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让中职生心灵跃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风貌,体会人文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让学生吸取人类文化中的精髓,在诗歌阅读鉴赏中体会情感,进而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开展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的感悟与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联系社会现实,在现代诗中感受生活
  诗歌主要的特点是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诗中的世界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其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带有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因此,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要进入诗中的世界。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所以现代诗抒发的是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受社会、老师、家长的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职校学生常常被忽视、被轻视,甚至被歧视,学习压力和对前途的忧虑使他们焦躁、迷茫、懵懵懂懂。现代诗歌能够影响学生,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人文熏陶,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一开始就把标题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象及置身于这种场景中的心灵感受。学生描述得极富诗情画意,或站立山巅,极目远眺;或奔跑在沙滩,拥抱大海;或漫步山间,鸟语花香;或驰骋草原,疾风劲马。笔者就诗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提问:诗人的“幸福”是指什么?学生基本能从诗中找到答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和“亲人通信”,“给山取名”,给“陌生人祝福”等。接着提问:这些是诗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奢侈吗?同学们说说在平常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幸福呢?通过这些提问,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会生活琐事中蕴含的美好。
  二、注重情感体验,完善学生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中,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越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这里虽只是针对情感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而言,但是他所阐述的道理适用于所有学生,更不要说处在情感发展上升阶段的中职生。由于诗歌自身的特点,它所发挥的教育作用既不是以理服人的说教,又不是直截了当的劝谕,而是凭依情感的沟通或震撼,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之境。美学家滕守克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说:“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不出优质的合金。这是因为假如感情激发加强,内在图式又丰富多样,审美幕屏上的信息的密度便会大大增加。可供选择的范围增加了,最后闪现出的形象必然是高质量的。”在中职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忽视字、词、义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诗歌的情感把握,引领学生借助诗歌的文本符号,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在情感的引领下通过对诗歌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由审美情感上升到理智认识,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讳和宇宙的奥妙,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从而达到健全人格的终极目标。
  三、开展自主研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特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谁选的诗好?谁的朗诵好?为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欣赏方面与别人的差距,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琵琶行》、《寻梦者》、《致橡树》、《静女》等,组织学生围绕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蕴涵的感情、诗歌塑造的抒情形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诵读、诗歌的发展等方面挖掘研究价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己选择研究的角度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题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自己决定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结果和展示形式等。当然,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意味着脱离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选题,教师可以举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舒婷的《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学生选定课题后,由于是初涉诗歌领域,面临许多陌生的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研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树立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学生可到学校或市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找资料,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撰写关于诗歌的小论文。
  四、探求生命价值,构建崇高人生信仰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烦恼,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总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方向。诗歌本身就具有思想性、移情性的特点,诗人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诗作的字里行间,很多诗人本身的际遇就是很好的人生观教材。在鉴赏诗歌时,教师应该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人生。天宝十一年,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李白写下气势雄浑的《将进酒》,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表达了渴望入世的积极人生态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写了《归园田居》,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寫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愉快心情;毕生从事抗金斗争的爱国诗人陆游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和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于《将进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生感悟到在逆境中要坚定成功的信念;于《归园田居》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学生体会到要保持高洁的志趣;于《示儿》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学生感受到应坚持崇高的理想。在诗歌鉴赏中,教师对教材要有敏感性,引导学生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撞击生命,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让学生在探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自己的人生信仰。
  总之,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入到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种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革新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个人文化气质修养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必将成为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之一。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是让人比较头疼的一块,为什么呢?从考试角度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大阅读”比较难,要么读不懂文章,要么题目得不到什么分数;从素质培养角度看,学生不是很配合,因为上散文课,大家思考、讨论的都是比较虚的东西,学生感觉不需要记录,似乎也没学到什么东西,造成了听不听无所谓的局面,正如《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所写:“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在子宫腔以外部位浸润生长导致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其仍有恶变的风险,恶变
摘 要: 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本文从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行为上探索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语文实践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能深厚学生的文学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大弊端,即
摘 要: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写作的思路,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找到它的主旨句,理清文脉,加深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将有助于快速记忆,达到快速背诵课文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快速记忆 课文背诵 背诵策略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中学生语
内植物排斥反应在腰椎后路植入性手术中很常见,由于内植物排斥反应处理复杂,容易引起术区积液、切口不愈合、延迟愈合、切口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脊柱外科医生应该做到
语文生态课堂是指从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用原生态的观点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和谐,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与学习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迸发。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
拍摄:AB组、双机位,艺术化处理rn是双线叙事,而则是单线全景描述,这十年内影响中国进程的重要人物非常多,要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内把这么庞大的故事用最简洁的方式处理好,而进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出2017年1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完成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手术的30例患者并利用奇偶法完成分组,给予参照组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投入阅读,全身心地探索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手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走进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增知启智,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要重视阅读训练,学生读的过程就是在反复品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