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信息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jh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关于“历史题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取足够的历史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及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可以按以下三种方法:依据教学目标,缩小并细化信息收集任务的范围,并设计为问题;教师提供素材,学生从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学生根据范例进行仿作。有效的方法,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实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获取信息;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124-02
  新课改后,小学《品德与社会》从教学内容呈现上来看,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增加了相当一部分跟历史题材有关的内容。但从教材呈现方式来看,教材中一般是提取几个典型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介绍。因为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是按照历史本身的学科逻辑组织的,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点分散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以“散点”的形式出现的,涉及的历史内容广泛、话题零散,没有完整的脉络和情节。对学生而言,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又加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这些“散点式”的历史内容是突然出现到学生面前的。学生不仅不了解这些历史内容的前因后果,而且对这些内容也很陌生,所以光凭简单的认知了解,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悠久历史文化的愿望,难以从心底激发为祖先骄傲的情感。
  高年级教材中涉及了好多影响我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了解这些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脑海中对历史事件有个整体认识,课题组探索并实践了以下方法:依据教学目标,缩小并细化信息收集任务的范围,并设计为问题;教师提供素材,学生从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学生根据范例进行仿作。
  一、依据教学目标,缩小并细化信息收集任务的范围,并设计为问题
  课例:《灾难深重的中國》六年级下册——鸦片战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鸦片战争等事件的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人的身心受到摧残、国家丧失尊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教学难点是了解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众所周知,“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是复杂的,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严重的,它的爆发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风雨飘摇、水深火热的生活。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呢?课前收集信息就尤为重要了。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解细化了信息收集的学习任务。教师列出了下面9个小问题:
  问题1:什么是鸦片?它有什么特性?人过量吸食后有什么危害?
  问题2:鸦片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问题3:鸦片战争前近一百年间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情况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查找文献、网上查询、结合课本的P26的条形图完成此题。
  问题4:认识禁毒民族英雄——林则徐。
  问题5:中国人民抵制鸦片的斗争——虎门销烟
  问题6:当时的清政府对林则徐的禁毒持什么态度?
  问题7:了解鸦片战争。
  问题8: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问题9:鸦片战争的后果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给大家一周的时间,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些问题,你们或小组合作,或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自由组合,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完成以上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将鸦片战争这一跨越时间长,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分解成这么多小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了战争的前因后果,对战争有了整体认识,课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战争爆发的原因,反思战争的结果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有了知识的铺垫,那么培养其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从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资料
  课例:《人类渴望和平》六年级下册——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课本上就一幅插图,那么要想让学生对这次战役有一个系统认识,整体感知,老师给学生提供了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等资料,让学生从中收集和整理有用的相关信息。教师提供的资料内容概括如下:
  资料1:为什么称此次战役为“百团大战”?
  资料2:“百团大战”爆发的背景。
  资料3:“百团大战”经历了三个阶段
  资料4:“百团大战”的战果。
  资料5:“百团大战”的战略意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带着学习任务,去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如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从资料中收集百团大战的主要战果。
  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阅读资料,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从中整理出有用的相关资料”这一收集信息的方法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很多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三、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范例,让学生仿着做
  这种收集信息的方法,在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收集时教师多用,也就是照猫画虎。这种收集信息的方法就是教师“帮扶”的过程,例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历史风土民情”等都从哪些方面去收集,一定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学会好多信息收集的方法。
  学生学会了收集信息,就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和德育素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以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习“历史题材”的内容,一定要教给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功能,就会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的数学课堂,面对一些“经典的教学环节”之后呈现的学情,教师在实施教学跟进时,常在一些“关键处”刹车,从而错失了一些激活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知有效建构的教学良机。可见,在面对一些经典的教学环节,教师有必要进行剖析反思,有效改进。  关键词:教学环节;剖析反思;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1-0046-02   
正如电影《熔炉》中所说:“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的确,世界何其纷扰,一句“做自己”便成了最有力的呼号。  当今社会,总是有人刻意追逐着时代的潮流,妄图融身其中,继而成为他人仰视的对象。于是乎,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外貌、喜好乃至性格,只为获得他人的一句赞许与追捧。  他们曲意逢迎,只为他人的认可;他们矫揉造作,只求他人的羡慕。他们或许能够拥有丰富的物质,可他们却丢失
一般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 用“yes”或“no”来回答的疑问句叫做一般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构成:句中谓语动词是to be、助动词、情态动词时,则将它们(提前)放到主语前面。如:Is he an engineer?(他是工程师吗?)/ Have you got today’s newspaper? (你有今天的报纸吗?)/ Shall we go to see a film this
摘要:主题教研指的是教研组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它的最大优势体现在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学科所有教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研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主题教研;课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遵循“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境”的教学原则,创编符合课文内容的故事,如依据课堂主线创编故事、文本阅读引发出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通过创编故事运用所学的语音知识和规律去拼读单词,逐步提升学生自主拼读单词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创编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33-06
摘要:灯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猜灯谜具有启智、增知、怡情、养德等诸多功能。如能把灯谜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必能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灯谜;校本课程;多向性;趣味性;综合性;民族性;高雅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35-03  “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思维;学习兴趣;独立思考;手脑并用;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51-02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着,让学生去创新,去发现。可结果却不
关键词:小学数学;摸球游戏;公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63-02  曾经因为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我们都经历过排队购物的情景。如今购买车票、机票等需排队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家认为排队这种场景公开、公正、公平,谁叫你迟到呀?至少认同这种现象。这样先到者就能买到好的票子,后到者购不到好票或买不到票。更有甚者。某些商品房开发商刻意
摘 要:德育教学是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德育素材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大课堂理念。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例,可以从“深入解读品德教材,映显文本理念”“自然结合当地特色,突显人文价值”“深度融合德育活动,尽显育人实效”“巧妙整合地方教材,彰显开放性质”四个方面,巧妙整合乡土传统文化各类资源与活动,增进学生对各地民族乡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摘 要:对话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异,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教材、作者和自己对话,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作者心灵,绽放生命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熟读深思;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9/22-0020-03  21世纪是一个对话的世纪,对话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