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收获的。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是每个教师的共同愿望。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得到的。我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我整天都围着学生转,忙死了!”是的,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之迹,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教育案例,希望与大家共享。
【案例1】我班上有一个小男生吕文轩,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孩子。可在学习方面却令人很头疼,上课时思想总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磨蹭磨蹭,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别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一次次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吕文轩低着头说。“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吗?说给老师听听。“不认真听讲,作业马虎不完成……”。“吕文轩好小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进步的开始。能不能继续进步?”“能,可有时我会坚持不住。”“那,老师请一位同学帮你怎样?你认为谁可以帮你?”“张皓月”张皓月,听到这个名字,我想吕文轩真的有救了。张皓月是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与他坐,正合我的心意。第二天,我找张皓月进行了一番谈话:要求为了同学,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张皓月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张皓月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向我诉苦,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对张皓月同学说:别着急,老师相信他,更相信你,慢慢来。同时,当这个小男生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外,我还鼓励同学们说:吕文轩同学的进步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张皓月同学的帮助。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吕文轩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吕文轩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案例2】:
一次,我去学生华九洲家访,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从以上两事例,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这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以下尝试:
我班有个学生小伟,他课上好动不遵守纪律。课间经常与同学们打闹。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长,好景不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美术老师闲谈中,得知他的美术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其他学科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小伟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写了家校联系单。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案例分析】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要用真诚的爱心,就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
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学生找回了他们的自信。
给孩子爱的旋律吧,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案例1】我班上有一个小男生吕文轩,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孩子。可在学习方面却令人很头疼,上课时思想总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磨蹭磨蹭,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别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于是,我一次次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吕文轩低着头说。“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吗?说给老师听听。“不认真听讲,作业马虎不完成……”。“吕文轩好小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进步的开始。能不能继续进步?”“能,可有时我会坚持不住。”“那,老师请一位同学帮你怎样?你认为谁可以帮你?”“张皓月”张皓月,听到这个名字,我想吕文轩真的有救了。张皓月是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与他坐,正合我的心意。第二天,我找张皓月进行了一番谈话:要求为了同学,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张皓月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张皓月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向我诉苦,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对张皓月同学说:别着急,老师相信他,更相信你,慢慢来。同时,当这个小男生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外,我还鼓励同学们说:吕文轩同学的进步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张皓月同学的帮助。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吕文轩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吕文轩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案例2】:
一次,我去学生华九洲家访,刚一进门,孩子的妈妈迎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又有一次,我家访完走出家门。听到隔壁邻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瞧,老师追到家里来了。”从以上两事例,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这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针对这种情况,我做以下尝试:
我班有个学生小伟,他课上好动不遵守纪律。课间经常与同学们打闹。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长,好景不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美术老师闲谈中,得知他的美术成绩较好,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其他学科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这下可真奏效,小伟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写了家校联系单。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案例分析】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要用真诚的爱心,就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
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学生找回了他们的自信。
给孩子爱的旋律吧,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