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9岁.因"反复鼻出血30年、加重5年"入院.30年前无诱因反复发生鼻腔出血,难自止,曾于多家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数次行"鼻腔黏膜血管电凝术"治疗,但鼻出血次数逐年增多,2年前开始甚至可由洗面或变换体位诱发.1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发病以来未曾接受补充铁剂及输血治疗.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稍多,现已绝经2年.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多位呈与患者类似症状,唯出血较轻、发作频次较少.查体:皮肤散在数个约0.5 cm ×0.5 cm大小鲜艳血红色斑丘疹,与周边正常皮肤边界不清,稍高出皮面,以颜面部和四肢皮肤分布相对较多。

其他文献
阿糖胞苷(Ara-C)是血液肿瘤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临床证实其与多种药物联合可产生协同作用[1-2].近年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取得良好疗效,但对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临床应用以经验为主[3].我们应用前期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RP-HPLC)[4]测定HD-Ara-C联合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48岁,入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乏力、流涕,自服"抗炎药物"无好转.入院前10 d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WBC 2.61×109/L、HGB 90 g/L、PLT 51×109/L;肝功能检查:ALT 78U/L,AST 50 U/L,T-Bil 33.5 μmol/L.查体:体温40.0℃,脉率10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5/80 m
期刊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主办的第一届血液病理诊断高峰论坛定于2012年11月16—18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举办。
期刊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单药或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MM细胞系U266细胞及地塞米松耐药细胞系MMlR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LBH589或LBH589与硼替佐米联合作用上述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组蛋白H4乙酰化程度及聚腺苷二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RIZ)足功能性筛选可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结合的蛋白质时分离而。不同转录起始位点,可表达RIZI及其替代蛋白RIZ2,RIZI包含重要功能区域PR结构域,
期刊
一、概述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case,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VWF由血管内皮细胞与巨核细胞合成.VWF的主要作用:①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 b-Ⅸ-V复合物及内皮下胶原结合,介导血小板黏附至血管损伤部位;②作为因子Ⅷ(F
期刊
目的 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免疫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MM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组30例,给予适合的化疗方案;联合组30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化疗后,所有患者的免疫指标[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为(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通过联合化疗后有近半数以上的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淋巴瘤进展而死亡.如何进一步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以及采用生物学分型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期刊
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ADSC)是人脂肪组织中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前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差的一种,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来源充足、体外培养条件要求低、扩增能力强等特点,是组织工程化的优秀种子细胞.褪黑素是一种具有较强自由基清除功能的吲哚类激素.褪黑素不但对血管内皮细胞(EC)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可以促进EC的增殖[1-2].我们拟研究褪黑素对hADSC分化为EC过程的作用,并观察该过程中细胞内游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