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位视野下读者权范式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信息生态位理论为视角,展示了读者权利范式分析新维度。从几个不同方面论述了读者权,包括功能生态位、资源生态位、时空生态位等。强调人即读者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的积极态度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要重视人的认知程度。
  关键词: 信息生态位 维度与宽度 读者权
  著名生态学家E.P.Odum把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决定了该生物的形状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1]有学者认为,信息生态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在一定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活动。信息时代,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都与信息有关,信息生态位是人类社会活动最基本、最基础的生态位。
  一、读者权范式分析的新视角:信息生态位
  本文借鉴生态学中的生物生态位原理,从理论上对信息生态位的维度与宽度进行探讨。
  (一)信息生态位之维度。
  信息生态位是多维度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信息生态位归纳为三个维度,即功能维度、资源维度和时空维度,其分别对应信息功能生态位、信息资源生态位和信息时空生态位三个方面。
  1.信息功能生态位。信息功能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反映的是信息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信息人之间的职、权定位。在信息环境中,信息人可以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或信息消费者。信息人的信息功能生态位主要是由其信息素质和社会分工决定的,而信息人的信息功能生态位又决定了其工作任务、活动内容及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2.信息资源生态位。信息资源生态位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状况。这里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广义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图书和情报知识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客户资源等。由于信息资源总是稀缺的,因此,信息人必须获取、占有和利用相应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环境中取得相应的信息资源生态位。信息人的信息资源生态位主要是由其信息资源需求、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决定的,而信息人的信息资源生态位又决定了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信息时空生态位。信息时空生态位也是复合生态位,包括信息时间生态位和信息空间生态位。信息时间生态位是指信息人的信息活动占用的时间段。信息空间生态位是指信息人生存空间(信息人所在地)和活动空间(即信息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的空间)的类型(现实空间或虚拟空间)与区位。信息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必须取得相应的时空生态位。信息人的信息时空生态位主要取决于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性质和信息时空占有与适应能力,又决定了信息人的信息活动效率和效益。
  (二)信息生态位之宽度。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生态位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不同的信息生态维度上对多个信息环境因子适应、占有和利用的范围与数量。信息生态位宽度表示信息人具有信息功能和利用信息资源多样化的程度,也反映了信息人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水平。在不同的信息生态位维度上,有不同的信息生态位宽度的概念,其含义有所差异。
  信息功能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充当信息角色的类型和承担信息职能的多少。如前所述,信息人在同一时期内可以只充当一种信息角色,也可以充当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角色,充当的角色越多,其信息功能生态位就越宽,只充当一种角色,则其信息功能生态位较窄。即使是同一信息角色,承担信息职能多的信息人的生态位比承担信息职能少的信息人的生态位宽。信息资源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有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信息时空生态位的宽度主要是指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占用空间类型的多少与占用空间的大小及占用时间的长短。如果某信息人占用了多处信息空间且每一处空间都较大,或只占用一处信息空间但该空间很大,则该信息人的信息空间生态位较宽;如果某信息人只占用一处信息空间且该空间不大,则该信息人的信息空间生态位较窄。一个信息人占用的信息活动时间越长,则其信息时间生态位越宽。社会分工的粗细程度、信息资源的丰乏程度及信息人的生存竞争能力等对信息生态位宽度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具有普遍性,生态位原理不仅适用于生物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信息时代,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都与信息有关,信息生态位是人类社会活动最基本、最基础的生态位。因此,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生态位的原理,研究信息生态位理论对丰富信息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内容,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和谐而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生态位中读者权的范式转换
  (一)式微到正统,读者的从属性地位到读者至上的理念转换。
  读者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是随着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受到重视的,确切地说,是图书馆私立性、封闭性与少数人专用性向图书馆的公众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的转变而形成的。
  考察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先有图书,再有图书馆收藏,图书馆收藏起源于官府,据《史记》记载,老子就做过“周守藏宝王史”,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图书的收藏也从官府发展到民间。孔子、墨子为了办学的需要,收藏图书作为教材,如孔子就收藏和整理了“诗”、“书”、“禮”、“乐”、“易”、“春秋”六经。自商周至清朝,中国图书馆虽已发展了两千多年,但图书资源基本上为奴隶主或封建朝廷和官府所有,民间图书资源也只为少数学者作为私家藏书。这些藏书,无论哪一种形式均不对民众开放,而只为特定对象服务,也就无读者权可言。到清朝末年,由于民主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图书馆应面向全体民众的民主主义思想,主张图书馆应以教育民众、启迪民智为宗旨,允许并吸引人民入馆读书。由于民主思想的推动,清朝廷被迫废止科举,兴办学校和图书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长沙建立我国第一所现代公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宣统元年(1909年)在北平建京师图书馆,即现在北京图书馆前身。随着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开放,普通民众才有入馆利用图书资源的机会,也才有人民利用图书馆藏书,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图书馆思想的倡导者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图书馆应面向全体民众开放,赋予人民利用图书馆藏书的权利,是读者权的萌芽,但还不是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读者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
摘 要: 人是文化塑造的,文化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育的背景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定势,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对教育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文化不改变,则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成效都将大打折扣,教育的底色也很难改变。因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文化的重构。教育领域内的文化重构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成功具有巨大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文化重构的真正内涵。  关键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 选择2016.5-2018.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实施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病患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
校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文化等。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它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精神风貌等,它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呢?  一、抓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的绿化、环境卫生、陈设布局、宣传设施等都能真实反映出这所学校的精神状态、师生风貌,体现学校
期刊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这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且所涉及的专业较多、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因此在实
摘 要: 随着对比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研究的深入,从宏观微观、历时共时等角度研究英汉对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翻译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授翻译理论和技巧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将英汉对比法有效地应用于翻译课堂,可以解决汉语的负迁移问题,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中重难点的理解,准确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英汉对比
摘 要:介绍了基于小型移动机器人的调试平台设计和实现。该平台基于单片机、PC机的Matlab,利用串口实现通讯,既可以作为图像采集使用,也可以进行图像处理算法,控制算法的验证,还可以起到机械校准的作用,具有使用灵活的特点。  关键词:调试平台 Matlab 图像数据采集 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22-03
目的 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AMI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M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单号选入优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
现代信息技迅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同时这种改变为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图书馆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阅览室凭借其特殊的资源环境和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是读者学习和交流的全新场所。电子阅览室在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中备受关注,我就图书馆的管理谈谈看法。  一、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的必要性  电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