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文化关系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c198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是文化塑造的,文化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育的背景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定势,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对教育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文化不改变,则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成效都将大打折扣,教育的底色也很难改变。因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文化的重构。教育领域内的文化重构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成功具有巨大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文化重构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 教育 文化 教育改革 价值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教育改革在全国拉开帷幕。教育改革进行到了今天,上至国家和政府,下至普通教师和学生,都一直在关注教育改革的每一项新举措,都关心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成效。但是大多数时候,看到的结果却是不令人满意的。改革的失败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对世界范围内的改革作出评价:“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目的与方式的整体观念,已不再是可取的。”整体的观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觀念教育文化的重构对于每次改革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人是文化塑造的,文化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育的背景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定势,对教育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对教育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文化不改变,则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成效都将大打折扣,教育的底色也很难改变。因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需要依赖文化的重构。笔者将就文化重构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成功的巨大意义和如何进行文化重构进行探究。
  一、文化与教育概念辨析
  文化在我国古代原指“以文教化”,是与武力征服相对应的。而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是上个世纪末由日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包含了很多含义,有加工、修养、教育等多个方面。对于文化的定义,众多学者众说纷纭,总体上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而肖川则把文化和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文化包括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这种模式不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喻性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而这里的学习无疑在某些方面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袁振国认为,教育的本质可以看做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基本途径。教育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但是教育必须依存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所以我们可以说文化就是教育的母体,教育自诞生以来就是立足于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并深受文化的影响。
  不管是文化的含义还是教育的本质,都能够看到两者之间隐含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叶澜认为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二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它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与结构,也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孙喜亭认为文化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作为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这是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是文化,伦理道德的教学内容是社会价值对青年发展的一种界定和追求,这也是文化,甚至是文化的核心。
  美国资深教育史家巴菠巴茨认为,教育(含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并将教育史解说为教育文化史。文化是人类政治、经济、社会与宗教组织赖以生存的母体;文化还指人们处世所秉持的信仰、思想观念和理想。文化是人类的活动,广义地说,是文化形成了人。一切文化都是“教育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著名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文化与教育虽然不是一件事,却无法分割。在人的发展上,二者是同义的。
  二、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我国当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批判,也是中国的教师和学生言论火攻的对象。我国各级部门和教育部门正在竭尽全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当下进行的教育改革作为一个“总体性社会事件”从改革开放后持续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2010年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时间段为2010年到2020年。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在世界教育改革史上实属罕见。教育改革的特征可以用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来概括。近些年专家和公众对教育改革的疑虑、抵触和批评从未减弱。“本质不变,不见效果,没有作用”是大多数人对改革的效用进行的评价。改革想要取得成功如此困难,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其中的原因。
  国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是没有努力,但是成效甚微。各种“决定”“通知”“意见”“办法”不断出台,但是都没能很好地落实和贯彻。这么多改革意见和文件不代表改革就会一片通途。除了改革路上的利益因素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阻滞”。教育工作者、学生还有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相关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改革能否推进。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就是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之前对文化和教育及其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或许是文化的革新,不抓住文化这条根本的主线,教育改革很可能达不到效果,就算是出现短期的好转,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时的问题可能解决了,但是不久之后,问题可能会暴露得更加严重。而且中外学者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分析为中国教育改革应当以文化为出发点找到了更加有力的论据,把文化观念的转变、新的文化思想的注入作为教育改革中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
  三、教育中的文化重构
  文化渗透在教育的角角落落,也表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是多种文化因素中最直观地影响教育的一个因素,因此也是我们分析和研究的重点。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它渗透和植根于中国人民思想和观念真的东西也同样是根深蒂固的。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兼而有之。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智慧相伴。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开放教学  一、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
摘 要: 亞洲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许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举措,推动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涉及亚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亚洲地区的新兴实践等三个方面,以期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 亚洲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创新性 国际挑战 新兴实践  一、亚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  亚洲
研究证明麦冬多糖ROP是麦冬抗心肌缺血的重要物质基础,但ROP在体内半衰期短,这极大限制了其药效发挥和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针对ROP的不良药动行为,采用聚乙二醇(PEG)对ROP进行
目的:积极探讨在脑卒中后癫痫中,对应用丙戊酸钠与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共选取86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并且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对照组
摘 要: 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道德素质 职业特点 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倡素质教育,这对于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是新课程的落实者,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本学科,体育学科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学练合一的课程。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师 个人素质 提升方法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丝至死的
摘 要: 近两年,一些称谓语蹿红网络,如:高富帅、白富美、屌丝、女神、大表哥、房姐等。文章就以其构词特点、认知隐喻及社会文化心理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网络称谓词 构词特点 认知隐喻 社会文化心理  近两年,一些称谓语如:高富帅、白富美等蹿红网络,这些略带调侃和恶搞意味的称谓词由于具有形象、经济及通俗易懂的特点,常常在各大媒体曝光,因此,成了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热门词语。
通过在美国的实地考查和访谈,作者从中美本科课堂的教学软硬件差异入手,深入分析了两国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指出了美国教育中一些值得学习的教育理念,为今后我国本科教育改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