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靠创新的教育。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教育,又是一门基础学科,自然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培养创新的环境条件,就应担负起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一、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教学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以真挚的情感面对学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与他们交谈,就能形成和蔼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记得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回答不出我提出的问题,我对他没有丝毫的责备,而是以充满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并鼓励他说:“别着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不难,你一定能答得上来!”在我耐心地引导和充满信任的目光中,这个学生消除了焦虑,思维也立刻活跃了起来,思路很快就打开了,问题回答得非常圆满,而且很有新意。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给予表扬。从此之后,他在课堂上回答一直很踊跃,学习也更加刻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情感教学能培养学生和创造力。
二、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鼓励其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树立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以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现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都很重要。想象是少年儿童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乐于想象、善于想象。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创新的教学环境,多给他们一些想象机会和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头脑中储存的信息,把已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组,达到学习创新目的。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文学习与作文练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课文的主人公续写后传来达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学完《穷人》一文,我以“桑娜的丈夫拉开蚊帐见到五个熟睡的孩子时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一命题让学生续写故事。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编出了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准确地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合理的想象,也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创新潜能,让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四、设计创造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所以,创造性问题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大年夜富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更容易理解小女孩的可怜。在讲完擦燃第四根火柴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再擦第五根、第六根,还会想什么?学生在前面内容的启示下大胆设想,丰富的想象冲破了思维定势的束缚,点燃了创造性的火花。
五、设计创造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其观察、分析、想象、创造、综合等能力。如教学完古诗《望庐山瀑布》后,我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
六、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者,在实践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是煞费苦心地教知识,而应是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也无需生搬硬套地传授创新的“秘诀”,而应是把握合适的教学时机准确地引导,充分地肯定。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孩子们驰骋思维的空间。
如我在教学中加大课堂开放程度,课前几分钟自编一个小故事,每周一次日记互评、互学,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口语交际”中的小记者专访,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置身诗境中去联想谈感受,各个环节中的讨论、交流、辩论等,时时处处注意放开学生手脚,使他们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课堂上不断闪耀出创新的火花。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教学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以真挚的情感面对学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与他们交谈,就能形成和蔼的教学氛围,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记得在一堂语文课上,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回答不出我提出的问题,我对他没有丝毫的责备,而是以充满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并鼓励他说:“别着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不难,你一定能答得上来!”在我耐心地引导和充满信任的目光中,这个学生消除了焦虑,思维也立刻活跃了起来,思路很快就打开了,问题回答得非常圆满,而且很有新意。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给予表扬。从此之后,他在课堂上回答一直很踊跃,学习也更加刻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情感教学能培养学生和创造力。
二、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鼓励其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树立学生的独立人格,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以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现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都很重要。想象是少年儿童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乐于想象、善于想象。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创新的教学环境,多给他们一些想象机会和成功体验,激发他们头脑中储存的信息,把已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组,达到学习创新目的。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文学习与作文练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课文的主人公续写后传来达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学完《穷人》一文,我以“桑娜的丈夫拉开蚊帐见到五个熟睡的孩子时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一命题让学生续写故事。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很快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编出了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准确地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合理的想象,也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创新潜能,让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四、设计创造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所以,创造性问题的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大年夜富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更容易理解小女孩的可怜。在讲完擦燃第四根火柴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再擦第五根、第六根,还会想什么?学生在前面内容的启示下大胆设想,丰富的想象冲破了思维定势的束缚,点燃了创造性的火花。
五、设计创造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其观察、分析、想象、创造、综合等能力。如教学完古诗《望庐山瀑布》后,我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画。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
六、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者,在实践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是煞费苦心地教知识,而应是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也无需生搬硬套地传授创新的“秘诀”,而应是把握合适的教学时机准确地引导,充分地肯定。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孩子们驰骋思维的空间。
如我在教学中加大课堂开放程度,课前几分钟自编一个小故事,每周一次日记互评、互学,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口语交际”中的小记者专访,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置身诗境中去联想谈感受,各个环节中的讨论、交流、辩论等,时时处处注意放开学生手脚,使他们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课堂上不断闪耀出创新的火花。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