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来华留学医学生(MBBS学生)与国内医学生的伦理学教育中所面对的问题,既存在共性又有差异。尽管目前医学院校广泛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但是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更偏重道德理论说教、与临床医学专业实际伦理困境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内学生和留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是常识,无须单独开设课程学习。在留学生教育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导致医学生对伦理困境的决策不同。总结了学院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的问题,并讨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教育;来华留学医学生(MBBS学生)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临床伦理困境问题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2018B-N03053)
[作者简介] 李 巍(1982—),女,辽宁开原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方 蕾(1983—),女,安徽合肥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史宏灿(1966—),男,江苏靖江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072-04 [收稿日期] 2020-12-22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医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特征。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目的是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习得了一定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实现从伦理认知和评价的角度进行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医生还面临患者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的复杂表现、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诊疗决策方法复杂等多种因素,均需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做出临床决策,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也包括培养医生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决策能力[1,2]。
一、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医学伦理学教育作为医学专业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说,在传授其医学伦理学理论和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因为他们已经从其原有的社会生活中习得了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目前留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伦理的现象,导致来华留学生在面对一些伦理困境时出现决策困难,这样,深入思考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的与国内医学生的伦理学教育中所面对的问题,既存在共性又有差异。作者在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遇到三方面问题。
(一)留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教育没有必要
在2016—2019年四年间的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每次课程开始的第一问题都是“医学伦理学是否重要?(Is Medical Ethics important or not?)”。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常识性道德”,将医学伦理错误理解为一般伦理道德,因此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给出否定答案。這说明留学生在医学伦理方面的认知严重不足,混淆了一般伦理道德与医学伦理。
(二)教学中重伦理说教轻临床决策
当前伦理学教学包括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知识灌输和刻板说教仍占较大比重,没有做到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单纯的伦理说教也是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可有可无的关键原因。随着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已不侧重于探讨对伦理学基本理论,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临床决策路径分析[3]。尤其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患者生理病理复杂情况、诊疗技术复杂、新诊疗技术迅速发展、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临床决策与伦理学密不可分。例如对终末期疾病患者,病人是否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这一问题。在1961年欧美大部分医生认为隐瞒病情对病人心理状态有益。但隐瞒病情这一决策又影响后续是否继续治疗,是否停止治疗转为临终关怀,在最后阶段是否提供生命维持治疗,是否进行心肺复苏等其他临床决策。全球公民文化素养均有提高,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很可能已有察觉。同时更重要的是,患者本人也希望有权决定如何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有权从经济和情感因素方面考虑进而决定后续治疗方法。因此,生命伦理原则中的病人的自主权应该成为医生临床决策时的重要依据[4]。
临床实践面对的较上述案例复杂且困难的决策困境非常常见,伦理学决策对临床有更为深远的影响[5]。目前留学生教育中,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培训更注重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医学伦理学培训又侧重于抽象的德性教育,与实际临床伦理困境脱节。这导致了留学生在不同课程上做出矛盾的决策这一现象出现。例如在我们的医学伦理课上,关于对病人的疼痛处理的问题,大部分留学生在医学伦理课上思考这一问题仅从要使病人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这一角度出发,忽视了临床上合理用药、患者经济负担等问题。因此,紧密加强临床困境与伦理决策的联系是医学伦理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
(三)文化敏感性问题
医学伦理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已经成为全球各个文化共同面对的问题。但不同文化间的传统存在差异,尤其是面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可能产生基于文化的态度和观念差异,为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个人的文化背景是影响伦理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背景受地域、种族、宗教信仰、经济状况、性别和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文化背景在伦理学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6]。在本校和其他学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均发现的现象是,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文化背景对生命开始和结束的认识不同,在堕胎和安乐死等方面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7]。 此外,我们在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发现,就是否对病人诚实方面,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之间针对不同情境做出了不同决策。在回答是否对病人隐瞒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中外医学生根据“常识性道德”,选择了诚实这一决策。但在是否向终末期病人隐瞒病情这一问题中,大部分的国内医学生认为应向病人隐瞒病情,而仅有少数的留学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在未生病的患者强烈要求治疗时,使用安慰剂是否可行这一问题上,大部分的国内医学生认为安慰剂可以使用,但仅有少数留学生认为可使用安慰剂。后两个问题中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影响以及医生的权威性等多个方面。对于面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医生而言,需要思考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选择最合适的临床决策方案,另外,还需面对当自己的文化取向与病人的文化取向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等问题。这些均是医学生教育,尤其是在华留学的医学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解决对策
针对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出现的上述三方面问题,我们综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参考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通过临床伦理困境问题导向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兴趣不足、教学内容与临床困境联系不紧密、文化敏感性等多方面问题[8-10 ]。
(一)教师队伍的文化胜任力
任课教师与异文化背景下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医学伦理学授课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培养教师队伍的文化胜任力,是保证在跨民族教育中教师与留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重要环节[ 11-13 ]。
1.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培养。面对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群体的多元文化,教师无法完全掌握各文化的全部知识。因此在队伍建设中,我们重视的是教师能够正确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历史、种族、民族、性别、经济和社会背景,尊重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留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预估这些文化多样性对医学伦理学授课所带来的影响。面对来自留学生群体的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文化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文化平等的理念;(2)具备与多元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3)具备解决文化矛盾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教师与本国学生及留学生之间的问题的能力;(4)具备反思自己对异源文化的态度并不断改进的能力。
2.具有多文化视角下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更易倾向于从传统的单一的社会主流文化视角开展教学[ 14 ]。但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学生的文化多样性对医学伦理学中决策的影响在国内学生已有体现,而在留学生群体中则更为明显。因此在解决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伦理学决策的矛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育方式的正确运用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我们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是要能够将常识性道德、社会背景、医学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性有机结合。而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中,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使用外语进行传统课堂讲授的能力外,还能将案例讨论和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以有效反映并沟通交流多元文化背景对伦理学决策的影响,并有效加强各文化间在医学伦理学上的对话,实现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多文化联动。
3.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新诊疗技术与医学伦理学的碰撞。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自从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伦理学讨论以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基因治疗等,在医学伦理学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整合了人文、医学方面的教育者外,还加入了生物医学材料、药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在教学中加入了新技术对伦理学影响的思考。
4.问卷调查发现文化背景对伦理学决策的影响。设计涵盖生命维持治疗、安乐死、病人自主权、堕胎、医生之间关系和医患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在本校的国内医学生和留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文化背景对本国学生之间、留学生之间及本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决策差异的影响。调查问卷的结果作为文化对伦理学决策影响的依据,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针对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利用留学生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式问题学习法,将应用伦理学作为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讨论。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有效增加了教师与留学生之间及留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实现了文化间联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下面两种案例展开。
1.小案例教学。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伦理困境的小案例,从基本道德常识开始层层深入至伦理困境,在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同时,介绍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生命伦理基本原则。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
2.问题导向性学习(PBL)。针对医学伦理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临床大案例,采用了PBL方式教學。在教学内容即案例设计方面,目前临床大案例大部分来源于教材[ 15 ],案例中介绍了病人的社会背景、疾病进展情况和医生面临的伦理困境,在案例解决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主要从最佳医疗方法是否选用正确、病人的风险与收益、最新诊疗技术的使用、法律和伦理及病人的社会背景与决策等角度,进行临床情境下的PBL方式的教学。我们也开展自己的案例设计,以使案例配合目前医疗和科技发展。例如2018年11月的CCR5基因编辑婴儿案例,在案例的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以探讨该案例中存在的错误:CCR5和CCR5-Δ32基因在免疫和非免疫方面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安全性、病人的风险和受与收益、AIDS的治疗现状、不同文化背景对AIDS病人的态度及病人自身心理、究竟哪类病人适合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及对未来医疗技术,在案例学习中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技术和发展、文化背景与伦理学问题有机结合,保证了伦理决策与医学实践不脱节。 三、結语
针对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文化差异、医学实践与医学伦理学联系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联动,并实现了伦理学与医学决策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丛亚丽.医学伦理学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4):477-451.
[2]白雪飞.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伦理决策模型研究[J].学理论,2012(36):93-94.
[3]王炜.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靶点[J].医学与社会,2013(6):21-23.
[4]张云龙,陈晓棠,贺苗.晚期癌症患者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9):1108-1111+
1125.
[5]Fard N. N., Asghari F., Mirzazadeh A. Ethical Issues Con
fronted by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Rotations[J].Med Educ, 2010,44(7): 723-730.
[6]杜治政.文化多元与全球化境遇中的生命伦理学[J].科学文化评论,2008(4):45-61.
[7]施苏雪,刘博京.来华医学留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浅析——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1):81-83.
[8]顾云湘,亓曙冬,樊民胜,等.美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及启示——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1-105.
[9]Beigy M., Pishgahi G., Moghaddas F. et al. Students’ Medical Ethics Rounds: A Combinatorial Program for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J]. 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6(9):3.
[10]Heidari A., Adeli S. H., Taziki S. A. et al. Teaching Medical Ethics: Problem-based Learning or Small Group Discussion?[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3(6):1.
[11]国建文,苏德.民族地区教师文化互动胜任力学习的困境及其超越——具身认知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3):47-52.
[12]高婧,宋阳,彭杰.基于全球胜任力导向的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全科护理,2020,18(20):2618-2620.
[13]杜翔云,Mads Jakob Kirkeb·k.任务式问题学习法及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胜任力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3):73-78.
[14]杨跃.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管窥[J].教师发展研究,2018,2(3):40-45.
[15]John E. Snyder, Candace C. Gauthie, Rosemarie Tong. Evidence-based Medical Ethics: Cases for Practice-based Learning[M]. Humana Press, 200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LI Wei, FANG Lei, SHI Hong-can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thics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BBS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and domestic medical students. Although the Medical Ethics courses are widely offered in medical schools, the courses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ness of course setting, too much emphasis on moral theories and preaching, and the disconnection with the actual practical ethical dilemma of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 As a result, MBBS students and domestic students consider medical ethics as common sense, and believe that it is unnecessary to study it in clas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s lead to different ethical decisions of medical students on ethical dilemma in the education of MBBS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our university 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Key word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MBBS Students)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教育;来华留学医学生(MBBS学生)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临床伦理困境问题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2018B-N03053)
[作者简介] 李 巍(1982—),女,辽宁开原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方 蕾(1983—),女,安徽合肥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史宏灿(1966—),男,江苏靖江人,博士,扬州大学医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072-04 [收稿日期] 2020-12-22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医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特征。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目的是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习得了一定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实现从伦理认知和评价的角度进行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医生还面临患者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的复杂表现、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诊疗决策方法复杂等多种因素,均需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做出临床决策,因此,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目的也包括培养医生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决策能力[1,2]。
一、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医学伦理学教育作为医学专业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对于医学留学生来说,在传授其医学伦理学理论和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因为他们已经从其原有的社会生活中习得了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目前留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伦理的现象,导致来华留学生在面对一些伦理困境时出现决策困难,这样,深入思考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的与国内医学生的伦理学教育中所面对的问题,既存在共性又有差异。作者在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遇到三方面问题。
(一)留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教育没有必要
在2016—2019年四年间的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每次课程开始的第一问题都是“医学伦理学是否重要?(Is Medical Ethics important or not?)”。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常识性道德”,将医学伦理错误理解为一般伦理道德,因此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给出否定答案。這说明留学生在医学伦理方面的认知严重不足,混淆了一般伦理道德与医学伦理。
(二)教学中重伦理说教轻临床决策
当前伦理学教学包括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知识灌输和刻板说教仍占较大比重,没有做到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单纯的伦理说教也是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可有可无的关键原因。随着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医学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已不侧重于探讨对伦理学基本理论,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临床决策路径分析[3]。尤其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患者生理病理复杂情况、诊疗技术复杂、新诊疗技术迅速发展、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和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临床决策与伦理学密不可分。例如对终末期疾病患者,病人是否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这一问题。在1961年欧美大部分医生认为隐瞒病情对病人心理状态有益。但隐瞒病情这一决策又影响后续是否继续治疗,是否停止治疗转为临终关怀,在最后阶段是否提供生命维持治疗,是否进行心肺复苏等其他临床决策。全球公民文化素养均有提高,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很可能已有察觉。同时更重要的是,患者本人也希望有权决定如何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有权从经济和情感因素方面考虑进而决定后续治疗方法。因此,生命伦理原则中的病人的自主权应该成为医生临床决策时的重要依据[4]。
临床实践面对的较上述案例复杂且困难的决策困境非常常见,伦理学决策对临床有更为深远的影响[5]。目前留学生教育中,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培训更注重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医学伦理学培训又侧重于抽象的德性教育,与实际临床伦理困境脱节。这导致了留学生在不同课程上做出矛盾的决策这一现象出现。例如在我们的医学伦理课上,关于对病人的疼痛处理的问题,大部分留学生在医学伦理课上思考这一问题仅从要使病人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这一角度出发,忽视了临床上合理用药、患者经济负担等问题。因此,紧密加强临床困境与伦理决策的联系是医学伦理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
(三)文化敏感性问题
医学伦理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已经成为全球各个文化共同面对的问题。但不同文化间的传统存在差异,尤其是面对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可能产生基于文化的态度和观念差异,为伦理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个人的文化背景是影响伦理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背景受地域、种族、宗教信仰、经济状况、性别和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文化背景在伦理学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6]。在本校和其他学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均发现的现象是,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文化背景对生命开始和结束的认识不同,在堕胎和安乐死等方面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7]。 此外,我们在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发现,就是否对病人诚实方面,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之间针对不同情境做出了不同决策。在回答是否对病人隐瞒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中外医学生根据“常识性道德”,选择了诚实这一决策。但在是否向终末期病人隐瞒病情这一问题中,大部分的国内医学生认为应向病人隐瞒病情,而仅有少数的留学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在未生病的患者强烈要求治疗时,使用安慰剂是否可行这一问题上,大部分的国内医学生认为安慰剂可以使用,但仅有少数留学生认为可使用安慰剂。后两个问题中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影响以及医生的权威性等多个方面。对于面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医生而言,需要思考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选择最合适的临床决策方案,另外,还需面对当自己的文化取向与病人的文化取向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等问题。这些均是医学生教育,尤其是在华留学的医学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解决对策
针对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出现的上述三方面问题,我们综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参考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在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通过临床伦理困境问题导向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兴趣不足、教学内容与临床困境联系不紧密、文化敏感性等多方面问题[8-10 ]。
(一)教师队伍的文化胜任力
任课教师与异文化背景下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医学伦理学授课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培养教师队伍的文化胜任力,是保证在跨民族教育中教师与留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重要环节[ 11-13 ]。
1.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培养。面对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群体的多元文化,教师无法完全掌握各文化的全部知识。因此在队伍建设中,我们重视的是教师能够正确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多样性背后的历史、种族、民族、性别、经济和社会背景,尊重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留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预估这些文化多样性对医学伦理学授课所带来的影响。面对来自留学生群体的多元文化,对教师的文化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文化平等的理念;(2)具备与多元文化交流沟通的能力;(3)具备解决文化矛盾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引发教师与本国学生及留学生之间的问题的能力;(4)具备反思自己对异源文化的态度并不断改进的能力。
2.具有多文化视角下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更易倾向于从传统的单一的社会主流文化视角开展教学[ 14 ]。但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学生的文化多样性对医学伦理学中决策的影响在国内学生已有体现,而在留学生群体中则更为明显。因此在解决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伦理学决策的矛盾中,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和教育方式的正确运用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我们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是要能够将常识性道德、社会背景、医学科技进步和文化多元性有机结合。而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中,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使用外语进行传统课堂讲授的能力外,还能将案例讨论和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以有效反映并沟通交流多元文化背景对伦理学决策的影响,并有效加强各文化间在医学伦理学上的对话,实现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多文化联动。
3.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新诊疗技术与医学伦理学的碰撞。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自从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伦理学讨论以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如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基因治疗等,在医学伦理学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中,整合了人文、医学方面的教育者外,还加入了生物医学材料、药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人员,在教学中加入了新技术对伦理学影响的思考。
4.问卷调查发现文化背景对伦理学决策的影响。设计涵盖生命维持治疗、安乐死、病人自主权、堕胎、医生之间关系和医患关系等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在本校的国内医学生和留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文化背景对本国学生之间、留学生之间及本国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决策差异的影响。调查问卷的结果作为文化对伦理学决策影响的依据,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针对学生对医学伦理学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利用留学生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式问题学习法,将应用伦理学作为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讨论。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有效增加了教师与留学生之间及留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实现了文化间联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下面两种案例展开。
1.小案例教学。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伦理困境的小案例,从基本道德常识开始层层深入至伦理困境,在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的同时,介绍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生命伦理基本原则。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增加了学生之间交流。
2.问题导向性学习(PBL)。针对医学伦理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临床大案例,采用了PBL方式教學。在教学内容即案例设计方面,目前临床大案例大部分来源于教材[ 15 ],案例中介绍了病人的社会背景、疾病进展情况和医生面临的伦理困境,在案例解决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主要从最佳医疗方法是否选用正确、病人的风险与收益、最新诊疗技术的使用、法律和伦理及病人的社会背景与决策等角度,进行临床情境下的PBL方式的教学。我们也开展自己的案例设计,以使案例配合目前医疗和科技发展。例如2018年11月的CCR5基因编辑婴儿案例,在案例的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以探讨该案例中存在的错误:CCR5和CCR5-Δ32基因在免疫和非免疫方面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安全性、病人的风险和受与收益、AIDS的治疗现状、不同文化背景对AIDS病人的态度及病人自身心理、究竟哪类病人适合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及对未来医疗技术,在案例学习中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技术和发展、文化背景与伦理学问题有机结合,保证了伦理决策与医学实践不脱节。 三、結语
针对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足、文化差异、医学实践与医学伦理学联系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联动,并实现了伦理学与医学决策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丛亚丽.医学伦理学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4):477-451.
[2]白雪飞.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伦理决策模型研究[J].学理论,2012(36):93-94.
[3]王炜.伦理决策能力:医学伦理学教学的靶点[J].医学与社会,2013(6):21-23.
[4]张云龙,陈晓棠,贺苗.晚期癌症患者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9):1108-1111+
1125.
[5]Fard N. N., Asghari F., Mirzazadeh A. Ethical Issues Con
fronted by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Rotations[J].Med Educ, 2010,44(7): 723-730.
[6]杜治政.文化多元与全球化境遇中的生命伦理学[J].科学文化评论,2008(4):45-61.
[7]施苏雪,刘博京.来华医学留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浅析——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1):81-83.
[8]顾云湘,亓曙冬,樊民胜,等.美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及启示——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1-105.
[9]Beigy M., Pishgahi G., Moghaddas F. et al. Students’ Medical Ethics Rounds: A Combinatorial Program for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J]. 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6(9):3.
[10]Heidari A., Adeli S. H., Taziki S. A. et al. Teaching Medical Ethics: Problem-based Learning or Small Group Discussion?[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3(6):1.
[11]国建文,苏德.民族地区教师文化互动胜任力学习的困境及其超越——具身认知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3):47-52.
[12]高婧,宋阳,彭杰.基于全球胜任力导向的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全科护理,2020,18(20):2618-2620.
[13]杜翔云,Mads Jakob Kirkeb·k.任务式问题学习法及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胜任力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3):73-78.
[14]杨跃.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管窥[J].教师发展研究,2018,2(3):40-45.
[15]John E. Snyder, Candace C. Gauthie, Rosemarie Tong. Evidence-based Medical Ethics: Cases for Practice-based Learning[M]. Humana Press, 200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LI Wei, FANG Lei, SHI Hong-can
(Medical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thics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BBS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and domestic medical students. Although the Medical Ethics courses are widely offered in medical schools, the courses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ness of course setting, too much emphasis on moral theories and preaching, and the disconnection with the actual practical ethical dilemma of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 As a result, MBBS students and domestic students consider medical ethics as common sense, and believe that it is unnecessary to study it in clas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s lead to different ethical decisions of medical students on ethical dilemma in the education of MBBS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our university 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Key word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MBBS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