怀。 编辑 袁恒雷
相救以命相报以酒 李丹崖
公元327年,晋成帝在任,历阳内史苏峻发动暴乱,朝野动荡,朝中大臣庾亮等人讨伐于他,苏峻懊恼之下,发誓杀光庾亮族人。当时,庾亮的族人都四散而逃,庾冰当时任吴郡内史,所有的官吏都其他而去,只有一个差役跟着他,在钱塘口的时候,遭遇追兵。差役用席子把庾冰藏好,帮庾冰躲过一劫。后来在市镇码头,再遇搜查士兵,差役随机应变,把庾冰藏到了船里,抱起一坛子酒,佯装喝醉说,庾冰就在那里,你们还不去捉他,追兵以为差役是醉话,就走开了,庾冰再逃一劫。
后来,苏峻之乱得以评定,庾冰要报答那个差役,说,你想当个什么官,给我说吧。差役淡淡地说,“我是差役出身,不羡慕那些官爵器物。只是从小就苦干当奴仆,经常发愁不能痛快地喝酒;如果让我这后半辈子能有足够的酒喝,这就行了,不再需要什么了。”
庾冰也很痛快,给差役专门建造了一座宅院,定期供应酒水,常常近百石,差役安享余生。
这则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你说这个差役傻吗?何不相请以高官厚禄,几坛子酒就给打发了?
如果差役真的张口,以庾冰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满足他,可是,差役无疑是聪明的,居庙堂之高,哪里是他一个差役的乐土?差役无疑是智慧的。他懂得淡泊以养趣,清淡以养心的人生真谛,好一个“相请以酒”的差役,旷达不奢求,圆满了他人生的下半途。
而与之相比,那些一朝得势,得意忘形的人,尽管可以踩着别人的肩膀爬上去,也定然会遭遇无边的谩骂和嘲讽,做绝了,还会有另一拨人把他拽下来,摔得体无完肤。
不做中山狼,得志不张狂,差役尚懂得,何况你我呢?
编辑 杨逸
李苦禅赠画救人 张达明
1973年的一天,一位七旬老人辗转找到画家李苦禅,苦苦哀求:“我收藏了您的一幅画,不知是真是假,请您千万帮忙鉴定一下。”望着老人期待的眼神,李苦禅问他:“这幅画你花了多少钱买到的?”老人说:“我用尽了全部积蓄,当时卖这幅画的人打包票,说百分之百是您的真迹,我就咬牙买了下来。如果能听到您亲口说它是真的,我才能放下心来。”
当老人打开画的一瞬间,李苦禅断定是赝品,于是他如实相告:“老人家,这幅画是赝品,您上当了。”老人听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接着又双手捂住胸口蹲在地上,脸色非常难看,喃喃道:“活不成了,活不成了。”李苦禅被吓坏了,赶紧拿了心脏急救药让老人服下。又安慰说:“不就是一幅画吗?我马上给您画两幅,绝不能让你一辈子的血汗钱打了水漂。”听他这一说,老人才精神起来,激动地说:“这让我怎么谢您才好呢?您救了我这条老命啊!”李苦禅摆摆手:“只要您身体无恙,我就是多画一幅也无妨。”说完,便开始作起画来。
两个小时后,李苦禅将两幅画交给老人。老人高兴地说:“我活了这一大把年纪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事后有朋友问李苦禅:“你为什么那么大方,出手就给一个陌生老头作了两幅画,那要值多少钱啊!”他说:“老人大哭的场景让人心酸,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毕生的积蓄付之东流。再说,老人那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不就成了间接杀人凶手了吗?画有价,人命无价呀!”
编辑 张金余
迂回也是一条路 马德
初唐,大才子陈子昂从蜀地来到京城,一待十年,却仍默默无闻。他有些惆怅,每天在大都会晃来晃去,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时,东市有个卖胡琴的。要价1万两纹银。这样天价的乐器,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成群的权贵和富商竞相观看,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价值。
一天,陈子昂突然出现在人群中,说自己要买下这件奢侈品。众人见其出手阉绰,以为他是哪家的阔少爷。陈子昂却笑着解释说,我不过是喜欢音乐罢了。
这时,有好事者叫嚷道:“那你弹一曲给我们听听!”其他人也跟着起哄。陈子昂说:“这样吧,我家就住宣阳里,明天,我为大家备下酒席,当众表演,如何?”顿时,群情振奋,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哇。末了,陈子昂又加了一句:“你们能来,是我的荣幸,如果还能叫上亲戚朋友,就更好了。”
第二天,陈子昂果然大摆筵席。来的嘉宾不少,京城一带有名望的人几乎全来了,人人都想一睹这件音乐重器的玄妙。陈子昂不敢怠慢,先是招呼大家吃饭,等到饭吃得差不多了,他拿出了那件乐器,说:“我乃蜀人陈子昂,寓居京城10年,写下华文妙章百轴之多,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然后,他一指胡琴,说:“这原本是件不值钱的玩意,怎么配得上让我欣赏呢?”说完,他高高举起胡琴,摔在了地上。众人都惊呆了。
此举收到了奇效。大家想看看,这摔琴的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便把他摆在案上的百轴雄文,一抢而空。没料到的是,不到一天,他的声名便传遍了京城。
一个人有了两把刷子。不见得就能把路直通通地走下去。有时,恃才傲物,不看生活的眉眼高低,就难免要走得艰难,甚至还可能一条路走到黑。
如果生活不降临机遇,为你峰回路转的话,你就必须学会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机遇。而迂回向前,何尝不是人生的又一种选择呢。
编辑 杨逸
渔翁为信溺亡 万安峰
春秋时期,伍子胥遭到楚王的悬赏捉拿,他好不容易混出了关口,来到了长江边上。伍子胥见江上无船,身后又有追兵,正焦虑万分之时,一个渔翁驾船而来,将他顺利地送过了江。
当问清伍子胥的真实姓名和身份后,渔翁说:“看你饿得厉害,我去给你拿点吃的。”说罢就把船停在岸边,跑到附近的村里去了。渔翁许久也不见回来,伍子胥顿生疑惑,就躲进芦花深处观察动静。渔翁端来饭菜,却见伍子胥躲起来了,不禁大喊道:“出来吧,我不会做见利忘义的事情。”伍子胥这才从芦花丛中出来,饱餐一顿后,依然不放心地再三叮嘱渔翁:“如果有追兵赶来,你千万不要泄露我的行踪。”
渔翁仰天叹道:“我这样救你,你还要怀疑我。倘若追兵真的赶来,我怎能让自己清白呢?我只有以死明志,让你不再疑心!”说完,渔翁解缆撑船,拨舵放桨,倒翻船底,溺于江心。 渔翁为了得到信任,不惜一死来明志。真是壮烈之极。也许后人会为之哂笑:这也太不值得了吧!但对那些忠直之士来说,他们对人付出无私与真诚,得到的却是一层又一层的防备之心,迎来的却是一道又一道怀疑的目光,此时,他们宁愿舍弃生命,只为得到信任。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信任是人际关系的阳光,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就会像无边的黑暗,看不到任何春色,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编辑 张金余
扫大街的“富妈妈” 俞东升
她是武汉市的一名普通的清洁工,每天身穿黄色马甲,负责约3000米马路的保洁工作。她干活从不耍滑,每天要沿街来回清扫6个小时,擦洗8个垃圾箱,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都坚守岗位。
有一天,一位驾驶环卫车的小伙子,对这位清洁工很不礼貌地呵斥,让她把垃圾倒进垃圾车。旁边的一位同事打抱不平,对那位司机说;“你别在她面前逞能,她的钱能把你压死!”这个小伙子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扫垃圾的大妈原来身家千万呢。
大妈本是城郊洪山区东湖村霍家湾的一名菜农。20世纪80年代,她与丈夫起早贪黑,辛苦攒钱,在湾里第一个盖起3栋5层楼的私房。2008年,当地征地拆迁还房,她居然先后分得21套房子。按照当地的房价,这21套房,价值上千万元。
成了富婆以后,她依然没有放下扫帚。因为,她看到村里很多农民因为拆迁还房,一夜暴富后,便不再劳动,日夜沉湎于黄赌毒。她担心子女也会学坏,走上邪路,于是她对子女提前打预防针:“你们要是不干活,我就把所有的房子全都捐给国家。”她要求孩子们不要好逸恶劳,要热爱劳动,自食其力。她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她每天照常和其他环卫工人一起,起早摸黑扫大街。
村里人对她这种做法不理解,甚至冷眼嘲笑,说她是守财奴,钻到了钱眼里,身价千万了还当清洁工,还挣小钱。但她仍然乐此不疲。她说:“我不是单纯为了挣钱,我是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现在,儿子在她的带动下,到东湖风景区当司机,女儿也是上班族。
她就是余友珍,不炫富,不奢靡,而是保持劳动者的本色,保持勤劳善良的本性。
编辑 张金余
李世民惩治“舌尖上的腐败” 张振旭
李世民登基后,决定励精图治,让战乱后元气大伤的国家的经济水平迅速“复苏”,其中一项防腐之举便是:朝廷所有命官不得私自到酒店大摆筵席,一经发现,除了革职查办外,情节严重的,割去舌头,以酷刑警告。可见,李世民上任后,已经发现了饭局是“舌尖上的腐败”的严重性,所以,这条命令是他防腐措施之一。
然而就有人敢冒天下大不韪,那个人就是张后裔。因为他手握着两张“王牌”,敢于“开拓”险区:身为礼部尚书要职,又是皇帝崇拜有加的恩师。
然而这个自以为是的张后裔,碰到了愣头青较真的“徒弟”。“徒弟”出手速度之快,令他防不胜防,且毫不留情,让他意外惊讶。
经过李世民的查办,赴宴的大臣名单列出来了。
李世民在早朝中宣判:将这次酒店赴宴的做东的张后裔摘除乌纱帽,并当着众大臣面行了拜师礼后,手持剪刀,将张后裔的头发剪去一绺。并将剪去的头发让太监分别发放给一同赴宴的其他的大臣手中。接着宣判:所有的参加赴宴的大臣,官职降三品,停发半年的俸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这个铁腕皇帝注重事情的细小末节猛抓狠拿,对事不对人的执政方式,为腐败开源节流,大唐很快恢复了元气,接着国富民强,为后来的贞观之治盛世奠定了政治风气和财富风貌。
编辑 袁恒雷
私人车厢的不速之客 张鹰
1947年春天的一天,一列火车正开往伦敦,一位中年妇女中途上了车。妇女没有买到坐票,并且车厢内座无虚席。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其他车厢寻找空位。
妇女进入一个车厢后喜出望外,她发现里面只坐着一位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妇女在这位男子不远处选了个位置坐下,她刚落座,男子就点燃了一支香烟,惬意地抽了起来。刺鼻的烟味让妇女感到十分难受,她大声咳嗽了几下,以此提醒中年男子不要抽烟。可中年男子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继续抽着。妇女忍无可忍,气冲冲地对中年男子说:“先生,这里是公共场所,不准吸烟!”男子这才道歉:“对不起,夫人,影响到你了!”男子将烟掐灭,扔出窗外。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身穿制服的人,他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盘水果和一杯咖啡。他走到女人身边,严厉地说:“你走错车厢了,这里是蒙哥马利将军的私人车厢。请你赶快离开!”女人万分惊讶,没想到坐在旁边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蒙哥马利将军,她突然害怕起来。不过蒙哥马利脸上挂着微笑,和蔼可亲地对下属说:“没关系,就让她坐在这儿吧!”
面对不速之客无意的冒犯,蒙哥马利将军非但没有丝毫责怪她的意思,反而能顾忌对方的尊严,宽容和善待对方,这着实令人感动。
编辑 袁恒雷
拿破仑的建议 朱吉红
1793年,守卫土伦城的法国军队发生了叛乱。在莫国军队的援助下,叛军将土伦城护卫得像铜墙铁壁,前来平叛的法国军队,无论怎么攻打也无法攻下城池。
因为土伦城四面环水。且有三面是深水区,英国军舰在水面上巡逻,只要前来攻城的法军一靠近,就遭到猛烈攻击。法军的军舰远远不如英军的军舰先进,根本无计可施。
这天。法国军队中一位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灵机一动,向指挥官提出了一条建议:“请急调100艘巨型木舰,装上陆战用的火炮代替舰炮,拦腰轰击英国军舰,以劣胜优!”
果然。法国部队用上了这种“新式武器”,英国舰艇无法阻挡,仅仅两天时间,英军的舰艇就被火炮轰击得七零八落,不得不狼狈逃走。叛军见状,很快缴械投降。
经历这一事件,这位年轻的上尉被提升为炮兵准将,这位上尉,就是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拿破仑!
拿破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走上新的台阶。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新的起点,才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舞台。
编辑 袁恒雷
马未都拒绝当众鉴宝 王林峰
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现场,一位热爱收藏的观众拿出一个花艳的瓷瓶,请嘉宾马未都当场给鉴定一下,马未都未置可否。
这时,漂亮的女主持人也说机会难得,请马未都露两手,那位持宝的观众更是激动地说花瓶是自己花好几万从一大户人家买来的,准备当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一定请大收藏家马先生给自己看一看买亏没。
盛情难却,马未都站了起来,观众们都等他发表“高论”,出乎意料,马未都却说:“当众鉴宝是残酷的,就如病人去看医生,医生让他当众脱裤子。事实上没有一个医生让病人当众脱裤子的,最基本的也要拉个帘挡上。所以我从来都拒绝当众给人鉴宝,更拒绝给别人的藏品当众估价,现在时兴的一些鉴宝类节目里给出的价格大都有忽悠的成份。”
不言而喻,当众鉴宝无疑是展示自己才华的一次机会,而另一层面,宝物一旦物非所值或是赝品,众目睽睽之下将会给收藏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不卖弄自己,多为他人着想,是马未都拒绝当众鉴宝的真正原因。也正是一位职业收藏家的真正操守。
编辑 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