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Moodle在全国部分省市的全面展开和普及,其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和学习环境的创设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运用网络尝试教学的还是极少。因此,在对教师进行Moodle平台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现在最迫切需要了解的是有指导性的Moodle课程设计方法、模式和案例。以下结合对教师设计Moodle课程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总结,以苏州第二届教师培训的Moodle课程设计为例,给出一些Moodle课程设计的体会和建议,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示。
课程简介
苏州第二届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训教师能有效地应用Moodle学习平台,促进其高质量学习,结合自身学科的“十一五”课题,促进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和个人专业成长。本次培训是面授和远程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员们的学习。因为考虑到面授班的学员过多而条件有限,我们开设了一个以Moodle为平台的远程班,在结合面授班的课程基础上,对远程班的Moodle课程进行了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四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面授和Moodle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课程设计分析
我们在遵循网络课程设计原理和远程教学的特殊因素的基础上,为了以后便于管理,把课程的第一部分即“学习预备期”设计为:选课必读、认识你我他、前测调查、问题讨论区和作业提交。后面的部分就根据每次上课的内容随时添加和改进。通过课前的这些“学习预备期”的设计,一则可以了解学员的情况,二则可以告诉他们这次培训的目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方式等。
其中,把问题讨论区和作业集中放在课程管理的最前面是为了方便学员集中讨论和递交作业。另外,在选课必读中,我们给出了选课的规则以及我们评价的规则等,这是对学员选修这门课的一个策略的制定,有利于约束参与培训的教师的行为。在学员阅读完这个规则之后,我们又安排了对这个规则的测试,只有在测试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参与课程。这是基于对现状的调查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员能够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目标明确的学习。
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因为学员是成人,界面的设计就不用过多考虑其美观性,只要能使学员的学习更为方便和更具系统性即可。于是,我们对每一个学习内容都进行了分模块设计(如图2),这样,有利于学员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总结
Moodle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和合理化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促进高质量的教与学。通过总结我们在苏州培训设计的课程的教师使用情况和反馈,我们发现课程宜简,应避免复杂。根据图3,即我们对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总结,在今后具体设计课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所以,在具体设计课程时一定要从实际教学出发,简明而又全面地确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这不仅对于课程设计者设计课程非常重要,对于学习者学习这门课也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重难点,并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等问题。
2.确定风格
风格是Moodle平台所提供的一个主题选择,最常用的是星期、主题和社区三种格式。一般来说,语数外这样的课程可以选星期格式,而自然等探究性学科则多用主题风格。我们在苏州第二届研究型教师Moodle课程中使用的就是主题格式。而社区格式通常用来进行研讨类的课程。当然,也不拘泥于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选择。
3.课程准备
课程准备非常重要,它是师生间进行相互了解、学员了解课程等的窗口,包括了学习者分析、规则制定和课程介绍等。例如,我们设计的选课必读(规则)、认识你我他(师生相互了解)与前测调查(学习者分析)、问题讨论区和作业讨论区等,就是方便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集中掌握整个课程学习的规则、流程、评价方式和作业提交等。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课程介绍,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学习者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引导的。在课程介绍中,可以介绍此课程的开设目的、教师简介、学习导航和评价规则等,尽可能简洁而又明了地告诉学习者需要知道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快速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4.设计课程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要开始设计课程了,这是核心所在。课程设计可以是分单元的,也可以是分模块的,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资源 活动”,而Moodle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贯穿其中。在设计流程图中之所以没体现出评价,就是因为评价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评价规则的制定。
设计课程时,可以以任务驱动式、问题化、引领式等教学设计方法为引导,以“资源学习 讨论 测验”等为学习方式,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人性化的设计界面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辅助设计课程。所以说,Moodle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内容的设计,更是整个学习环境的设计,清爽的界面、规则的制定、课程的评价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对学员做出评价时是按照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的,例如,规定每周最少发帖三条,多发则加分,评出“积极参与奖”和“团队协作优秀奖”等;对每个测验、作业等都给出不同的成绩;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个人和小组都会给予加分等,这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而不再仅仅是作业和测验等来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更趋向于人性化的设计。
5.课程实施和管理
设计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好地实施,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改进,才能检验课程设计的好与坏,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管理是很重要的。Moodle提供了一个课程管理的界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视图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还可以对角色进行分配,通过“报表”来查看学员登录课程的情况等。
例如,我们在苏州Moodle课程中利用“成绩”来管理学员的作业递交情况。因为学员人数比较多,一一通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就比较繁琐,所以,在他们每次交完作业之后,我们对作业进行批改,然后,学员可以点击进去查看自己的作业递交情况和得分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作业都给出了最终的得分,通过成绩可以判断学员是否完成作业了。更为方便的是可以以Excel或纯文本格式下载。学员也能够在其视图下看到,既方便了教师管理,又方便了学员的及时查看。
启示与反思
在Moodle平台上开设教师培训的课程,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如何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教师培训,如何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是我们设计这个课程时考虑的基本问题。
我们根据此课程的使用情况和不断的改进经验,总结出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①最好给出一个有吸引力的简介。借此说明此课程能够给予学习者什么帮助,对他们的教学有什么提高等,使其成为获得课程主要信息的窗口。②Moodle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有创新性,课程设计的形式要灵活,每个课程都要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实例中要能够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元素等。③在布置作业和测验的过程中,最好分阶段测试,以引导的方式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布置的作业或者测验等,要量小而精辟。④课堂实用主义,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设计的课程要通俗易懂。即重点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且进行教学分析,凸显出教学效果来。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对每个模块进行合理化的设计,给出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实施和评价原则等。⑥界面的美化和便利的导航是最基本的一个需求。
总之,Moodle课程设计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有效与否之分。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相信在我们教师设计的智慧下,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我国信息化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简介
苏州第二届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训教师能有效地应用Moodle学习平台,促进其高质量学习,结合自身学科的“十一五”课题,促进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和个人专业成长。本次培训是面授和远程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员们的学习。因为考虑到面授班的学员过多而条件有限,我们开设了一个以Moodle为平台的远程班,在结合面授班的课程基础上,对远程班的Moodle课程进行了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四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面授和Moodle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课程设计分析
我们在遵循网络课程设计原理和远程教学的特殊因素的基础上,为了以后便于管理,把课程的第一部分即“学习预备期”设计为:选课必读、认识你我他、前测调查、问题讨论区和作业提交。后面的部分就根据每次上课的内容随时添加和改进。通过课前的这些“学习预备期”的设计,一则可以了解学员的情况,二则可以告诉他们这次培训的目的、方式、内容和评价方式等。


其中,把问题讨论区和作业集中放在课程管理的最前面是为了方便学员集中讨论和递交作业。另外,在选课必读中,我们给出了选课的规则以及我们评价的规则等,这是对学员选修这门课的一个策略的制定,有利于约束参与培训的教师的行为。在学员阅读完这个规则之后,我们又安排了对这个规则的测试,只有在测试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参与课程。这是基于对现状的调查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员能够在一定的规范下进行目标明确的学习。
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因为学员是成人,界面的设计就不用过多考虑其美观性,只要能使学员的学习更为方便和更具系统性即可。于是,我们对每一个学习内容都进行了分模块设计(如图2),这样,有利于学员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总结
Moodle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和合理化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促进高质量的教与学。通过总结我们在苏州培训设计的课程的教师使用情况和反馈,我们发现课程宜简,应避免复杂。根据图3,即我们对设计和实施课程的总结,在今后具体设计课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所以,在具体设计课程时一定要从实际教学出发,简明而又全面地确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这不仅对于课程设计者设计课程非常重要,对于学习者学习这门课也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重难点,并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等问题。
2.确定风格
风格是Moodle平台所提供的一个主题选择,最常用的是星期、主题和社区三种格式。一般来说,语数外这样的课程可以选星期格式,而自然等探究性学科则多用主题风格。我们在苏州第二届研究型教师Moodle课程中使用的就是主题格式。而社区格式通常用来进行研讨类的课程。当然,也不拘泥于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选择。

3.课程准备
课程准备非常重要,它是师生间进行相互了解、学员了解课程等的窗口,包括了学习者分析、规则制定和课程介绍等。例如,我们设计的选课必读(规则)、认识你我他(师生相互了解)与前测调查(学习者分析)、问题讨论区和作业讨论区等,就是方便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集中掌握整个课程学习的规则、流程、评价方式和作业提交等。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课程介绍,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学习者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引导的。在课程介绍中,可以介绍此课程的开设目的、教师简介、学习导航和评价规则等,尽可能简洁而又明了地告诉学习者需要知道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快速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4.设计课程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要开始设计课程了,这是核心所在。课程设计可以是分单元的,也可以是分模块的,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来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资源 活动”,而Moodle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贯穿其中。在设计流程图中之所以没体现出评价,就是因为评价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评价规则的制定。
设计课程时,可以以任务驱动式、问题化、引领式等教学设计方法为引导,以“资源学习 讨论 测验”等为学习方式,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人性化的设计界面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辅助设计课程。所以说,Moodle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内容的设计,更是整个学习环境的设计,清爽的界面、规则的制定、课程的评价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对学员做出评价时是按照多元化的方式进行的,例如,规定每周最少发帖三条,多发则加分,评出“积极参与奖”和“团队协作优秀奖”等;对每个测验、作业等都给出不同的成绩;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个人和小组都会给予加分等,这对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而不再仅仅是作业和测验等来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更趋向于人性化的设计。
5.课程实施和管理
设计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好地实施,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和改进,才能检验课程设计的好与坏,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管理是很重要的。Moodle提供了一个课程管理的界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视图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还可以对角色进行分配,通过“报表”来查看学员登录课程的情况等。
例如,我们在苏州Moodle课程中利用“成绩”来管理学员的作业递交情况。因为学员人数比较多,一一通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就比较繁琐,所以,在他们每次交完作业之后,我们对作业进行批改,然后,学员可以点击进去查看自己的作业递交情况和得分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5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作业都给出了最终的得分,通过成绩可以判断学员是否完成作业了。更为方便的是可以以Excel或纯文本格式下载。学员也能够在其视图下看到,既方便了教师管理,又方便了学员的及时查看。
启示与反思
在Moodle平台上开设教师培训的课程,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如何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教师培训,如何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是我们设计这个课程时考虑的基本问题。
我们根据此课程的使用情况和不断的改进经验,总结出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①最好给出一个有吸引力的简介。借此说明此课程能够给予学习者什么帮助,对他们的教学有什么提高等,使其成为获得课程主要信息的窗口。②Moodle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有创新性,课程设计的形式要灵活,每个课程都要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实例中要能够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元素等。③在布置作业和测验的过程中,最好分阶段测试,以引导的方式使学习者获得知识。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布置的作业或者测验等,要量小而精辟。④课堂实用主义,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设计的课程要通俗易懂。即重点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且进行教学分析,凸显出教学效果来。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对每个模块进行合理化的设计,给出每一单元或模块的实施和评价原则等。⑥界面的美化和便利的导航是最基本的一个需求。
总之,Moodle课程设计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有效与否之分。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相信在我们教师设计的智慧下,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我国信息化课程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