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 职业道德 道德素质 职业特点 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標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3.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3.2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3.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4.1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4.2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4.3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4.4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4.5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本文就新课改在教材观方面的变化作了阐述,并对新课改在日常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政治教学 理性思考  政治教师应该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同时,更应清醒地意识到,新课改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仍需一个长期
时下,终身学习被更多人提起,由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如江苏省如皋市推行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便是关注此热点的体现。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变革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呢?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之一。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一、宽松教育——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建立平等和谐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进修学校这一培训平台阐述教师培训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个人见解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实效性 提高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了当今热门话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但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下面我结合进修学校这一培训平台阐述教师培训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个人见解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伙伴,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师角色 合作伙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科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理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逐步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传统
摘 要: 教学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项职业,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智慧相伴。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是教师对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的驾驭,深刻的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成为有“智慧”的教师展开讨论。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开放教学  一、跳出常规,追求活跃的有
摘 要: 亞洲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许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举措,推动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文涉及亚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国际挑战、亚洲地区的新兴实践等三个方面,以期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 亚洲高等教育 可持续发展 创新性 国际挑战 新兴实践  一、亚洲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