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教科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为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7-0140-02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算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缺少计算思维的训练,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计算思维”的提出,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注重实践操作的技术素养层面上升到注重思维素养培养的层面。如何在计算思维模式下进行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目标、任务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 确定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主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计算思维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围绕着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评价。
  以教科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第三章第五节“用递归法解决问题”为例,笔者将递归法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具体目标:①什么是递归法;②如何编程实现递归法;③运用递归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递归算法的本质是递推,而递推的实现正是通过循环语句调用函数来完成的,因此又将递归法的具体实现分解为自定义函数与循环语句两个知识点。这样的分解把学生未知的算法转变为循环语句的执行与自定义函数的调用,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其学会将未知、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已知、经典的问题。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题的选择方面,由于递归算法的理解比较难,如果直接用课本中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多函数调用,则其分析过程较复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用新颖有趣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有效思考,则会在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选择“兔子繁殖”问题创设情境,从具体数据的递推过程中归纳出抽象函数的调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兴趣,又能充分恰当地展示递归法要探讨的问题。
  ● 设计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任务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根据计算思维的特点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入手,选择适合培养计算思维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选择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方便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展开分析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算法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讲授“循环结构”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教育储蓄——为自己上大学攒学费的任务:假设从高一开始第1个月存入20元钱,第2个月存入21元钱,第3个月存入22元钱……依此类推,到高中毕业时你可以为大学学费做多少贡献?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方案,再分组讨论,最终以小组的形式给出方案。教师提示计算过程中不断重复的操作是什么,然后启发学生用一个表达式进行描述,接着引出循环语句及其格式、功能。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循环结构的主要特点与实现方法。在这个任务的教学中主要使用讨论法、启发法、归纳法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循环结构的实现过程。而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验计算思维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升计算思维;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分类、归纳、知识迁移等计算思维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 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
  教师要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基础,可以通过流程图、编程半成品、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等形式搭建框架。
  例如,在讲授“对数据进行排序”时,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冒泡排序外,还可为学生准备一个教学资源包,资源包包含所有排序算法的介绍、各算法之间的比较及适用范围,以及这些排序算法的微视频讲解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源,学生可以从中体会一题多解与算法的多样性,从而全面深入地认识排序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可以举一反三。还可以包含一些测试题目,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针对思维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
  ● 制订多元化的有效教学评价方案巩固计算思维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检验学生计算思维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作品的好坏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借助学习任务单与发展性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例如,在“用递归法解决问题”一节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中选择体现计算思维培养的内容,并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设计,其发展性评价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学生进行自评时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并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综合评价的反馈来检验教学效果。
  ● 结语
  计算思维的开发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线教师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国家已经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也正在进行新教材的编写与审查。那么,我们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准备好了吗?本期解码,让我们走进两个新课程实施地区的交流现场,看一看教学的变化、专业的发展。  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自从2017级学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来自一线的课例评选活动,一起分析教学中的各种变化。2018年上半年,滨州市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本次活动
“活动”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辅助栏目。而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为基础的,通过各类“操作”活动中的调查、讨论、交流和实验,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活动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科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科书中活动配置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现行五个版本的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科书(这五个版本分别是教育
创新整合点  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运用观察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获得感,把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过程是一个在自主情况下的知识构建,不仅能让学生明白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更能让他们理解为何“这样”及“这样”的价值是什么,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信息技术的介入,充当了学生的帮手,在化解重
教材分析  《让多莉回家》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七课的内容,原课题为《奥运网站我设计》。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①理解站点、导航等概念;②在FrontPage里创建站点;③在网页里输入文字并且美化文字。本节课以帮助小鱼“多莉”回家为任务载体,通过微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让学生掌握新建站点的方法,在网页中添加简单的标题、导航等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制作网站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外公坐在藤椅上,漆木拐杖别在放茶杯的圆孔里。夕阳照着他的左脸,似乎有泪闪烁。他说光线晃眼。我把窗帘拉上。  他在倒数的日子里,一天就这样度过,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到达当中,又从西边落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做不了。  “我快到那边去了。”他声音低沉得有些变形,似乎一口痰在喉咙口上下。  我把茶端到他嘴边,他润润嗓子,“昨晚,我做梦了。其实我早就死了,那颗炸弹在我身上裂开,我的灵魂从此没了躯壳。我四处
“计算”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即便是将范围严格限定于“用机器进行自动计算”这样狭窄的场景之中,其含义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考虑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计算第一项为1,且第二项为1的斐波那契数列第n项的值,如用户输入的是数字6,而机器给出的是对应的第6项斐波那契数列的值8,显然,机器的确进行了计算,可要是深究其“计算”的含义,却有如下不同。例如,机器可能只是预存了整个斐波那契数列,对于输入的
摘要: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自带设备的普及为1∶1数字化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从四川大学手机互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出发,介绍手机互动APP“爱课堂”的系统组成和功能特征,并阐述了1∶1数学化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的普遍应用模式和典型应用案例。  关键词:1∶1数字化学习;自带设备;手机互动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
新课标的必修课程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编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在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比较薄弱甚至零基础的情况下,教学支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
●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实现了地理课堂的顺利翻转。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笔者给学生量身定做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提供了配套学习资源(微课),以便准确指导学生学习;制作了适合课堂使用的微视频,通过网上旅游、模拟旅游、激情展示、情境联想、自主探究、资料搜集等学习环节,加大了学生对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教师的健康指导与幼儿粗浅的健康技能练习相结合来体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幼儿健康知识的水平,改善他们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从小养成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还应关注对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乐观、自信、坚韧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从正面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正因为幼儿年龄小,是非分辨能力有限,光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