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学习:重“整体”,能“深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xi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学习应使群文形成“整体”.应用一个学习主题来统摄群文,使其方向明确、内容集中.然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让学习活动有逻辑、有层次地展开.群文学习还应努力走向“深入”.设置开放式学习情境,提供有一定高度的学习任务,并从评价角度要求、督促学习过程、成果.从而引导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经验,发现新内容,提升思维水平.
其他文献
为什么批改学生作文会感到乏味甚至厌倦?常常在于这些作文没有新意,当你看不到创造,看不到激情,看不到别具一格,看不到活生生的人和事,看不到一个“我”时,怎么可能不累?如果学生作文能经常地给教师惊喜和启迪,作文教学何至于是目前这个状态?
期刊
许多教师对中考古诗词阅读备考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初中古诗词考查定位及其能力点;同时,在备考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自主阅读与理解古诗词能力的培养,洞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技巧,实施精准备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题组练习,设置多元化的题目,制定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规律的探索、问题的发现、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题组练习的意义分析,对题组练习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写作是检验阅读效果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学生需要盘活整本书阅读资源,进行转化性写作.整本书阅读的转化性写作需要完成“四级转化”:读懂文本,由“他之言”到“他之意”;依托支架,由“他之意”到“我之意”;多向运思,由“我之意”到“文之意”;优化表达,由“文之意”到“我之言”.
解读《秋天的怀念》,从思维原点追问题目关键词“怀念”,可以聚焦到文本的内容核心“懂”与“不懂”.围绕“懂”与“不懂”的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形式的细节描写、叙述视角、变奏结构等篇性特征,可以理解作者独特言语形式所表达的悔恨之情.
《秋天的怀念》中有四处涉及母亲进出房间的情节,其中有三处采用了“悄悄”一词来形容母亲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行为,只有一处没有用,而是直接写“母亲进来了”.这一处,是“我”对母亲央求去看花一事态度的转变点,也是母亲艰难处境的爆发点.“悄悄”一词的反复使用以及突然消失,体现了作者言语表达的匠心,也是解读文本的语言标志.
[教学目标]rn1.补充文中鲁迅描写藤野先生时的“留白”处,理解“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这一评价的内涵.(重点)rn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探知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情由,体会其文字背后的深情.(难点)rn[教学过程]rn一、导入rn上节课,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串联了《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典型事件,品读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诸多片段,从中窥见藤野先生丰富而立体的形象.不过课下有同学提出困惑:“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态度与言行,不过是一个老师分内的责任,似乎并无非凡之处;而鲁迅在文章结尾却以一个分量极重的词语——\'伟
期刊
我素爱花,但不喜种花.种花本事一直不见长进,阳台上的花又死了两盆.我望着空荡荡的花盆,觉得是一种浪费,忽发奇想,种点草莓和番茄如何?rn去市场买来草莓和番茄苗种上,过了几天,居然活下来了.我开始畅想,十多株草莓,如果每次成熟一颗的话,就有十多颗.如果每次成熟两颗的话,那就有三十来颗,摘下来一大盘,愉快地享受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那真是一种甜蜜的感觉啊!还有那番茄,六七株,红红的果实缀满枝头,把阳台打扮成另一种景致,真是太美妙了.那一阵,只要在阳台上看到这些苗苗,缀满枝头的果实就在我眼前晃动.
期刊
教育是什么?说起这个问题,会有千百种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37岁的石利颖来说,教育就是爱的给与和付出。十八年的幼教生涯,让这个当年崇文区大杂院里的小丫头成长为今天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开朗乐观,充满阳光,善于和孩子沟通,如果非要列举出石利颖的优点,那么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于孩子充满爱心,有自己的青春在幼教的道路上一刻不停的探索和前行着。  用爱心浇灌花朵  “真心实意地疼爱孩子,才能走进他
期刊
读书为本、思辨为要、注重转化,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要点.阅读指导、总体梳理、专题研讨、主旨整合与转化运用,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这是一个理想的教学框架,实践中还要做具体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