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生立定三级跳远训练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定三级跳远是很多省份选拔高考体育生的素质测试项目。它是急行三级跳远的辅助练习手段,由原地双脚起跳开始,经跨步跳和跳跃,最后双脚落地的动作过程。动作节奏变化明显,三跳瞬时起跳速度逐“级”加快,三跳的距离逐“级”增大。
  以往的训练中,过早注重完整技术训练、体能练习手段单一、技术细节把脉不准等问题往往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实践中,笔者基于立定三级跳远的项目特征,针对高考体育生的备考梳理了该项目的训练策略,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一、立定三级跳远训练要点及步骤
  运动技能的形成主要受体能和技术制约。其中,体能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立定三级跳远是急行三级跳远的辅助练习手段,它是由原地双脚起跳开始,经跨步跳和跳跃,最后双脚落地的动作过程。与急行三级跳远最大限度的利用助跑速度的动作过程不同,它是利用初速度为0的原地起跳,在动作过程中依靠连续积极地创造速度,连续提高人体向前的动能,进而逐级增大三次跳跃的腾空距离。依据时间发展规律,笔者以准备期、提高期、备考期为时间节点,整体把握立定三级跳远技能形成的要素,厘清技术和体能在逻辑上的发展脉络,设置训练导向,明确训练要点、步骤,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递进式训练方法。
  (一)准备期
  训练周期为10周,优先发展体能,以“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为切入点,包括身体适应、快速力量、跳的协调性等3个训练步骤,训练步骤的周期分别为3周、4周、3周。
  (二)提高期
  训练周期为5周,重点掌握技术,以“动作节奏”为落脚点,包括跨步跳及其距离、速度节奏、完整动作节奏等3个训练步骤,训练周期分别为2周、2周、1周。
  (三)备考期
  训练周期4周,主要突破技能“瓶颈”,以纠正、细化技术作为成绩增长点,包括技术分解、技能突破2个训练步骤,训练周期各为2周。
  二、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
  (一)准备期: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所做的离心—向心收缩,是通过提高弹性能力的使用效率以及神经肌肉控制效能来提高爆发力输出效果[1]。注重蹬摆协调配合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准备期训练的切入点也是提高连续跳跃能力的最佳突破口。
  1.身体适应训练
  进行身体适应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训练强度,发展跳跃力量,预防胫腓骨骨膜炎。
  (1)原地蹲跳
  训练方法:练习者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拱背,屈膝约140°,两脚蹬地的同时手臂由后向前上方摆动,带动身体向上跳起。落地时,屈膝缓冲呈半蹲姿势,手臂及时回摆至原位。建议练习时20次/组,每次进行4~6组为宜,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重心稳定,起跳时先伸髋再伸膝,腾空时髋关节打开,落地时屈髋屈膝缓冲。避免起跳时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不稳。
  (2)高台换脚跳
  训练方法:练习者面对40~50cm的高台,左右脚分别支撑于高台和地面,进行踏跳时,左脚稍抬起下压起跳,右腿配合两臂积极屈膝向上摆动。经腾空落地后,左右腿交换支撑。20次/组,4~6组为宜,组间间歇2~3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蹬地快速有力,两腿蹬摆配合协调,腾空有高度。
  2.力量训练
  进行力量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下肢的支撑稳定性,发展快速离心—向心收缩力量。
  (1)连续跳箱
  训练方法:练习者站立于跳箱前(高约40~50cm),以原地蹲跳的方式跳上跳箱呈屈髋屈膝半蹲姿势,稳定住身体后跳下,连续跳过8~10个跳箱。每次练习4~6组为宜,组间间歇2~3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落地缓冲,重心平稳。落地时双臂及时下摆至髋部两侧,体会臀大肌参与缓冲。
  (2)连续快速跳箱
  训练方法:在连续跳箱的基础上,加快两次跳跃之间的动作串联速度,连续快速跳过8~10个跳箱。每次练习4~6组为宜,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蹬地快速有力,练习时手脚协调配合。缓冲动作快,臀大肌参与落地缓冲。
  3.協调性训练
  主要目的是发展身体平衡能力,提高蹬地与摆臂、摆腿协调性及单脚支撑稳定性。
  (1)跳箱变向跳
  训练方法:采用连续跳箱的练习方法,但在跳上跳下时,空中顺(逆)时针转体90°,连续跳过8~10个跳箱。4~6组为宜,组间休息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转体时,通过摆臂动作控制躯干。练习时可以先稳定住身体重心再跳,熟练后过渡到快速连续跳。
  (2)单足跳栏架
  训练方法:练习者站立于高约30cm的栏架前,以原地蹲跳的方式起跳,手臂向前上方摆动,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跳起,跳过栏架,屈髋屈膝落地的同时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单脚支撑半蹲姿势。重复连续跳过8~10个栏架,熟练后进行快速连续单足跳练习。每次练习4~6组为宜,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体会通过臀大肌参与的屈髋屈膝落地缓冲。避免落地脚呈外八字,重心不稳。
  (二)提高期:动作节奏训练
  动作节奏是运动技术的灵魂,是指在一个动作周期中,内部技术各环节速度、时空(时间和空间)的比例关系[2]。立定三级跳远的动作节奏表现为速度与距离相辅相成、逐级增大,其技术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跳,低、平、快;第二跳,远、飘、稳;第三跳,高、收、伸。因此,以距离比例为标尺,以创造速度为核心的跨步跳节奏是掌握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的精髓所在,也是专项提高阶段训练的落脚点。   1.学习跨步跳技术
  学生跨步跳技术主要目的是通过左右脚交替跳栏架,掌握跨步跳动作方法。
  训练方法:练习者站立于高约30cm的栏架前,收腹拱背屈膝,蹬地的同时手臂向前上方摆动,带动身体向前上方跳起越过栏架,屈髋屈膝落地的同时双臂下摆至髋部两侧,呈单脚支撑半蹲姿势。左右脚交替落地、起跳。先重复连续跳,动作稳定后逐渐提高两次跳跃之间动作连续性,连续跳过8~10个跳栏架。每次练习4~6组为宜,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手脚蹬摆协调配合,起跳瞬间有弹性。
  2.跨步跳的“距离与速度节奏”训练
  进行跨步跳的“距离与速度节奏”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腾空放松、用力蹬地、摆臂的动作节奏。
  (1)“级跳”
  训练方法:在室内场地铺上硬体操垫,在垫上进行8~10级计距离的跨步跳。3~4组,组间休息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蹬摆协调,有明显腾空,着地有缓冲。
  (2)“米跳”
  训练方法:“米跳”意指长距离的连续跳跃,即在距离为50~80m的场地上进行计时、计步数的跨步跳。建议每次练习4~6组,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蹬摆协调,腾空时身体放松并保持平衡。
  3.完整的动作节奏训练
  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距离跳让学生体会完整的动作节奏。
  训练方法:依据各人第一跳的远度,按照三跳为28%、34%、38%的比例,用粉笔画出起跳线及三跳落地的标志线。练习时,以标志线为目标,使练习者的三跳距离尽可能符合比例。6~8次/组,练习4~6组,组间间歇3~5min。
  注意事项:动作协调、轻盈,节奏明显。
  (三)备考期纠正、细化技术训练
  打磨、强化技术细节是突破技能“瓶颈”的有效策略。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细节表现在起跳技术、两跳之间的衔接技术以及最后落地技术。
  其中,第一跳的起始速度直接影响整个动作过程的效果,是后续两跳加速的前提,采用“重心前移式”起跳技术能有效获得最快初速度;衔接技术是创造速度、完善动作节奏的关键,采用“下压扒地式”衔接技术既能提高起跳的瞬间速度,又能保证由缓冲增强的起跳力量增大腾空距离;完美的落地技术既是成功试跳的保证,又是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采用“蹲踞式”落地技术能充分利用速度,增大腾空距离。
  1.技术分解训练
  技术分解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起跳初速度;体会快速“下压”与起跳衔接的时机、节奏,强化“下压”与“扒地”的动作节奏;体会收腿时机与小腿前伸。
  (1)重心前移蹬地練习
  训练方法:以立定三级跳远准备起跳姿势面对墙壁,距墙约一臂距离,然后向前上方摆臂前移重心,同时伸髋伸膝用力向前上方蹬地,最后屈臂撑墙。每组20次,练习4~6组,组间间歇2~3min。
  注意事项:重心快速平稳前移,蹬地有力。
  (2)高抬腿接跨步跳
  训练方法:行进间快速高抬腿3~4次后,迅速用跨步跳跳过高度约30cm的栏架。左右脚各练习8~10次,练习4~6组,组间间歇2~3min。
  注意事项:节奏明显,下压有力,跨跳时蹬地腿有扒地意识,上下肢协调配合。
  (3)单腿跳深
  训练方法:立于约40cm的高台上,左腿支撑,右腿向前放松跨出,跨出后右脚主动下压着地、扒地,左腿配合摆臂前摆,完成跨步跳动作。建议左右脚各练习8~10次为一组,每一次练习4~6组,组间间歇3~5min。
  注意事项:扒地快速有力,手脚协调配合。
  2.技能“瓶颈”期突破训练
  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起跳速度。
  (1)由低向高跨步跳
  训练方法:利用角度约15°的斜坡,由低向高练习十级或五级跨步跳。6~8次/组,4~6组为宜,组间间歇3~5min,心率恢复至约120次/min。
  注意事项:着地方式由脚后跟迅速过渡到全脚掌。
  (2)抗阻完整动作练习
  训练方法:练习者2人一组,其中1人腰间系一条长约4m的弹力带练习完整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动作,另1人在其身后牵拉弹力带使弹力带始终保持拉伸。练习6~8次/组,建议进行4~6组,组间休息3~5min。
  注意事项:在较慢的速度条件下重点体会下压、扒地及屈膝缓冲,在一定阻力条件下充分体会以摆促蹬的协调用力。
  参考文献:
  [1]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田卖久.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5.
其他文献
学科课程价值取向一直与特定时代的思想和精神高度关联,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历经数十载的流变与涤荡,逐步从知识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体能教学一直凭借其特有的价值功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有的功效,也正是由于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争鸣不断,造成了体育教师在把握体能教学时的诸多彷徨,本文围绕体能的本源展开思考,探寻体能教学内容一体化的逻辑架构,从而为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能教学中提供些许启示
一、案例背景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一直存在。在部分农村学校,学生基本没上过正规的体育课,总把体育课当作玩耍或者休息的一堂课,因而体育课中经常出现一些课堂“失范”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体育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和避免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  二、案例描述  体育课上学生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范”行为,教
工人街小学为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区属小学,是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但除了乒乓球项目外,其他项目开展与推广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在区运动会上,篮球、足球与田径比赛连续几年总分倒数第一。2018年笔者调任此校担任校长,作为一名体育人,决心改变学校体育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笔者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应该在保持乒乓球项目特色的同时,积极开展小篮球系列活动。通过引进校外俱乐部、体育教师走班上课、编
一、教学设计理念  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掌握一种或多种运动技能,本课将体能训练方法与学生相关运动技能的发力动作特点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学生立定跳远等爆发力测试时进行观察后,发现小学生的肌肉爆发力需要提高,并且发现在进行立定跳远测试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动作脱节的现象,排除未掌握动作要领的因素,学
5月9日—11日,由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富阳区洪健平乡村名师工作室主办,杭州银湖实验小学承办的杭州市富阳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推进会暨五区一院二室体育教学联盟第七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银湖实验小学举行。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原副院长周建新,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明,嘉兴市南湖区体育教研员曹强,杭州市江干区体育教研员莫豪庆,杭州市临安区体育教研员刘泉国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现状  为满足学生需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等已是必然之势。“全员运动会”是全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反映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想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相对传统的校园运动会,“全员运动会”更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改变过去中小学运动会中“极少人在跑,大多数人在晒太阳”的情况,与传统的校园运动会相比,“全员运动会”更能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加多个比赛项目。同时校长、教师以
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能力以及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等因素设计的上课方案,同时,课时计划是具有传播性的、严谨性的,规范的课时计划能够正确地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因此,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课时计划的编写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课时计划也可以由简到繁。现阶段在编写体育课时计划时,不同的教师有着相同与不同的设计风格及要素,促使课时计划的编写呈现出了多样性。所以,体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是生命运动的基础,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丰富。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是人体在运动时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为了完成某项竞技比赛所具备的专项身体运动素质。本文以青少年田径短跨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为例,阐述身体发育状态与运动训练程度的控制问题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教育部下设的一个专家组织、一个咨询机构。长期以来,“教指委”对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职业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职教体育工作委员会”)则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分支机构之一,面向全国职业教育系统各类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成立10年来,工作富有成效,到目前为止,每年举办11项比赛、1次年
一、2019年第5期征稿主题  (收稿截止时间:2019年3月23日)  (一)为师之道——崇尚立德树人,共享职场情趣  1.“第三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专集”《参与有乐》版块,欢迎大家参与投稿,扩展评比效益,文字量以2200字以内为宜。2.做一个睿智的体育教师。不论是教育方法、手段、时机或教学诱导有道、辅助有方还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智与果断,只要是体现教师睿智之处的情节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