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职务分析之比较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k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职务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它动态地反映变化的环境,与传统职务分析有着多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本文从两者的内容、分析过程、应用范围、对组织的要求以及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的作用做了差异分析。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职务分析方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胜任力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 传统职务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以胜任力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量的两方面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胜任力,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职务分析方法。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为招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对职务分析方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胜任力在职务分析方法中的引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业务流程的重组、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团队管理的应用,职务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职务分析已经不能有效地在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发挥中心、基础作用。近几年,如何使职务分析动态地反映、适应变化的环境,促进岗位一人员一组织的匹配,已成为许多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胜任力的引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当传统职务分析方法受到众多批评时,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方法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被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舞台。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发表了一篇题为“测验胜任力而不是测验智力”的文章,文中提出高绩效者运用了某些特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以取得出色业绩。而这些区别于普通绩效者的特征就被为“competency”,也就是“胜任力”。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职务分析方法,通过提取区别优秀工作者与普通工作者的胜任特征,获得胜任特征模型。这种方法能解决传统职务分析方法无法动态反映管理者、知识型员工等的岗位情况,因而倍受关注。对胜任力的内涵,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胜任力是指在工作情景中员工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等关键特征。它不是技能、知识、个性等方面的简单相加。胜任力必须满足三个重要特征才能被认可,它们是: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
  
  二、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职务分析的区别
  
  1、内容上的区别
  在传统的职务分析方法中,注重外显的员工特征的分析,即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分析。而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方法,是对员工进行以胜任特征分析为目的的,全面的、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分析的方法。它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获得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es model)不仅能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能明确的说明担任员工所应该具有的各项胜任特征结构,实现岗位一人员一组织的匹配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各员工层次的深层的、内隐特征的胜任特征鉴别或提取,也就是一个对各员工层次进行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职务分析相比,在内容上不同之处有(表1):
  
  注:KASO为知识、能力技能、其他方面
  从图1、图2与图3的对比来看,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和传统的人员导向的职务分析一样,是从工作者的特征出发的,而与传统的工作导向的职务分析是以任务为出发即工作描述。人员导向的职务分析之间相比较,虽然都是从工作者的特征出发,但是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提取的是在工作情景中优秀组区别于普通组的关键特征。
  
  3、应用范围上的区别
  任何一种管理职能方法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传统职务分析方法在过去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传统企业仍旧起作用,但是在知识型企业中很难发挥其他优势。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以企业员工胜任力为基础的,而任何企业的员工要完成岗位目标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胜任力,因此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具备采用这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可能性。但从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看,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较适合于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员工而言,知识型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在达成绩效的过程中更加依赖于其不可模仿的知识、技能和内驱力等胜任力特质,也更加渴望通过胜任力的不断提升来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容易认同和接受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方法。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随着知识型员工队伍的人断扩大,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模式应用范围会不断拓展,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方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4、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对组织的要求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对组织的要求也有别于传统职务分析。如果企业能够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才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第一,实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是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方法发挥基础作用的前提,同时也能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较为完整的胜任力模型体系。
  第二,设计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人与岗位和组织的动态匹配,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柔性的组织结构,这些调整将会变得难以进行,动态匹配也将难以实现,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也将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三,塑造基于胜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通过塑造基于胜任力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使得员工自觉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作为提升自己胜任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使得不断提升和应用胜任力成为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行为。
  
  5、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作用的区别
  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其他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职务分析对其他职能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的职务分析的区别。
  
  三、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的职务分析的联系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与传统的职务分析有区别,但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是在传统的职务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关于任职要求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对胜任力项目或行为进行区分以适应不同的职务、职务系列的胜任要求;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中运用的一个核心技术是行为事件访谈法,这种是在原来的关键事件分析技术(Critical Incidents Technique,CI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与职位的适应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的有效性。并且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两者都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四、结论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比起传统的职务分析来,发展还没有那么成熟,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但它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即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职务分析方法发展的新趋势,所以我们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经验的同时,总结国内经验,在应用过程中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作文教学在方法层面十分落后,使得学生们写出的内容往往与现实发生了脱节。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微课辅助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感官体验,从而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篇文章将阐述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采取微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内容,并对于具体改进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作文 微课 教学 应用  从现阶
自1700年以来,青藏北块地区M≥7强震具有显著的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53~54a,26~27a,11~12a与3~4a等。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运用自组织网络技术构建本区7级强震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强震中长期预测方法。据此有序网络结构,可对2008年汶川8级大震进行预测和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汶川大震的成因,同时对本区未来7级以上强震提出预测意见:2012,2016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中建筑工程概预算一直讲述的是手工计算编制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解决了建筑工程概预算问题,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如计算量大,数据繁杂和工作重复等,这种现象在高校教学中比此皆是。为此必须对高校概预算教学进行改革,推行建筑工程概预算电算化。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简化预算编制过程繁杂的工作量,培养他们快速地、精确地处理大量数据,简化手工工作,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和速度。  关键词:高等学
【摘 要】留白是一项非常具有智慧的艺术,创作者通过留白,力求使整个作品协调精美,给观众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留白艺术也被大量运用,例如在文题解读上,语言运用上,文章结尾处,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均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具。本文就将从苏教版语文文本的留白上展开具体阐述,从而探讨如何打开学生的想象闸门,激发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留白 打开想象 激发思维 语文素养 
以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的刀盘改造竖井施工为例,针对复杂边界条件下大直径盾构刀盘改造异性结构竖井的设计及施工进行探讨,就如何保证竖井结构安全,同时又能合理协调盾构施工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他们已经能够同小伙伴合作游戏。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