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情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也许是我读了太多有关学困生转化的案例与专著,不经意地将学困生的形象定位于弱势群体、被遗忘的角落,自卑而又胆怯。直到遇见了伯浒,他彻底地打破了我对学困生的定位。
  伯浒每天都笑容满面,自信而又乐观,最初我怎么也无法将他和学困生联系在一起。伯浒在初一(4)班是出了名的学困生,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主要科目全部挂彩。三科教师对这个孩子怨声载道,作为教学主任,我也别无他法。正苦于无计可施之际,一次偶然的课间巡视让我眼前一亮。
  我在课间巡视的时候看到许多同学都围着伯浒,只见他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和同学讲着趣事,而其他同学则津津有味地听着。当我走近时,伯浒的演讲顿时戛然而止,我只听到了一个词“野菜”。我好奇地问伯浒:“你们聊什么呢?”“没,没什么。”伯浒由于紧张,结结巴巴地回应着。“哎,你们在品尝什么美味珍馐呢?”看到伯浒手中的玉米饼,也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我不经意地问。这一问,只见灿烂的笑容再次回到伯浒的脸上,他高兴而又自信地说:“corn pie”。我的眼睛一亮,我还第一次听到这个英文词组。同学们也禁不住兴奋起来,快嘴的雨轩告诉我:“昨天,几个老外沿着运河骑游,到了伯浒家开的农家院,伯浒妈妈用野菜馅的玉米饼子和馄饨招待老外。老外们一直夸好吃,追问食品叫什么,伯浒妈妈不会说英语,只好求助于伯浒。伯浒灵机一动给这个玉米饼子起了个洋名字。老外不住地夸:Very good!”“伯浒,你好机智呀!名字起得恰到好处,要是多学点英语,你就能让你妈妈的corn pie,或许更多的食品走向世界了!”我由衷地赞叹道。伯浒听了我的话,像凯旋的英雄一样笑得更甜了。从此,“野菜”这个词在我心中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就在“野菜”慢慢地被我淡忘之际,在一次晨读巡视时,我突然发现了“野菜”这一教育资源。晨读时间到了,各班级都书声琅琅,初一(4)班却人声嘈杂,他们在干什么?带着疑问,我走进教室。只见伯浒拿着一把野菜,口中唱着朝鲜族的《桔梗谣》,煞有介事地介绍说:“这叫水芹菜,是中药,有利尿、清火之功效。上周日,我卖水芹菜赚了60元,今天放学后我请大家吃炸串。”“太好了!”同学们像拥戴英雄一样,为他鼓起了掌。“野菜”再一次敲打在我的心上。
  二、行动干预
  晨读巡视结束后,我走到生物课教师的办公室,向他请教家乡野菜的品种、营养和价值等问题。当我问起伯浒在生物课上的表现时,他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野菜”是不是伯浒这一学困生转化的契机,我思考着,久久不能释怀。
  野菜是伯浒的最爱,是他的专长,以此为切入点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学习需求,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干预手段。
  通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开展学科集体干预实践学习活动。集体实践学习可以让伯浒和其他同学更好地掌握野菜种类与药用价值等生物科学知识;诵读“野菜”诗篇可以激发伯浒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学生向家长学习烹制野菜食品、品尝野菜美味、评说野菜等系列活动中,伯浒和其他学生可以科学地了解自然、融于自然;“家乡野菜濒临灭绝的原因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让伯浒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野菜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可以激发伯浒的创新思维,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尝试种植野菜的活动中,伯浒等学困生通过大胆实践,提升自己的组织与实践能力,服务家乡经济,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作为教学主任,我主持安排了“走进家乡的野菜”这一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初一(4)班各学科教师立足本学科,挖掘学科教学中“野菜”的教育素材,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
  1.生物学科——识家乡传统野菜与探究野菜濒临灭绝的原因
  教师可以运用生物学科中“植物的认识”这一单元涉及的知识,让伯浒带领其他学生通过实地采摘、访问家长、查阅图书与网络资料等多种形式,以图、文、实物展示的方式,掌握传统野菜的名称与特征,探寻野菜保存的方法。
  此外,学生通过亲自采访父母,了解野菜昔日景象,实地考察、认真分析,找到野菜濒临灭绝的原因,比如人为砍伐、大量使用灭草剂、滥用化肥、过分拓荒土地、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开展“拯救野菜我能行”的拯救行动,发放野菜拯救倡议书,开展濒临灭绝野菜的种植试验。
  2.英语学科与班主任协作——开展“野菜食品”推介会
  班主任带领以伯浒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开展“野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知多少”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和全体同学一起尝试烹制野菜,将野菜加工成各种美味的野菜食品品尝与交流,以“包野菜馅饺子”为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英语教师可以以伯浒家的农家院为基地,以“野菜食品推介会”的形式将各种野菜食品按照原料、做法、特点与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形成一系列的野菜食品说明书(英文版)。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特意安排以伯浒为首的对英语学习发怵的学生向老外发放宣传手册的任务,让他们和老外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有效地开展情景化教学,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语文学科——传承野菜采摘民俗文化活动
  在伯浒的带领与细心讲解下,同学们开展野菜采摘实践活动,走进自然、融入自然。语文教师以诗经中的《芣苢》为重点,以《桔梗谣》歌舞演唱为表演形式,以野菜诗词、歌谣诵读为主线,以有关野菜的古诗词、歌谣配画为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以野菜为话题的古诗词诵读、鉴赏与儿童诗创作的特色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诗词,使学困生走上“经典诵读”之路。
  4.综合实践学科——设计“野菜市场调研”活动
  野菜作为一种纯天然食品,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与需求如何?伯浒非常了解市场的行情,于是综合实践课任课教师决定由他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行“野菜市场调研”活动。伯浒等人走进菜市场调查野菜的市场价值,走进餐馆了解人们对野菜的需求,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野菜的关注度。如:
  (1)走访社区菜市场,掌握目前野菜价格。   (2)走访镇上的饭店与餐馆,了解他们对野菜品种的需求与销售价格。
  (3)亲自动手挖野菜,到市场上进行销售。
  (4)设计调查问卷,走上街头进行随机调查,了解当地人对野菜的认识和需求水平。
  (5)制作野菜营养与野菜食谱宣传手册,加大对野菜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宣传力度,并在社区内发放手册,进行野菜营养知识的宣传。
  (6)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的野菜品种与野菜食品。
  5.劳技学科——尝试种植野菜
  为了使学生能够走进大自然,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尝试用科学技术种植野菜,挽救濒临灭绝的野菜,劳技教师会协同其他学科教师与学生,以学校种植园为基地进行野菜种植实践活动,以濒临灭绝的野菜为重点进行种植试验,结合劳技课中植物种植方法进行野菜的种植。
  劳技教师将初一(4)班分为五个种植小组,大胆启用以伯浒为首的五名学困生为种植小组的组长,让组长带领其他组员按照以下五步开展活动。
  (1)各小组尝试种植野菜。他们可以采用插扦、移栽等方法种植濒临灭绝的野菜。
  (2)种植试验交流。教师要求各种植小组做好种植记录,写好种植日记,定期在班级内交流种植经验。试验结束后,教师要评选出“优秀记录员”、“优秀观察员”、“优秀标本制作者”与“最佳种植能手”,并给予表彰。
  (3)开拓种植新市场。利用家长会,教师让学生自己向家长宣传野菜种植技术,让家长参观实验基地,引导家长利用承包地大量种植野菜,扩大种植面积,开拓野菜种植新市场。
  (4)开发种植新方法。无土栽培可以大大地减少病虫害,提高野菜产量与口感,水中栽培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尝试开发无土栽培与水中栽培等新技术。
  (5)进行市场营销。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试验田中收获的野菜拿到市场,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干预效果
  在开展以“野菜”为主题的学科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伯浒等学困生往往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效果明显。
  1.野菜让学困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野菜的种植与营销让这些学困生找到了做新型农民的感觉。他们带着太阳帽耕地除草,顶着烈日施肥浇水,甩着汗水做监测记录,带着问卷进行野菜的市场调研,上网发布野菜食品推介的宣传材料……他们用双手把学校种植基地打理得有模有样,让试验田中的野菜生机勃勃,崭青碧绿,一改以往种植园荒草一片的破败景象。
  野菜使伯浒等学困生和其他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不再孤单地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变成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发言人与权威者。课间,他们总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流野菜种植的经验,说着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趣事。“野菜诗词诵读”也使这些学困生踏上了经典诵读之路,身上多了几分儒雅之气。曾经尘土飞扬的教室,变得秩序井然,稀疏的草皮渐渐地有了生机。攀爬树木和围墙的“野孩子”变得斯文了。当校园沐浴在灿烂的晨光中,学生此起彼伏的琅琅读书声印证了“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哲理。刻苦好学、奋发向上成了这群学生的精神写照。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帮野惯了的农村孩子居然也能静下心来学习了!
  2.野菜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关注自然
  以前学生虽然知道一些野菜,但从未真正地了解过野菜。通过“走进家乡的野菜”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看到家乡野菜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营养之丰富,无不发出慨叹:家乡真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他们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自豪,从而更加地热爱家乡。
  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是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放飞天性的活动过程,是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在和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自然的生存之道。
  3.野菜让学困生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野菜种植基地成了我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学生自主合作、亲身实践,从野菜营养知识的了解,到野菜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再到野菜濒临灭绝原因的探究、野菜种植的试验,伯浒等学困生学习怎样搜集信息与设计问卷、尝试现场采访与小课题分组研究、亲身进行种植试验、用心记录试验日记……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掌握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处理分工与合作的问题。
  4.野菜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濒临灭绝野菜的成功种植让学困生收获到成功的快乐,收获到作为学习组长被尊重的快乐。在野菜市场调研活动中,学困生学会发现,收获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在带动人们大面积种植野菜的活动中,学困生可以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在人们向他们请教种植经验时,这些学生体会到“身为人师”的快乐。在市场营销中,他们用劳动换得经济收入,真正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功。
  在“野菜”的集体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的学科知识,也体会到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实践活动让伯浒等学生学会了研究性学习。
  四、效果反思
  1.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让学困生产生学习需求
  校本化课程实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简称,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
  立足农村的野菜资源,立足当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缺失的现状,立足伯浒等学困生对野菜的浓浓情缘,我校开展的“走进家乡的野菜”实践活动正是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典型范例。寓学科知识于实践的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参与质量,提升学习效果。   英语教师“野菜食品宣传手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食品名称介绍、食材及特点介绍、英文说明书的撰写,手册的发放等活动中。以伯浒妈妈的农家院为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与老外进行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让学困生感到生活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语文教师利用学生对野菜的浓浓情结开展古典诗词的诵读,激发学困生对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热情,在学习民俗文化、立足野菜采摘、食品制作与品尝等活动中开展“我爱家乡一片绿”的作文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作品也十分感人……正是这种生活化、情景化、活动化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生动活泼。
  2.抓准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点,让学困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伯浒家开农家院,对野菜食品接触较多,加之“corn pie”的意外经历与“野菜营销”的特殊经验,伯浒对野菜产生了浓浓的情缘,他对生物学科非常感兴趣。实践性学习活动是学困生的特长,面对以伯浒为首的学困生问题,我们开设“野菜”主题活动,立足他们的兴趣点与特长,将学科知识融于活动教学中,让学困生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对学科知识的渴望,激发其内在需求,唤醒他们学习的内在原动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各科教师始终利用伯浒对野菜了解这一优势资源,利用以伯浒为代表的学困生团体成员实践能力强这一特长,由学困生担任活动的组长、骨干,让他们成为系列实践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与研究者,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困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学习。
  3.主题式团队协作干预,形成教育合力
  面对伯浒等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我们立足于学科教学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各学科教师形成协作干预团队。班主任利用伯浒妈妈的农家院这一实践基地开展“野菜食品制作”的主题活动;英语教师带领伯浒等学生编写英文版的野菜食品宣传手册,并与老外进行口语交流对话;语文教师开展“野菜古诗词诵读”活动;劳技教师带领这些学生走进试验田,进行种植试验;综合实践教师发挥伯浒等学困生市场开发的优势,开展野菜食品调查与研究……这些教师以野菜为资源,开展同一主题的不同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干预团队。团体干预活动凸显学困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特长,让学困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找回久违的自信,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沈为慧,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三中历史特级教师,蚌埠市历史学科带头人,蚌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教育部初高中历史课程远程研修核心成员。  《中国教师》:沈老师好,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即将投入使用。您能否谈谈自己在学习理解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沈为慧:可以。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就开始阅读了。当然,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单纯依靠一般性阅读是难以真正领
本刊讯(张迿)2014年11月4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将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审查。日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教育部对北京、山东等18省市、14所直属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调研。征集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150多个,进行认真梳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我校从学校形象和办学水平的高度出发,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从多个方面践行文化的内涵。而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教育”,经过研究与实践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教育工作应当“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倡导“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照这一要求可以发
祁建欣,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党委书记,德育副校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心理专委会监事长、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青联委员、海淀区第六届科协委员。  《中国教师》:每个学校的生涯规划工作都有不同的开展方式,具体而言中关村中学是如何开展的呢?  祁建欣:我们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与年级活动开展的。2009年我们加入了海淀区高中生涯规划课题,我们自己确定了一个子课题,学校定位在以班会课与年级活动作为载体,以行动研
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这应该是关系到教育成败大是大非的问题。古人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对“古”“今”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现在教育举步维艰,其原因归根结底有二:一是面对这两个问题,学生的目光很茫然,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说出一些理由,也是言不由衷;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赋予孩子们独立思
王小红 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天柱山学校教师,教龄48年。自16岁自愿成为“赤脚”教师以来,她培育了当地四代人,放弃了读大学、顶职进城的机会,坚持留守从教,播种知识。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百名优秀山村女教师、“感动上饶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江西上饶。1967年, 15岁的我跟随父母下放到天柱山紫源村劳动。当时村里的学校需要一名教
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会发挥哪些作用,其监测和评价又会怎样为教育教学改进与政策调整提供研究支持和实证依据,这些都是教育领域比较关注的话题。2014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与法国学校教育系统评估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教育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融”的本义是“炊气上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融”又引申出新的含义,即“合为一起”之义。“融文化”则是在“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所在。  金华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在多年的德育实践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赋予“融文化”三个崭新的内涵:融入,即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使“融”成为观念与指向;融通,即在教育过程中融会贯通,使“融”成为行为
当前教师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个体,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教师主动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1]仅靠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职进修或在职学习等方式,已经跟不上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教师的自主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个人学习环境的出现和发展正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方式。个人学习环境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