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初等数学的方法解决高中物理中三个疑难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让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但教科书不应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担负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在现行教材中,由于某些知识的起点较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学生数学知识等条件的限制,有不少内容都是直接给出结论性的知识,而不作深入研究.这样的安排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合理的、科学的.如:折射定律公式、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在高中教材中都是直接给出的,不作证明.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限制,特別是针对那些学有所长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努力突破教科书的禁锢,在科学、合理,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下,另辟捷径,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下面就折射定律公式推导、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推导、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证明这三个问题,从初等数学的角度,借助思维的灵活性与巧妙性,来进行阐述,达到挖掘教材深度,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2013年第3期上刊登了“例谈恒力做功中两种位移之间的转换”(以下简称“位移转换”或原文)一文.该文探讨了计算做功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将物体的位移与力的作用点位移相互转换.  “位移转换”一文认为:“功的定义中的位移s指的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如果力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是物体的位移;如果力不是直接作用到物体上,那么作用点的位移就不是物体的位移.”  笔者认为,原文将力
『案情简介』rn2002年3月1日晨,某甲驾驶A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行驶到事故地点处,车辆突然拐向道路右侧,将在路边同方向驾驶人力三轮车的某乙连人带车撞到了路坎,致某乙经送医
1 平抛运动中的数学轨迹方程的推导  如图1所示,取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向下为y轴,建立坐标系.  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平抛运动中的数学轨迹方程.  2 数学轨迹方程在平抛运动中的实例分析  例1 如图2所示是测量子弹离开枪口时速度的装置,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在飞行过程中穿过两块竖直平行放置的薄板P,Q.两板相距为L,P板距枪口为s,测出子弹穿过两薄板时留下的C,D两孔间的高度差
通过对23例心肌梗塞患者的2DE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部位之间所进行的相关性研究提示,LAD 近端病变在前壁(基底、中段)(100%)、室间隔(基底、中段)(85%)
数学是物理的基础,物理离不开数学,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五大能力之一.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发现,除一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物理问题外,还有一类就是物体的形状或物体运动的轨迹满足数学函数,这里的数学函数赋予了物理意义,它遵循物理规律.下面我就几个实例做一个简要分析.  1 物体沿按数学函数设计的轨道运动  例1 如图1所示,置于竖直平面内的AB光滑杆,它是以初速为v0,水平射程
很多学生感觉物理题难解,尤其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一遇到就头大.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就再也不会为解题发愁了.那究竟有什么技巧呢?最常用到的就是通过拆分把一道综合性难题变成简单题;或者也可以在解题之前,先组织一些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然后逐步拓展延伸到所要解的题目,这样做的话,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下面,我们举例分析.  例1 在半径为R的半圆
电磁感应问题常常和电路问题、力学问题综合起来,综合考查力的平衡、牛顿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等,如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又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这样电磁感应问题与动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电磁感应问题也与能量问题联系在一起.  例1 如图1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与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哈利骑士拉斯·拉森在全国汽车比赛协会上炫耀:他的车能够以322km的时速奔跑.确实让人难以置们.当他谈论到--一种小型的65ml的发动机,它每小时能产生32000转数,并且能产生7.6
1势能最低原理的含义1.1势能最低原理的内容物体系由于其中各物体间有保守力(万有引力、弹力、电场力等)相互作用而具有的、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位能,又称势能.势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