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代主旋律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要义。以此为主题设计德育课堂,通过问卷調查及其结果呈现激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已有认知,进而以社会热点事件创设探究情境,以时代榜样人物,激活学生的对话与表达。借此,唤起学生对“首创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引领学生感受爱国与责任的“担当”,促进其对“首创精神”的认同与内化,用时代主旋律引领学生道德成长。
  关键词:红船精神;新时代精神;主旋律教育;“首创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0)01-00-03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而“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则是“红船精神”最独特也是最核心的要义。在新时代坐标下,学校应该深入挖掘“红船精神”内涵,并实现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爱与责任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作为班主任,笔者立足嘉兴选修教材《红船情 青春志》,尝试设计开展“不忘初心 勇立潮头——红船再出发”班级德育课,以期让时代主旋律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一、激活“红船精神”已有认知,唤醒“首创精神”追求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1]了解并激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已有认知,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笔者在课堂开始前设计了学情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显示,学生阅读《红传情 青春志》选修教材后,对“红船精神”的由来、内容等具有一定认知,但未能领悟“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遇事总是先想到自己。其中,61.1%的学生没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而这正是“红船精神”的核心。
  因此,笔者将理解“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作为本课学习的核心内容,深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红船精神”再出发,引领学生做新时代的践行者和守船人。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笔者向学生呈现表1,引发了学生的反思,并对“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原因和表现作出了归纳:
  日常生活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佛系度日——从众心理、随大流,缺乏理性思考;
  遇到问题,未经钻研和思考就做出无能为力的结论——缺乏思考与反思,创新精神缺失;
  困难面前怕失败,怕嘲讽,没有勇气,不敢拼搏——缺乏担当勇气。
  借助调查和反思,学生发现,“红船精神”的核心“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由此,唤醒了学生深入了解“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愿望,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首创精神”体验情境,引领学生走向“担当”
  “德者,得也。”而将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最佳内化途径自当是“体验”。弘扬“红船精神”必须找准新时代坐标,带领学生走进新时代生活之中,领悟“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笔者针对学生缺乏“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现象与原因,以三个社会热点事件为素材,创设层层深入的体验情境。
  情境一: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第一次警情通报,网友开始骂逆行女司机踩高跟鞋开车,无数人点赞;
  ▲第二次警情通报,女司机无错,网友人肉并且跟风谩骂公交车司机;
  ▲第三次警情通报,视频播放事实真相,原因是女乘客和司机争斗导致悲剧,网友又纷纷去骂女乘客。
  体验活动:根据每次警情通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比较社会上网友的表现,反思自己是否也是“大众”之一。借助这一体验情境的探究反思,学生不断反思,进而认识到,缺乏思考力和判断力,盲目从众随大流,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恶的代言人。
  情境二:中国综艺抄袭事件
  最近,中国综艺抄袭的现象又受到了韩国媒体的点名批评,引发了全网的议论。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中国国内的电视节目抄袭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4个。TVN的《尹食堂》被湖南卫视抄袭成《中餐厅》,《三时三餐》变成了《向往的生活》等。戛纳电视节上,经国际节目模式保护协会分析得出,《偶像练习生》与《PRODUCE 101》的相似度高达88分,“成抄袭史上之最”。
  体验活动: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
  近年来,综艺节目众多,并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抄袭事件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国外媒体的批评也让学生感到“羞愧”。最终,学生达成共识:抄袭等恶劣风气反映的是综艺界缺乏创新精神的现实,一些粗制滥造的综艺节目的盛行折射出我们自身辨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缺失,进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改变和渴望创新的诉求。
  情境三:“奇葩说”之高晓松怒怼名校毕业生
  “清华男神”博士学霸梁植参加电视节目“奇葩说”,在节目甫一亮相便介绍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但是,现在为毕业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导师支招。
  高晓松回应:“你是目前清华最优秀的在校生之一,但对于一个名校生,对国家、社会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反而纠结于找工作,如此小的格局实在有失清华高材生的身份。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体验活动:观点辩论,请学生站在梁植和高晓松的立场展开辩论,从他人的视角去理解对方的心理世界。通过辩论让学生反观自身,在自我探索、自我表达、自我领悟中思考未来的自己,唤醒其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个情境探究与体验引发了学生对“爱国与责任、使命”的反思和自省。由此,学生领悟到“首创精神”的价值就蕴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日常乘车、看电视等生活细节到生涯规划、人生理想,引发学生思考“我是谁”“时代需要谁”“成为谁”;进而认识到我们要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学会认识并担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三、激活“榜样对话与表达”,促进“首创精神”内化
  当学生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之后,他们往往才会思考“怎么做”,但是,他们往往又不知道该“如何做”。为此,笔者引入“林鸣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让学生与榜样对话,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借助这些“脚手架”[2],帮助学生自己找到养成“首创精神”的途径。
  在观看“林鸣与港珠澳大桥”的故事视频后,笔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林鸣的哪些品质共同铸就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生1:他敢于创新和担当,有坚定的信念。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生2:他自主研发攻关,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而且,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风险不可预知。所以这是他身上自主创新,不畏艰险的品质所铸就的。
  生3:林鸣当过3年农民、4年工人,在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对自我的要求高,他成功将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2.5毫米。他精益求精,挑战自我的品质也是铸就“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重要原因。
  师:那么,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品质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孕育土壤呢?
  生4:在日常学习上,比如对于课文的内容,我可以更细致地思考和深入地探究。这是我从林鸣身上精益求精,挑战自我的品质得到的启发。
  生5:如果再遇到学习难题要迎难而上,勇于挑战,我觉得我需要这种品质。
  生6: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多思考解决方法,敢于探索更简便更新颖的方法。如果能多思考,也许我也会慢慢具备创新的品质。
  师:林鸣明知道前方可能会有各种危险,也许这次出发就回不来了,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7:林鸣曾经被荷兰专利专家嘲笑。因为这件事,林鸣心中有一种一定要自主研发设计的强烈欲望,想要证明给世界看,中国也能自主创新!
  生8:橋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课堂至此,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的对话表达表明,他们已然领悟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家国情怀”。由理论到实际,由榜样到自身,学生在榜样的生命认识、意志情感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中,其生命意识、爱国情怀和使命感都得以升华。我们相信,“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将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指引,引领学生走向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红船精神”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笔者对于相关德育课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本文只是一点浅显的认识,希冀能起到引玉之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作者单位:桐乡市高级中学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多伊尔课程结构为论证框架,对小学少先队活动课与品德课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制度层面看,前者旨在引导儿童完成向组织成员的转型,后者则致力于提升儿童公民素养;从课程标准(大纲)看,前者呈现线性逻辑,以“组织生活”“主题活动”构建全部课程内容;后者遵循生活逻辑,呈现低高异构的特点;从课堂层面看,前者重仪式和阵地建设,后者注重依托活化教材,优化社会资源。据此厘清二者关系,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对话与共建
汪均裕,广西桂平市浔州高中校长,特级教师,广西“国(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2018年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编写并公开出版辅导教材《中学考点专题突破 高中政治常识》《名师伴你行》等。  2019年高考,浔州高中又一次喜获丰收,毕业生大面积考入重点高校就读,“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又一次得到印证,获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一时间,校长汪均裕又成为当地业界热议的焦点。同行们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有效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學校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教职员工队伍管理、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预防性侵协同机制构建、学校安全督导检查等方面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安全和谐稳定,保障学生安全。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管理
俞国良在《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第1期《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背景、内涵和路径》一文指出,“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质就是从整体性和发展性的思路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环境和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观。  “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现路径,是在社会心理服务框架下,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中介作用,逐步走向社会心态培育。主要分为以下四点:首先,从个体层面强调健康与幸福。学
曹靚,原珠海市香洲区杨匏安纪念学校副校长,现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珠海市香洲区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表多项课题成果,出版个人专著《小语文教师必须知道的写字口诀》。  2016年6月22日,珠海市香洲区在杨匏安纪念学校召开全区综合实践现场会,别具风格的田园生态校园与种植特色,给到会的老师以强烈的震撼。此后省内外多所学校慕名而来,充分肯定了学校田园特色的创新
摘 要低年段法治教育围绕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具体化的规则媒介增进学生对规则的认知;进而让学生在践行规则中学以致用,并通过多种评价延伸规则教育,实现规则意识内化,才能真正让规则走进学生心中,为其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0-02  自2016年统编《道德
高德胜在《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2期《论爱与教育爱》一文指出,教育爱是爱的一种类型,具有爱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独特性。  其一,教育爱是一种代际之爱,体现出上一代人 “为下一代人好”的善意。这种善意不仅仅停留在心意层面,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说上一代人用自己的付出去帮助、扶持下一代人,体现出一种给予之爱的特征。而且,上一代人给予下一代人的,不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 “有生命力的事物”,包括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孩子们普遍对网络和网络游戏持正面认知。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喜欢网络游戏,大多数中小学生认可网络带来的正面影响;73.5%的中小学生认为上网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73.8%的学生认为上网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此外,调查还发现,近半数中小学生乐于主动与父母谈论游戏,而主动与孩子谈論游戏的家长比例仅为32.4%。  专家
摘 要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材插图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浓郁的“传统味”、高擎的“价值观”、深厚的“革命情”,德育资源丰富。通过认读插图、图文互用、借图拓展、由图及己、自配插图等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读懂画面内容,激活插图的德育功能,进而深化学生情感,强化其价值认同,并培育创新精神。由此,用好教材插图,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插图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
摘 要:在师生共同体当中,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充要条件。然而,作为一种高尚情感的师爱,在现实中的处境却面临尴尬。要改变这种境遇,可以从师爱内涵的重构入手。师爱除了是教师给予学生情感体验之外,更是一份需要、一种能力和一门艺术。  关 键 词:师生关系;师德;师爱;需要;能力;艺术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