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与实验在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也日趋成熟。在具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标本和实验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在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应用中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过程管控以及相关环节和内容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标本与实验;新课改;教学应用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本和实验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其所具有的效果符合新课改相目标的相关要求。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标本和实验应用的有效性保证和加强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和标本概述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导向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至少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的达成。其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其二,将教学实践活动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于学生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培养。
  实验和标本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而进一步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和标本教学,将有效促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目标和总体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而,需要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的优化和改进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以促进实验和标本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
  二、新课改背景下,实验和标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实验和标本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地位体现在对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的操作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标本教学的指导,不仅包括帮助其认识和学习标本室的现有标本,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验指导,不仅包括实验的操作,而且包括实验的设计和制定。在水螅标本和涡虫標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结构时进行展示和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归纳总结该动物的特征,使学生更深刻生动的掌握并熟记先关结构。如此,通过教师对实验和标本教学中这些环节的有效引导和指导,从而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并潜在的影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的形成和培养。
  2.2强化教学过程的管控,保证标本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并进一步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而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很愿意上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课程,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相对较低。生物老师在进行标本和实验学习的引导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注意力情况,并适时恰当的采取管控措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证标本和实验教学性的有效性。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显微镜视野中各血管的血流情况,使得后进生快速的识别不同血管,加强全体同学的记忆的同时,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标本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这里强调控制措施的适时和恰当,切忌有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控制方式。
  2.3 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机组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这里所说的生物教学的有机组合,是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书本知识讲授、标本学习以及实验操作和设计的具体教学之间的结构合理的组合方式。为了保证实验和标本对于生物教学的推动作用和效果的保证,需要合理搭配书本基础知识传授和相关实验和标本的教学,形成具有最大整体教学效益的组合方式。例如,在讲授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蝗虫模型标本教学,通过更为立体化的模型,是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内部结构,并可以对其拆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而所谓的组合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保证知识和实验、标本教学间的及时有效的衔接。对于由于设施等因素而不得不集中进行教学,尽量在实验开始以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
  三、加强标本与实验在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在初中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相对于某些文化课要高出许多;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物课程的实验和标本教学的新奇性和游戏性所决定的。因而,进一步加强标本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形成和保持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由于生物课程是研究生命和物种的学科,而课程中的实验和标本教学的设置使得学生在生活或者接近生活的环境中学习和求职,对于其热爱生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
  3.2 有利于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将强标本和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加强生物教学中标本和实验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塑造。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选取洋葱表皮细胞和黑藻细胞,通过两次植物装片的制作,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这就是增强其动手能力的具体体现。而这些方面综合的塑造,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加强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验和标本的有效应用是新课改相关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而针对实验和标本应用有效性增强的教师指导、过程管控和相关教学内容环节的组合进行有效的改善,将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薇. 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贾正华.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成功(教育),2013,03:194.
  [3]林霏.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172-173.
其他文献
新教材中“解决问题”贯穿于小学数学各个阶段的各个知识板块中,而不是和以前的教材那样单独设立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进行教学,就连计算的教学也安排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组织进行教学,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新版《课标》中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有明确的要求:“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回顾以前的教学方法我总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学。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他们根本不知识从何下手解决问题,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自主研究式、设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加深记忆,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从而我的教学成绩得
深色西装搭配浅色的衬衫,在四季如春的云南,这样穿着的人比较少见,但这让30岁出头的重庆丰都籍青年企业家熊剑显得格外稳重。  要不是熟人介绍,恐怕很少有人会对眼前这个皮肤偏黑的小伙子有过多的印象。然而提及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熊剑是全国成规模蜂业企业创始人中最年轻的,而且他的公司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在云南同行中排名前三。  大学:  就读亚洲唯一蜂学本科专业  2002年夏天,熊剑被福建农林大学蜂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阅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班幼儿是启蒙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开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