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教育原则:以儿童为主体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没有直接使用“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一词,却在文中明确表述了他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从《教育漫话》一书中可见洛克以儿童为主体的思想贯穿于始末,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等思想之中。所谓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爱好自由的天性,使儿童自主、快乐地学习,成为具有自主性的人。之所以强调自主性教育原则,是因为儿童具有爱好自由的天性。
  一、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早管教和说理
  “重视儿童精神的形成,而且应该及早形成,那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生一世生活的”。恶习都是从自小养成的,对儿童应及早管教,一是因儿童缺乏判断的能力,非得有人管束不可;二是因当他们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形成他们服从自己理智的心理。对儿童的管教应尽早,并要以儿童的身心特點为根据。
  当对儿童管教时,常常需要进行必要的说理。“我之所谓说理,意思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的。一个三岁或七岁的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去和他辩论。长篇大论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论充其量不过使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不能给他们以教导。”这么说来,说理不同于我们讲的说教。也就是说“如果要用道理打动他们,那种道理须适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而且应该能够被接触到和被感觉到才行。”相比说教,说理也不能停留在言语的重复强调和各种规则的教学,还要注重说理的态度要理性。在说理时“我之所谓应以理性的动物看待他们,意思是说,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与惩
  奖惩结合也是父母和教师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用物质来作为奖励,用大声斥责、责骂或体罚来作为惩罚。至今,人们意识到了这种奖惩方法的弊端,采用了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惩办法,这与洛克的奖惩观是契合的。洛克认为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羞耻心和荣誉感进行奖惩,“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贤明、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因而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避免,反对大声责骂和鞭打儿童,应把儿童当成具有理性的动物去看待,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进行奖与惩。
  三、考察和注重儿童个性
  为了教育儿童,为了正确安排整个教育过程,应了解并考虑每个儿童不同的气质、爱好、过失、心理等个性特点,“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考察他们的本性,看他怎样才能改良,看他合乎做什么”。同时,还要仔细考察“儿童还没有学会隐瞒自己弱点的技巧,还不知道在外表去装模作样以期遮掩自己不良倾向的时候”。而对儿童的考察应选择“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当他正在游戏,当他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的时候去考察”。
  众所周知,洛克当时提出的绅士培养计划是针对上层社会子弟,以聘请青年家庭教师的方式进行,因而这里所体现的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儿童的所指范围显得狭小,然而仅仅这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一大思想进步了。而他从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所提出的教育建议至今仍具有可操作性。洛克在总结《教育漫话》整本书的时候说:“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在此,教育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
  反思传统的教育,它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者把经过严格筛选和整理好的教育信息灌输给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的意志预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单向的。传统的师生关系限制在“主体—客体”框架内,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改造的对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往往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如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教育信息的可控性,进而打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平等关系。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主体性普遍提高,体现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也明显增强。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打破以往单一生硬的灌输式教学,立足当今社会开放性和价值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良性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总之,面对如今的受教育对象和现实环境的新变化,洛克所坚持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仍具有重要启示和鞭策。
  参考文献:
  [1]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约翰·洛克.绅士的教育[M].方晋,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3]黄英.洛克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编辑 孙玲娟
其他文献
一、背景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小组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借助教育信息化发展,可推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为学生搭建参与学习的平台,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表达的精彩度和问题的生成度,课堂教学会变得精彩而富有活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深度融合;教学模式;互动参与  新课程背景下,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是带旋律的语言,既然是语言就要讲究语气。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反映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形象。歌曲的语气和情感是用声音方法来体现的,即连、断、跳三种方法。  在我们的教材中大部分歌曲都可能会用到连音、断音和跳音的处理,这是作曲家有意留在歌曲文本中的情绪变化符号,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作
摘 要:课程标准在对英语课程性质的描述中体现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不仅要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也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思维是助推学生运用体验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课程标准;思维训练;学习策略;评价策略;语用体验  [教材分析]  上海牛津英语教材内容选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交际性、趣味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内容。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令很多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当前,很多小学生是“谈写色变”,害怕习作,不知从何下笔,惧怕作文,甚至写起作文来也是空话、套话连篇,毫无创意。还有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选,生搬硬套作文的“格式”与“套路”,这些现象表面上是教给了学生习作技巧,实际上只是表面的“浮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习作教学应该更贴近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学生习作以“
摘 要:道德实践活动,是学生践行道德认知开放而有效的途径,能促进学生合作、组织、创新诸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品德学习的兴趣。试从“生活,开启实践的百宝盒”“体验,升华情感的试金石”及“展示,实现内化的魔法棒”等方面就道德实践活动有效性提升的几个实例作一随谈。  关键词: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内化  为了提升小学品德教学实效,笔者尝试组织学生参与调查访问、角色体验、搜集素材、辩论擂台、展示之窗、大众评审
摘 要:通过对小学中段学生使用参考答案的新思考,总结了实施以后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几点值得思考的建议。教师不让小学生使用参考答案,目的是防止学生作弊。其实,参考答案运用得恰当同样可以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做到自我反思,批判性地接受参考答案,杜绝依赖心理。  关键词:参考答案;主观题;客观题  一、问题的提出  参考答案是什么?在教育界好像并没有统一的结论。根据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因父母离异而苦恼的孩子,在情绪和情感方面存在问题,他们通常表现为抑郁寡欢、心事重重,容易激怒,与同龄孩子关系紧张,甚至自暴自弃,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学习成绩显著下降……他们缺乏安全感,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如果在這个期间不抓紧教育和指导,掉以轻心,放任自流,未来发展很难预料,普通儿童如此,聋哑孩子更是如此。我们班级的小×
摘 要:初中生物课有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模式,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做”的机会和主动“学”的机会,提高了初中生物常态课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模式;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展示反馈;高效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以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从做中学”强调的“做”主要是个人亲自尝试的工作
摘 要:一直以来,建构高效课堂就是芸芸师者不懈努力的方向。高效课堂的建构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即建构高效课堂要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着手。高效课堂的建构是务实的、细致的,即建构高效课堂要从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每处细节雕琢。小学美术是一门旨在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课程。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