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语文课堂争论的尝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是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想:低年级时,学生上课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到了高年级,课堂往往就变的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看者”。
  那么,教师应如何组织课堂争论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争论的条件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导致了学生表达愿望不强烈,甚至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为争论奠定基础。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1)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3)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4)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了发展。
  三、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维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一路花香》一课,我问学生:“你喜欢完好的水罐还是有裂缝的水罐啊?”几乎全班学生都表示喜欢有裂缝的水罐,不喜欢完好的水罐。可是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完好的水罐。”全班愕然。他说:“完好的水罐虽然骄傲了,但是它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得很好,我觉得它好。”我立即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同时激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完好水罐身上的优点吗?”学生又读课文,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课文开头写的“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这一句,认为完好无损的水罐能够持之以恒。这样,使小朋友认识到好水罐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它和有裂缝的水罐都是可爱的。由于争论中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但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认真的精神,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场所,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实验设施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摘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感教学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
摘要:小学一年级由于认知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形象直观,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创设充满生活味的问题情境,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游戏情境,创设可操作化的情境,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通过多种情景创设来激发低年级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活动 情景教学  小学一年级由于认知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形象直观,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情境教
摘要: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开场白,教学过程,结束语,缺一不可,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体现出这堂课的完美。世间万物都是唯物而又辨证地存在着,有头便也有尾,有始便也有终。课堂小结与一堂完整的数学课教学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本人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课堂小结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
摘要:生物学科的教学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且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技术 明确  一、明确选择多媒体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多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更自然生动,更活泼多样。然而,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自己的美术课教学实践和多次参与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觉得对照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当前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必要就课堂提问提出一些问题与同行们商榷的。  关键词:美术 提问 教学  一、
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 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要体现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常改常新  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探究式
摘要: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席谈吐,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美的教育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