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派的人文主义精神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泰州学派的人格特征在传道论学中形成的人文主义精神:布衣倡道的平民精神,持出位之思与现实参与的狂侠精神,持论高远尊崇人格独立的主体精神.
其他文献
一、智障学生作业有效设计和分层布置研究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实践和探索的问题。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更是如此。为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学生能学有所用,特殊学校应制定工作计划和整体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了教育部新修订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根本,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开展“智障学生作业的有效设计和分层布置”的研究工作,使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在习作时总会感到写作素材的缺乏,其次是不能确立作文主题,不能根据主题选择写作材料,作文难免无从下手,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对于学生的诸多缺陷,如果面面俱到地讲解,就没有了针对性,如果分开讲解,又顾此失彼,每每是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却是云里雾里,一旦落实到动笔写作,所有的老毛病又复发了。  笔者从事初中
李素心是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的女弟子、南宗李龙川的侄女,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玛姑的原型,是太谷学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文分析了李素心《素心女史诗馀》的创作时间、内容和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就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不是主宰,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也需要主导,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疑促教。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听到有学生议论:“张冠李戴”“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伯父会说他的记性好?这位教师对学生的议论充耳不闻,而学生又慑于教师的威严变得默默无语。当老师提问学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