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9:突破“次元壁”的超女冠军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见到的圈 9,和我想象中的二次元少女有些不同——穿着宽大的黑色羽绒服,戴着黑色的口罩,俨然一个酷酷的街头女孩。唯有口罩上的动漫图文,泄露了属于二次元少女的萌。采访时,圈9思路清晰,言语中流露出些许超越同龄人的笃定与成熟。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可爱、自信又带点酷劲的女孩,才能成为敢爱敢唱,希望用声音传递力量的二次元歌手。
  圈 9,真名史兆怡,1996年出生于湖南常德,2016年毕业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因翻唱动漫歌曲而备受网友关注,在二次元圈走红。2016年,圈9参加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从万千少女中脱颖而出,成为“超女”总冠军。
  记=本刊特约记者 金 蒂
  圈=圈 9
  记: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参加《超级女声》比赛的呢?
  圈:那时我还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读书,看见学校在宣传“超女”比赛,虽然我是学钢琴的,但也很想去试一试。正好“超女”节目组也因为我在网络走红而找了过来,所以在我报名参赛的同时,也收到了主办方的比赛邀请——好像有一种缘分在里面。
  记:获得“超女”冠军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圈: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来到北京,开始工作。从中学到大学,我一直都在广州,我喜欢学习,之前的设想是在学校多呆些时间,还考虑过出国留学。在我之前的人生规划中,没想到那么早就要进入工作状态。但比赛结束后,我已经有了打拼事业的想法和状态。
  记:你在这次“超女”比赛中收获了什么?
  圈:这次比赛前前后后进行了200多天,为了能在舞台上有日臻完美的表现,我们一直接受着超高强度的训练。我仿佛开启了“超快吸收模式”,每周都在刷新经验值。记得有一次训练时,表演老师很动情地说:“这会是你一辈子没法忘记的表演。”我当时还有点不相信。总决赛结束后,我接受完采访回望舞台时,发现它已经被拆了,突然特别感慨。我觉得“超女”比赛就像一个准艺人的集训学校,总决赛就是毕业礼。只是普通的学校,你还能回去看看,而“超女”这所学校,你再也回不去了。
  记:你会鼓励中学生像你一样登上舞台,展现自我吗?
  圈:我觉得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你要不要参加比赛展示自己,其实就和你要不要考雅思、托福一样,首先你要明确是你自己想学,而不是父母想要你学,更不是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学。
  我中学时参加“模联”活动,当要我代表约旦时,我就当自己是真正的约旦代表,竭尽所能做好一切准备。这种“全心投入,勇往直前”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不管你是参加“模联”,还是登台表演,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是想争取一个好名次,那就为之拼尽全力;如果你是为了尝试,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性,那就享受过程,别太在意结果,这样才不会迷失。
  记:你是怎么喜欢上二次元动漫的?后来又怎么想到要在网上分享自己翻唱的动漫歌曲?
  圈: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看《名侦探柯南》,那时候没有什么同学可以交流,也没有把动漫当成一个爱好。后来我搬家到广州,才通过同学接触到更多二次元文化,慢慢地喜欢上了漫展,喜欢上了Cosplay。我中学时很喜欢AKB48,喜欢一个讲述她们边唱歌边打怪的动漫。我加入了网上的一个唱歌社团,社团成员都喜欢AKB48,喜欢翻唱她们的歌曲,我也跟着社友,开始了唱动漫歌曲的道路,渐渐地积累了一些人气,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
  记:二次元文化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部分性格?
  圈:是的。首先,二次元文化讓我保有了纯真简单的心态。去年我参加《你的名字。》动画电影首映,导演新海诚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做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只是把所谓‘涂鸦’这件事延续到今天而已。”我从小就喜欢动漫,喜欢音乐,延续到今天,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二次元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表达方式——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其实动漫和音乐是相通的:音乐老师告诉我,钢琴是透明的,音乐是透明的,你在台上表演,你愤怒,下面的人会觉得你在生气;你高兴,下面的人也能知道你很快乐。动漫表演也同样如此——你开心,看的人也会开心;你High了,大家就会跟你一起喊。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因果关系,这种认识一直影响着我,也成就了我。
  记: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眼中的二次元文化吗?
  圈:工匠精神、想象力和可能性。我从小就被教导,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种想法虽有点极端,但会让你变得优秀。二次元里就有这样的一股劲,可以称为二次元里的工匠精神。想象力就是保持好奇心,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中学生来说,其实最难明白的就是“我想做什么”,毕竟接触社会太少,自己的积淀也不够,但你要保持“我还没决定要做什么,所以我什么都可以去做”的热血状态,好好享受青春,把“中二”发挥到极致。
  记:二次元文化在中学生当中越来越受欢迎,却不一定能被家长老师认可,这时候他们应该怎么办?作为一个“前辈”,你能用自身经历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圈:首先,我认为同学们必须和父母多交流,消除他们的顾虑。你要让他们知道,二次元不是不成器的爱好,喜欢二次元和喜欢打篮球、喜欢旅行是一样的。
  其次,你要想清楚二次元在你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果它只是你的兴趣,那你要向父母证明,看漫画不会影响学习;如果你希望它成为你的事业,那也要把你的目标和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给父母看。
  我的父母一开始也不喜欢我唱动漫歌曲,但当我在这个领域有了一些成绩后,比如有人请我去做活动嘉宾,我的视频有了一定的点击量,他们就知道我对这件事是认真的,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也可能是因为我天天在家录歌,给他们洗脑了吧。当父母接纳你的想法后,他们会比你更认真、更坚定,到那个时候,他们反而变成你实现梦想的支柱了。
  记:你从小就学习钢琴,后来又考入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学习,这十几年的钢琴生涯,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圈:钢琴是我的爱好,对我来说,长期的训练并不枯燥。我从5岁开始就过着琴童的生活,每天都要被奶奶逼着练几个小时。当时奶奶用报纸自制了计数的小签,我每弹一遍,她就往罐子里丢一个签,集齐50个签,我才能休息。虽然很苦很累,但如果不是那样的训练,可能我的喜好、性格会跟现在完全不同。其实像这种不断重复,直到做到最好的精神,和二次元里的工匠精神很像: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到最用心、最好、最专业。
  记:钢琴和歌唱,你更喜欢哪个?
  圈:我知道自己对声音的控制,其实好过对乐器的控制。相比弹钢琴,我更擅长唱歌,擅长就会喜欢。但我从小就学习钢琴,钢琴对我来说,就像是空气一般的存在。我5岁时拥有了一台钢琴,它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很难想象我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钢琴会怎样。
  所以,说不上更喜欢哪个,钢琴和歌唱就是我的两种生活方式。演奏钢琴时我会很专注,会“沉浸”其中。当我唱歌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我在舞台上会变得很大胆,甚至有点“肆无忌惮”,就好像在自己制造的梦里,把热情完全释放出来。
  记:你中学时是如何兼顾艺术课和文化课的?作为广东省音乐术科的状元,能不能给即将参加艺考的同学提供一些个人的学习经验。
  圈:我上的是一所连艺术班都没有的重点中学。高二开始,我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练琴上,但因为小时候的基础比较好吧,学业上不会落后太多。比如数学,我在脑子里建立起了完整的框架体系,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虽然也有过惨不忍睹的分数,但高考数学还是考了110多分;又比如语文,别把它当作一门不得不考的科目,而要把它当作一种技能来学,这样就不会那么枯燥了;英语方面,我认为语感最重要,我从小就爱看一些英剧、美剧,有了良好的语感,做题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总之,不管学什么,做什么,培养思维模式很重要。
  记:有一些中学生并不是出于喜爱,而是为了逃避文化课短板而选择了艺考。对于这种做法,你是怎么看的呢?
  圈:从前我是特别憎恨这种事情的,因为这样的人多了,那些真正喜欢艺术的同学的机会就少了。但现在我不那么认为,因为这也是一种选择,把它作为一种手段也好,作为一个跳板也好,起码比撞南墙好。对于这些同学,我的建议是,如果选择了艺考,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你的新起点,而不是你的避难所。
其他文献
当你稚嫩的脚丫在成长册上印下第一个足印,那是你洗净前尘,沐浴而来;当你青春的面庞在毕业合影上开成明艳的夏花,那是你更衣正冠,盛装而来;当你幸福的笑容凝化成结婚证上的那一抹红,那是你涉足红尘,焚香而来。人的一生,每个值得铭记的特别时刻,都需要神圣庄严的仪式。  有人说,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加持,如海明威写作,只用一支便宜的钢笔。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你拥有了一支派克金笔,你肯定不会甘心将它
与其许下未来的愿,不如现在气定神闲,做当下该做的事。  我曾经问过一些朋友:年末总结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大部分人脱口而出:一事无成。  有好学的年轻人,在网校报了名,却从未连续打过卡。辞旧迎新之际,他一直刷页面,为的是午夜前一次,午夜后一次,以学习的状态跨年。他可以告慰自己了:我连续两年都在网校学习。  有一个高中生朋友,在年初画了一张大表,现在根本不想看到它:那打了钩的几格,在浩瀚的表
中国经济崛起被评为十年来全球最大新闻    2009年年底,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分析指出,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成为10年来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新闻,“在网络上的受关注度超过第2名400%”。  这个名为“全球语言监测”(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机构,通过一种程序算法对所有媒介进行搜索,来研究世界语言的运用趋势。结果发现,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你们听说过蔡徐坤吗?”   “额,我在QQ空间刷到过,好像是个明星吧,我不是很清楚。”   “那前段时间各个媒体都在报道的‘基因编辑’事件听说过吗?”   “(☉o☉)……现在基因还能编辑了?”   “……”   这是前不久一次校园座谈会上,小编和同学们之间一段真实的对话。小编当时就忍不住吐槽了:“你们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   可是,這能怪谁呢?   ——学校严禁带手机,“与世隔
姚远同学:  你好!  你在来信中探讨了“尊重”这个严肃而又重要的话题。你的问题提得好,提得尖锐。我觉得你是一个会思考的学生,同时,也为你的正直感动。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曾经这样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可以说,人因尊严而活,他人以及社会对你尊严的认可,也就是尊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自我观念、社会舆论、时代风气
冬至大如年  一大早,宗族祠堂的大门被打开。祭神祭祖后,合家围坐在一起吃“冬至圆”。就这样,一代代三门人在冬寒中举行“大如年”的祭拜礼,该是怎样沉甸甸的祈望,支撑着这一年一度,主导着古俗的传承。  三门祭冬  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好无聊啊,去吃火锅吧  麻辣咸香是重庆火锅的代名词。可饱腹驱寒,亦可驱赶馋虫,重庆火锅是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在寒冷的冬
我知道,属于千禧的时代大概已经落幕了。  千禧书社,是一家小小的民营书店,位于南城沧海路49号,开张于2000年初夏。  沧海路算是南城有年头的地方了,窄窄的马路只能容下两辆汽车并行,两边全是清一色的灰色居民楼。道旁的香樟在多年风雨中长成了一路的翠盖浓荫,从沧海路东头到西头,便是我走了6年的上小学的路。  2000年可算是个好辰光。那时候庞大的书城还未出现,也没有遍地开花的教育书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
小调查:耐性,你站住!  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时间正逐渐消磨着我们的耐性,大家似乎变得浮躁、急于求成。耐性,你站住!一起来投票吧,看看以下哪几条戳中了你。  A. 看不完一整本书,看电视剧也容易中途弃剧;  B. 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聊不熟悉的事情,事情说两遍别人还没听懂,就不想说了;  C. 懒得听微信语音,打字一目了然多好;  D. 遇到不会做的题,心情急躁第一时间就放弃了;  E. 手机浏览
裴昊同学:  你的信写得很好!折射出你的思考与追问,一种建立在大量阅读之后的敏锐、独立与审慎的态度——这是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难得的优秀品质,希望这种品质可以伴随你终身。要知道,有多少成年人,在世事的磨炼与时间的浸泡之后,日渐变成众口一词的顺流而下者了。  同时我也很高兴,能在双向的“盲选”中,与你的这封信相遇。对你所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与你深有同感。  我喜欢城市(你在信中用了“城邦”
家乡年末有个习俗,村民要扮成神仙绕着村庄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村子里会选出一个最好看的孩子站在队伍前面,表演观音座下的童子。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这个角色,一旦没选上就会失望地痛哭三天。  高考时我其实还比较懵懂,多少有点随大流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大学里相对自由的环境,再次唤醒了我的天性。每次学院有晚会,我总是第一个报名,而我或搞笑或“耍贱”的表演,总会成为全场焦点。我享受舞台,享受聚光灯打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