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环境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师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个体,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努力,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教师主动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1]仅靠教师的职前培训、在职进修或在职学习等方式,已经跟不上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教师专业发展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教师的自主成长。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个人学习环境的出现和发展正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方式。个人学习环境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途径,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成长。本文对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内涵、建构,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个人学习环境及其建构
  1.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1)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
  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PLE)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逐渐获得学者的注意。随着社交软件的发展,学习者角色从消费者到产消者,PLE的概念兴起了[2]。迄今,也有不少的学者对个人学习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有的学者从构成要素着手,如Attwell把PLE看作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是基于Web2.0和社会性软件的一种学习环境。他认为PLE为学习者提供自我控制的个人空间以发展和分享自己的想法[3]。Downes认为PLE是一种人、工具、资源和服务的松散耦合体,是基于网络学习的一种新方式[4]。有的学者则注重学习管理方面,如Lubensky认为PLE是一种数字化工具,它能够帮助个体获取、整合、形成他们的学习经验[5]。Chatti认为不能只把PLE看作是各种不同服务的集合,更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学习者自由地利用各种服务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6]。
  总的来说,个人学习环境就是指基于网络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控制和管理学习者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工具和资源,安排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种社会性、开放性的新式学习方式。
  2)个人学习环境的内涵
  个人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环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集合了一系列的服务和软件,其主动权和控制权全都在学习者自身。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服务。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己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只是依附于教育机构,更重要的是自身对学习的管理。个人学习环境与大量的远程服务相连接,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服务进行自主学习。
  个人学习环境强调创新而不是消耗,强调内容和管理的分散[7]。它不仅让学习者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更强调学习者创造新的资源。Coli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赋予了学习者在学习经历(管理学习资源、作品和所参加活动)上更大的自主控制权,学习者能创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8]。学习不是简单的获取、存储内容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共享与创造内容和知识。
  2.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
  1)个人学习环境建构要素
  个人学习环境是由需求、目标、任务、资源、工具、活动、共同体、评价等要素构成的[9]。它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但又统一关联的功能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个人学习环境的要素如图1所示。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各要素(需求、目标、任务、资源、工具、活动、共同体、评价)之间也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学习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愿望,才会制定目标。学习者为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形成共同体,互相促进学习,最后评价学习的结果,判断目标是否实现,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若是没有,则继续学习。若是满足了,学习者还会产生新的需求。因此,这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另一方面,若是学习者制定的目标太高,但目前的资源和工具不足以实现,学习者就可能会根据现有的资源和工具,把目标具体化或细化,先实现目前能够实现的部分,循序渐进,最后实现整个目标。个人学习环境各要素在时间、空间等各方面,相互配合,互利共生,以便学习者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不同个人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2)个人学习环境建构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进入教学之后,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就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以网络搜寻、博客、学习共同体交互等多种形式实现。个人学习环境是伴随着Web2.0技术的产生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力量来实现学习者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Blog(博客)、SNS(社交网络)、个性化首页、RSS(新闻聚合)、Wiki(维基)等具体的方式来构建。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方式:
  (1)基于博客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博客(Blog)是个人学习环境建构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用户在Blog里面可以设置书签、RSS阅读、链接、留言;可以加入社区,构建朋友圈(学习共同体);可以共享资源,交流学习。如新浪博客中已经具有博文、图片、音乐、微博、博客等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定义中插入自己想要的一些模块,让设计更为个性化。基于博客的个人学习环境可以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博文、视频、图片等的管理);进行人际交流(留言、圈子、实时交流等);可以进行学习目标的管理(利用博文、图片等呈现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学习评价(反思、他人留言、评论)等等。
  (2)基于SNS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个人学习环境就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流、反思、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供足够多的交流方式来实现双方的交流。基于社交网络(SNS)也是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一大选择。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享受丰富的资源,更可以找到相同兴趣的学习者,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除了可以共享资源和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把各种Web工具与服务(如论坛、博客、谷歌服务等)整合进社交网络平台中以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3)基于个性化首页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
  个性化首页主要包括百度个性化首页、Google个性化首页。下面以百度个性化为例。个性化首页并不仅仅只是一个页面,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学习者利用首页中提供的功能。学习者可以加入一些常用的标签,组织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工具、资源等,并且利用其他的网络服务(如百度搜索)。学习者可以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搜索、储存、分享、创新等,也可以通过RSS来订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进行学习管理和学习评价,通过日历模块管理每天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留言、评论、实时交流等实现学习评价;还可以通过Hi软件进行交流,或者邮箱、我的知道等方式进行非实时的交流分享和合作学习。
  二、个人学习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1.个人学习环境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
  教学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问题。教师面对的是日益复杂的环境和个体,没有什么教学方式适合每一个学生,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个体,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但是教师每年只有少量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参加培训或进修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个人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社会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内容、方法、资源进行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培训、进修等方式。通过个人学习环境,教师可以获取不同的知识,也能与别人交流、分享,甚至能创造出新的知识。而且,不仅仅是知识,在行动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适当的资源、工具进行尝试,从而多方面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个人学习环境是教师的个性化学习的一个重要保障
  古今中外,人类都不曾放弃对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化学习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托宾曾说:“所有的学习者都是自主的……学习者自己可能不能控制所想的东西,但是他们可以控制所学的东西。”[10]因此,学习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学习者学习经验的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而现有的教师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大多依附于教育机构,这些方式并不能完全符合教师的学习特点,也不能完全满足每个教师的需要。实际上,无论是教师的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更多关注的仍然是“训练”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在专业成长中的主体性和个体性。
  Attwell认为,“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掌握在学习者自己的手上,我们要为学习者提供他们能控制自己学习的技巧和能力[11]”。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自由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环境,控制和管理自身的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过程,自主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会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他们自己首先要精通它。
  3.个人学习环境为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创设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在学校学习已不能满足需要。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在非正式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非正式学习是一种与生活、工作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个人学习环境是基于网络的、个人控制的和管理自身的学习。它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平台,实现了个人的非正式学习。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与内容。这与非正式学习的思想不谋而合。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环境中提供的工具或资源,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个人学习环境中,与其他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彼此。这种无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隐性课程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课程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甚至比显性课程大。总而言之,在个人学习环境中,被我们经常忽视的大量隐性课程,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非正式学习,从而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4.个人学习环境加速教师专业知识转化过程,促进教师的知识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广泛地接受了网络学习。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也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分享和创新。众所周知,人的知识不仅仅是显性知识,更多的是隐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被忽视。知识管理理论强调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在个人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社区与学习共同体进行交流并做下记录,将一些隐性的知识具体化、显性化;也可以通过博客、书签等形式收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归类,形成个人知识库;也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工具将具有共同兴趣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与链接,储存、学习、分享一些有益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反思、体会以博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其他人……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教师将一些潜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系统,保证学习效率,促进教师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个人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相辅相成
  个人学习环境的出现,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保障,为非正式学习的有效发生提供了可能,使得个体在任意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工具、资源、方法,自主地学习,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能力的发展。作为一种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新型学习路径,个人学习环境是知识时代下个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选择。
  个人学习环境对于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形成、专业兴趣的选择、优秀教育经验的学习、教育思想的形成、专业信念的坚定和实践智慧的凝练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它使得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打破时空的局限,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能满足教师的自身需求。   但是,个人学习环境并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途径。构建个人学习环境虽然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另一番景象,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如培训、进修,也不是无可取之处,至少在“训练”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有一定的成就。通过教师培训,新教师在就业前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胜任力的规范训练。就业后,教师也可通过培训或进修进一步地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扩充专业知识。而个人学习环境更多的是从非正式的学习中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隐性地改变教师的专业结构。正式的专业训练还是要通过培训、进修等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教师专业的发展进程。不管是构建个人学习环境这种新途径,还是培训、进修等传统途径,只要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好的方法。个人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2]Schaffert,S., Hilzensauer,W. On the Way Towards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Seven Crucial Aspects[J]. Elearning Papers, 2008(9).
  [3]Attwell,G.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Future of eLearning?[J]. eLearning Papers, 2007(1).
  [4]Downes,S.[EB/OL].(2010-3-18)[2014-2-20]. http://www.downes.ca/about.htm
  [5]Lubensky,R.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EB/OL].[2014-2-20].http://membersoptusnet.com.au/ubensky/2006/12/present-and-future-of-personal-learning.html.
  [6]Chatti,M.[EB/OL].[2014-2-20].http://www.ple.ac.cn/introduceinfo.php?id=104.
  [7]尚佳.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8(1).
  [8]Colin,M.What Is a PLE? The Future or Just Another Buzz Word?[EB/OL].(2008-8-16)[2014-2-10].https://www.zotero.org/dajan/items/itemKey/IZG44S4I9.
  [9]吴宇璐.论个人学习环境(PLE)要素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10]Tobin D. R. All Learning Is Selfˉdirected: How Organizations Can Support and Encourage Independent Learning[M]. London:ASTD Press,2002.
  [11]Attwell, G.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Creating, Consuming, Remixing and Shar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TENCompetence Open Workshop[M]. Bolton, UK: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Cybernetics,2007:36-41.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龚道娣)
其他文献
本刊讯(马潇潇)为进一步规范各类幼儿园用人行为,教育部近日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幼儿园应当按照服务类型、教职工与幼儿以及保教人员与幼儿的一定比例配备教职工,满足保教工作的基本需要。  《标准》提出,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应达到1:5—1:7,保教人员与幼儿的比例应达1:7—1:9;半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应达到1:8—1:10,保教人员与幼儿的
沈为慧,安徽省蚌埠市怀远三中历史特级教师,蚌埠市历史学科带头人,蚌埠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远程教育首席辅导教师,教育部初高中历史课程远程研修核心成员。  《中国教师》:沈老师好,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即将投入使用。您能否谈谈自己在学习理解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沈为慧:可以。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就开始阅读了。当然,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单纯依靠一般性阅读是难以真正领
本刊讯(张迿)2014年11月4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将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审查。日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教育部对北京、山东等18省市、14所直属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调研。征集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150多个,进行认真梳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不但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我校从学校形象和办学水平的高度出发,整合学校文化元素,规划学校发展战略,从多个方面践行文化的内涵。而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教育”,经过研究与实践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教育工作应当“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同时,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倡导“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照这一要求可以发
祁建欣,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党委书记,德育副校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心理专委会监事长、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淀区青联委员、海淀区第六届科协委员。  《中国教师》:每个学校的生涯规划工作都有不同的开展方式,具体而言中关村中学是如何开展的呢?  祁建欣:我们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与年级活动开展的。2009年我们加入了海淀区高中生涯规划课题,我们自己确定了一个子课题,学校定位在以班会课与年级活动作为载体,以行动研
为谁学习?为什么学习?这应该是关系到教育成败大是大非的问题。古人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勉学》中对“古”“今”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现在教育举步维艰,其原因归根结底有二:一是面对这两个问题,学生的目光很茫然,不知从何说起,即使说出一些理由,也是言不由衷;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赋予孩子们独立思
王小红 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天柱山学校教师,教龄48年。自16岁自愿成为“赤脚”教师以来,她培育了当地四代人,放弃了读大学、顶职进城的机会,坚持留守从教,播种知识。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百名优秀山村女教师、“感动上饶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于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江西上饶。1967年, 15岁的我跟随父母下放到天柱山紫源村劳动。当时村里的学校需要一名教
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会发挥哪些作用,其监测和评价又会怎样为教育教学改进与政策调整提供研究支持和实证依据,这些都是教育领域比较关注的话题。2014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与法国学校教育系统评估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教育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融”的本义是“炊气上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融”又引申出新的含义,即“合为一起”之义。“融文化”则是在“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所在。  金华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在多年的德育实践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赋予“融文化”三个崭新的内涵:融入,即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使“融”成为观念与指向;融通,即在教育过程中融会贯通,使“融”成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