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竞选总统之路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3月底,国民党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蒋介石曾拟退出竞选,并大力推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但蒋的提议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普遍反对,蒋最终接受提名。
  李宗仁是第一个建议胡适参加竞选“总统”的人。1948年1月11日晨,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致函李宗仁,鼓励他参加竞选。14日,李宗仁复函胡适,说:我觉得先生也应来参加“总统”的竞选。参加的候选人除了蒋主席之外,以学问声望论,先生不但应当仁不让,而且是义不容辞的。
  在南京的蒋介石15日就得知北平李、胡之间的通信。当日日记云:“李宗仁自动竞选‘副总统’而要求胡适竞选‘大总统’,其用心可知,但余反因此而自慰,引为无上之佳音。只要能有人愿负责接替重任,余必全力协助其成功,务使我人民与部下皆能安心服务,勿为共匪乘机扩大叛乱则幸矣。”这是蒋介石日记中关于胡适竞选一事的最初记载。17日,蒋介石又在《上星期反省录》中提出,拟作“让贤选能”的准备,在国民大会召开时,本人不加入竞选,“交出政权”,推出国内“无党派名流”为“大总统”,自己暂任参谋总长,以协助继任者。
  2月26日,蒋介石偕宋美龄游览庐山名胜观音桥,在途中做出决定。“今日形势,对外关系,只有推胡适以自代,则美援可无迟滞之借口。党内自必反对,但必设法成全,以为救国之出路。”(《事略稿本》)
  3月29日,“国民大会”开幕。30日,蒋介石约王世杰谈话,坦率说明:在现行宪法之下,自己如担任‘总统’,将会受到很大的束缚,不能发挥能力,戡乱工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蒋要王向参加大会的胡适传话:本人“极愿退让”,不竞选“总统”,提议胡适为“总统”候选人,自己愿任行政院长,“负责辅佐”。胡适听了王世杰的传话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31日晚8点1刻,王世杰来讨回信,胡适表示接受。当晚,蒋介石得知胡适接受推选,很高兴,立即召见陈布雷,详述旨意与决心,命陈先行告知戴季陶与吴稚晖二人,不要反对。
  4月4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召开,讨论“总统”、“副总统”提名问题。蒋介石在会上发表声明:自己已决定不参加“总统”竞选,最好由本党提出一党外人士为候选人。4月6日,国民党中常会向六届临时中央全会提出《研究报告书》,会议决定,拥蒋参加竞选,但党不提名,由国民党党员中的国大代表依法联署提名。同日,国民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其后,吴稚晖、于右任、张伯苓、胡适、梅贻琦、王云五等一百余人发起, 共1489人联署,推荐蒋介石为“总统”候选人。司徒雷登于当日向马歇尔汇报说:“国民党领袖联合提出蒋委员长是担任‘总统’一职的不可或缺的人。因之,蒋委员长屈服于国民党的命令, 他今天同意参加‘总统’竞选。”
  8日,蒋介石邀胡适吃晚饭,并致歉。他告诉胡适:“不幸党内没有纪律,此政策行不通。”胡适对蒋称:“党的高级干部敢反对总裁的主张,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蒋介石一再要胡适组织政党,胡适答以“我不配组党”,建议蒋将国民党分化为两三个政党。
  4月18日,国民大会公告,以蒋介石、居正为“总统”候选人。19日,蒋介石在出席代表2734人中以2430票当选“总统”。20日,国民大会公告孙科、于右任、李宗仁、程潜、莫德惠、徐傅霖为“副总统”候选人。
  “总统”选举的尘埃落定,预示着胡适的“总统之路”就此终结。但蒋在日记中却多次表示,未能实现初衷,以党外人士为候选人;又未能由党来公决“副总统”候选人,是“最大之失策”。
  摘自:杨天石《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载《近代史研究》2011年02期 。
其他文献
■ “职业读者”    中国读者对董鼎山先生的印象,多与《读书》杂志有关。《读书》的前掌门沈昌文先生在《若干乡谈》中说:“鼎山兄这位‘纽约客’,并不像我们过去想像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文人,必是满身铜臭。他喜欢纯正的文学。他也讨论大众文化,谈到某种娱乐思潮,但谈了归齐,钟情所在,还是文人文事。”(详见《书商的旧梦》,沈昌文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38—42页)  赴美之前,我采访过李君维
期刊
卡路里这个表示食品供给和全民消费的数字,在美国的对外政策方面留下了最明显的印记,并且最终影响了美国人想象世界粮食问题的方式。  在2004年的记录片《超码的我》里,美国导演斯珀洛克考察了美国快餐业和肥胖症之间的联系。在影片中他问美国人知道卡路里的定义吗?有的人摇头,大多数人都猜可能跟肥胖有点联系。甚至专家也很难想起卡路里的定义,那就是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所需要的热量。    ■ 卡路里:饮
期刊
191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再坚持五天,辛亥年就要过去。 但对于晚清帝国来说,却最终到了谢幕时刻。  辛亥年无疑是帝国执政者最为难熬的一年。自这一年武昌起事以来,南方各省相继独立,战事延续四月,此时帝国虽名义上仍控制半壁江山,但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思变。“共和”取代“君主”已经成为不可挽回之势,“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在此境况之下,经过多方
期刊
西装从伦敦的小街一路前进,最后征服了全球。《魔力西装:向上晋升的品味穿着》这本书的作者说,穿一套体面的西装,不仅成就优雅、绅士的外表,更将是迈上成功的阶梯。    不管是政治人物、银行家或工会领袖,男人在社交场合几乎全都穿西装。有人说,穿长裤、运动衫、印有图案的T恤,不啻公开宣称:你没有野心。《魔力西装:向上晋升的品味穿着》这本书的作者说,穿一套体面的西装,不仅成就优雅、绅士的外表,更将助你迈上成
期刊
1943年4月30日,西班牙南部维尔瓦的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尸体,在他的腰间系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这是盟军模仿一部早已被遗忘的小说假造的圈套,然而因为种种阴差阳错,这一情报被送到德国,帮助盟军侵占了西西里。德国成了现代军事史上一个著名骗局的牺牲品。     ‘1943年4月30日,西班牙南部维尔瓦的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尸体。虽然已经严重腐烂,但还是可以辨认出这是一位身穿军大氅、军服和皮靴的中年
期刊
阿潘是我们在金边的导游。四十来岁,瘦小黧黑,酷似土生土长的高棉人,但眉头眼额一望可知是华人——广东人。阿潘说自己祖籍汕头,是第二代华侨,讲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普通话也可以。  他有一头供游人租骑的跛象。阿潘说,象腿是给赤柬砍伤的。阿潘管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的执政党叫“赤柬”。  “1975年4月17日,赤柬打进金边城,没几天就把人通通赶出城去,说是美国人要来轰炸。离城的时候,象要跟着主人走,他
期刊
2010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富士康职工的N连跳、加薪潮、工会潮……这一系列事件,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提出了深刻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创下首功的劳动者,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分享市场经济的果实?怎样和资方进行“集体协商”?从另一方面说,中国的制造业,怎样应对劳动力成本增高的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很难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遗憾的是,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人本能地把眼光投向美
期刊
今年5-6月席卷欧洲的出血性大肠热已蔓延至16个欧盟国家,造成四十多人死亡,三千多例重症。人们对黄瓜、番茄、生菜等日常食品避之犹恐不及。结合上世纪90年代的疯牛病和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19世纪中叶横扫法国的绦虫病,我们会发现:食品安全危机并非如许多环保人士所言,是新时代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恶果,它其实已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与人类历史的发展相依相伴,而且,令人讶异的是,它从未因医学与生物
期刊
“曾是富人餐桌上的时尚,如今变成穷人的食粮”,17、18世纪,随着茶叶大量地进入英国,英国变成了一个喝茶的国家。文人们用极为夸张的语言赞美:“感谢上帝赐给我们茶。没有茶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我庆幸没有出生在没有茶的时代”。    1662年5月13日,在英国南端朴次茅斯海港外的洋面上,一支由14艘英国军舰组成的,威风凛凛的船队,渐渐驶入了人们的视线。领航的那艘,是英国皇家查尔斯号,乘它而来的是葡萄牙
期刊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运转速度的加快。这股风潮起自泰西,一步步波及全球,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卷入了这一加速度运动中,最初是被迫,很快就成为“自觉”的追求,或可说产生了一种对“快”的崇拜;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态已经被此运动所型塑,已由“自觉自愿”进入到“日用而不知”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快”并不是一个特别正面的价值,有时且是被批评的对象。宋代思想家程颐就说,“人语言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