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应用分析

来源 :国际消化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上消化道异物嵌顿特点及分析多例患者异物取出情况,探讨根据患者及误食异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异物取出方法,以提高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362例因疑似误食异物而接受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异物特点、嵌顿部位、异物取出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患者的年龄为出生6 h~75岁,儿童患者(14岁以下)占43.9%(159/362)。其中35例已通过十二指肠降部以下(内镜下未见),内镜发现率90.3%(327/362),3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成功率99.1%(324/327)。儿童异物嵌顿部位以食管为主,位于食管占54.8%(80/146),成人异物嵌顿部位以胃底为主,位于胃底占69.61%(126/181)。异物取出术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器械,疑难异物取出需特殊辅助器械,透明帽使用率52.2%(169/324),改良的船型半透明塑料袋使用率5.6%(18/324),成功率100%。结论上消化道异物通过内镜取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器械,疑难异物取出要善于利用特殊辅助器械及改良现有器械,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根据其生理特点设计合适的取出方法,均可以大大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
其他文献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常伴有胃动力障碍,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胃动力相关激素异常等,但目前仍无一致性结论.Cajal间质细胞(ICC)是分布于胃肠道的一种与神经密切联
在生物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的
[摘要]本文以评剧形成发展的三个时期入手,力求探索民间地方戏曲剧种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和特点。其得到的启示为:一是都脱胎于本土的某一种民间说唱、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二是从母体艺术到初具戏曲形态,一般都有一个过渡形式(评剧称“拆出”);三是剧种形成初期,均带有母体艺术的浓重特征;四是在形成至成熟和发展过程中,都善于吸收先成熟的剧种及相邻兄弟艺术形式的精华,以完善自己。这四点,则是民间戏曲剧
为实时跟踪高速飞行无人机,图像跟踪算法必须满足快速性和准确性要求。文章给出一个融合算法,将帧差法和Mean shift算法的优势结合起来。2个算法平行运行,差帧法实现快速跟踪
胃肠道间质瘤是较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通常认为胃肠道小间质瘤的恶性程度较低,随着近年来对于小间质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