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机器人胸廓内动脉游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全机器人下不开胸胸廓内动脉(IMA)游离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使用da Vinci S全机器人系统,完成胸廓内动脉游离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其中4例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2例患者对角支及回旋支亦有病变.手术过程中于左侧胸壁打直径为1 cm的器械臂孔3个,医生于操作台前在三维成像系统下操控机器人进行胸廓内动脉的游离,其中13例行左侧胸廓内动脉游离,1例行双侧胸廓内动脉游离,1例行对侧胸廓内动脉游离.游离结束后,沿左胸前第4肋间行长度为6 cm小切口开胸,13例于心脏跳动下行胸廓内动脉和前降支的吻合,2例同时吻合对角支或回旋支.其中1例是完全机器人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胸廓内动脉游离,无胸廓内动脉损伤及术式的转变.胸廓内动脉和前降支、对角支和回旋支吻合后桥血流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80 ml,平均ICU时间20 h,术后恢复好.结论 全机器人不开胸胸廓内动脉游离技术精细、安全,不停跳下冠状动脉移植术效果确实、可靠,术后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43岁.2006年9月5日因头部钢筋贯通伤后1 h入院.查体:嗜睡,左顶枕部可见一锈蚀钢筋穿入颅内,外露长度约80 cm,钢筋直径约2.5 cm,局部皮肤肿胀,伤口周围有约4 cm×5 cm皮下血肿.左侧外耳道及口腔内有血性液体流出.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侧肢体Babinski征阳性。
期刊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仍较困难,并存有较大争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术后的切口疝发生率高达5%~10%,甚至更高;(2)对于手术切口疝的治疗不能令人满意,直接修补的手术失败率可高达30%~67%;(3)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甚至有不少病例死亡[1].以上这些严重问题的发生使得相当部分的外科医生对手术切口疝的治疗望而却步.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患者带来长期的、不断加剧的痛苦
期刊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参照美国头颈外科协会颈淋巴结分区法和手术指南,前瞻性的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40例早中期(Ⅰ期35例,Ⅱ期2例,Ⅲ期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施行甲状腺切除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42例次).对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并发症和术后颈淋巴结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中,9例仅行中央组(Ⅵ组)清除;24例(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是一种少见畸形,未经外科治疗的患者病死率较高[1],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将异常起源的右肺动脉连接重建到主肺动脉,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对8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患儿进行了外科治疗,随访11~92个月,平均(47±33)个月,现报道如下。
期刊
颅神经疾病主要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多数作者[1-5]认为,引起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压迫,这类血管被统称为责任血管.1982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上述疾病1293例[4],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根据我们的经验就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00年5月-2006年3月我们共收治9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thy,HOCM)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男性,52岁,1998年因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长期服用新山地明+霉酚酸酯(骁悉)+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有病史记录的急性排斥2次.本次因高热2 d于2005年9月28日在我院就诊,胸片示肋骨多处膨大,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CT示肋骨肾性骨病改变,双肺实质及间质炎症,予调整新山地明剂量,更昔洛韦+左氧氟沙星2周并用氟康唑1周联合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查痰培养、痰找抗酸杆菌等病原学检查均阴
期刊
尽管人们对心脏组织结构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的微观水平,但对正常心脏和疾病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缺乏严谨科学的统一认识.传统的理论无法回答心脏基本结构的问题,也无法对心脏的泵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阐释[1]。
期刊
近十余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目前国内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化疗方案的制定等仍存争议。
期刊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得现代医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电子显微镜技术打开了人类的微观世界;CT、MRI、PET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解剖与诊断模式;而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同时代发展的技术结合创造了电子内窥镜系统,微电脑控制的心脏起搏器乃至替代人体心、肺、肾等复杂功能的体外人工器官系统已经挽救了大量病患的生命.在骨科领域中,计算机技术也同样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