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果腹,有票无家,它的“春运”可能比你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运,这个历时40天之久,数亿人以各种方式向中国各地移动的画面,被形象地称作“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在动物界,也有一种特殊的昆虫,每年都要跨越万水千山,定期完成2次大迁徙。无论在时长上还是规模上,都超越我们的春运。它就是著名的黑脉金斑蝶(Danausplexippus)。它还有个霸气的名字:帝王蝶。
  一年两度南北大迁徙
  帝王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会大规模迁徙的昆虫。它们主要生活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还有少数生活在落基山以西。除此之外,美国佛罗里达南部、中美洲地区、欧洲西南部、北非及许多太平洋岛屿上,还生活着一类不需要迁徙的帝王蝶。
  帝王蝶的翅膀有鲜亮的橙色打底和黑白相间的镶边;它的幼虫像是穿着黄色条纹的斑马服。这些炫酷的外表,无一不是在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捕食者:“我有毒,我很苦,我不好吃!”
  成年的帝王蝶吸食各种花蜜,它们的幼虫则仅以乳草为食,尤其是马利筋属植物。当夏季快要结束的时候,逐渐缩短的日照、不断下降的气温及日趋衰亡的乳草,仿佛是为帝王蝾大军的南下之旅吹响号角。
  这时,帝王蝶会进入一个发育暂时停滞的阶段,使得原本只能活2~8周的它们,寿命大大延长至6~8个月,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迁徙和越冬。万事俱备,帝王蝶大军浩浩荡荡地南下了。
  经过数周的艰苦跋涉,绝大多数北美东部的帝王蝶会在每年的11月1日左右抵达墨西哥中部米却肯州的高山冷杉丛林。在那里,它们将度过整个冬天。待到春暖花开时,帝王蝶会重新活跃起来,在3月15日左右离开这个“第二故乡”,踏上回家的路。
  这时,美国南部的马利筋属植物也正抽芽。交配后的雌蝶会将卵产在这些植物上。于是,它们一生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漫漫回家路,则要留给它们至少2代的子孙去完成。聪明的徒子徒孙们同样会追随着乳草生长的节奏,一路北上,直到回到祖辈的大本营,完成整个迁徙之旅。待到夏末秋初,大军又将南下,周而复始。
  相比之下,西部帝王蝶的迁徙之路就显得轻松多了。它们中的大多数会南下栖息在加州太平洋海岸线上的常绿树林里越冬。也同样会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时节,北上回到故土。
  日光加磁场的GPS导航
  那么,帝王蝶在飞行途中依靠什么辨别方向呢?它们航行的罗盘就是太阳。
  在帝王蝶的复眼中,视网膜的大部分区域能够感知太阳光的平行位置,而背面边缘的小块区域能够获取紫外光的角度。这些信息通过复杂的线路传送到大脑的中央复合体,对飞行航线发出指令。
  不过,帝王蝶并不是简单地追随着太阳飞行就万事大吉。因为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一直呈现着从东向西的运动,而帝王蝶的目的地却是一个固定的地点。为了抵消太阳的运动,帝王蝶会启动藏在触角里的生物钟。有了它,太阳罗盘便能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帝王蝶得以精准地向着目的地挺进。
  若是遇上浓云密布不见日光时,帝壬蝶的迁徙也不会太受影响。因为它们的触角里还装有一套地球磁场感应系统。它们能够通过捕捉地球磁力线的倾角,获取方向信息,准确地进行跨纬度飞行。
  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种群数量锐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墨西哥和美国加州两地都对帝王蝶的越冬地点开始了常规监控。而近年来帝王蝶数量的不断减少,情况令人担忧。
  是什么造成了帝王蝶家族的灾难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帝王蝶的幼虫基本仅以马利筋属植物为食。而近年来曾经生长着这些植物的林地,已经陆续被人类开采用于农业生产或其他商业用途。帝王蝶幼虫食不果腹,直接影响整个种群的规模。
  另外,由于人类伐木、耕种等所导致的林地面积缩减,也使得成年帝王蝶获取花蜜日渐艰难,这给帝王蝶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以越冬为例,11月,当帝王蝶刚刚抵达墨西哥目的地时,它们体内平均的脂类含量大概是133毫克;待到来年3月中旬越冬结束,它们体内只剩下56毫克——整个冬天,消耗了58%的脂肪;等到它们在4月抵达美国南部交配产卵的时候,消瘦的它们体内脂肪含量仅剩26毫克。可想而知,没有了花蜜,帝王蝶的生存该有多艰难!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对于乳草的分布和数量,以及帝王蝶的繁殖和迁徙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气温升高1℃以上,北美马利筋属植物的分布就会向北迁移。这样一来,帝王蝶本应在春夏交配繁殖的地区就变得不再适合乳草生长和帝王蝶生存。植物的北移,也意味着春季迁徙的帝王蝶需要向北飞更远的距离才能有食物,而那时正是它们体内脂肪储备最低的艰难时刻。
  更严重的是,气候变暖还会扰乱帝王蝶迁徙的方向,因为正是低温逆转了帝王蝶南北迁徙中太阳罗盘的指向。秋天的帝王蝶利用时间补偿的太阳罗盘导航一路向南抵达墨西哥越冬地点。经过冬季低温的诱导,太阳罗盘方向会逆转,在春天指引着帝王蝶飞回北方。若是没有了寒冷的刺激,罗盘的方向保持不变,帝王蝶则会错误地继续向南飞行。
  据科学家预测,如果生态环境继续向着恶劣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气温和降雨的变化将使得帝王蝶越冬森林的面积只剩下目前的1/3;而到本世纪末,墨西哥冷杉所处的生态系统将完全消失。帝王蝶的栖息地岌岌可危!
  长久以来,那些与人类一路同行的野生动物们正在一个接一个“走丢”。帝王蝶也许不是下一个,但对它们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我们不希望未来的人们只能通过标本和照片一睹帝王蝶的芳容,只能在紀录片上看到它们如此壮丽的迁徙。
其他文献
张修竹  1950年生于四川新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擅长中国画。1986年入中国画研究院进修班学习。历任四川新都川剧团、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新都县文化馆美工,温江地区文化馆、成都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四川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  一  人的物质欲望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于是有哲学家提出:我们把世界上人的欲望无法抵达、不应该亵渎的价值,称为神圣。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为人类开启了一
一  中国画中的肖像画,是中国画悖论最多的领域。如果从中国画的历史、本质和形式上看,肖像画似乎从来就不曾进入主流,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正相反。在照相机被发明之前,西方的油画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写真肖像历史并一直承担着照相机的功能,但中国画不仅在主流上罕见这种意义上的肖像画,甚至中国画基本的精神和美学原则也是与肖像画寻求的“逼肖”标准相悖的。因此,同“似与不似之间”精神相左的写真画,可以说一直在中
山水画到宋代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面貌,进入一个理性表达大自然和重视人的精神的阶段。这一时期,不仅有山水画大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以及董源,更有后来的郭熙,将本来偏向“在野色彩”的山水审美倾向变成了宫廷及画院的主导倾向。  郭熙(约1023—1087),字淳夫,河阳(今河南温县)人,世称郭河阳。《林泉高致》序中称其:  “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
因受外部经济环境和艺术市场内部调整的影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2年进入深度调整,尤其是在高价位拍品大幅减少的牵制下,年度总成交额同比下调47.88%。2013年春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整合、调整,尤其是在中国嘉德二十周年庆典以及北京保利等公司的拼搏下,市场整体情况企稳。  此轮春拍,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举办了主题为“时间的味道——传统萝卜干的今世传奇”的活动,活动对象为星河小学学生和社会公众。活动传承了制作萝卜干这一古老的技艺,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创新做法,帮助参与者了解常州地区萝卜干生产的历史和产业现状,并为思考常州土特产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帮助。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制作常州萝卜干的方法,锻炼动手能力,提高与人沟通、交往、表达、记录和写作的能力,
根据数据显示,仅在美国每年就约有1000名初生婴儿天生缺少手部或有不同程度的手部不健全。虽然美国是仿生义肢的技术先驱,但一只仿生义肢手的价钱仍要10万美元,每3年便要更换零件和维修,用户需要负担高昂的费用。因后天因素失去手部的也为数不少,在欧美等富庶国家,等待接受廉价3D打印机械手的人士也数以千计。但目前3D打印机械手的实际功能仍有不足,其他种类的产品亦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希望研发
2019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安交通大学分营于7月15-21日成功举办,来自河南、重庆、四川、台湾等地的260名营员参加了活动。活动以西安交通大学深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和实践平台为基础,将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文传统充分融入其中,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营员与西迁老教授马知恩共同回忆交大西迁岁月,树立报国志向;在名家大师讲座中与“长江学者”王秋旺教
当我们思考创客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创客教育进行理解。一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创客的“创客的教育”;二是用创客的方法改造教育的“创客式教育”,二者互相融合,互相支撑,形成创客教育的主题,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创客空间的营造是进行创客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在创客空间中,我们能够通过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实施,实现创客的教育这一目的;但如果为了
历史的推进是无数人努力奋斗的结果积淀在消逝的岁月里。在这个进程中,有的人被记住了,而有的人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了(被相当多的人所遗忘)。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中国画坛有这样以巨大的热忱和毕生精力投身艺术尤其是美术教育事业并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画家、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先生。  作为画家,李先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学习西方美术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感受与特有的
“梦想IN科学”是重庆科技馆面向青少年开设的科教活动品牌,其定位是鼓励青少年通过探究学习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原理。  科普@生活  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展品内容丰富精彩,但是由于展品本身的限制,青少年在参观完科技馆后无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认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重庆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科普课程,让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