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观察生活,从中获取材料
  
  诚如叶老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为此,在作文教学上我们可采取 “齐头并进”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日记性质的课外随笔练习。除了两周一篇作文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至三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因而他们写作内容也就从比较简单到随观察视野渐渐扩大而扩大。从写身边的小事到写人生、写社会,个人生活的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外出游记、社会见闻等尽入笔底,文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中笔者感觉到了学生因观察兴趣而引发的创作热情。现在他们不仅在作文里有话可写,而且写得内容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二、广泛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有些学生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每到作文时就一筹莫展,写出来的文章要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内容贫乏空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靠积累素材。文章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经历和间接的生活积累。因此,要鼓励学生平时广泛阅读报刊、书籍,收听广播节目,从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从而触发自己的想象力。平时还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形成自己作文材料。同时,在阅读和生活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俚语、名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通过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三、借鉴仿写,从中受到教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它对人们的启迪是:优秀的作品能给读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模仿是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模仿”不仅能从优秀的作品中得到借鉴,而且,能启示人们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因此,它决不是简单的照搬,更不会造成作文的程式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发展才是进步的阶梯。优秀文学作品的本身无论是在构思、用词还是结构,甚至是画龙点睛之笔的运用上都能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对这些作品成功之处哪怕是“千里沙漠只取一粒”的“模仿”足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对优秀作品的积极借鉴、模仿不仅能使学生较好掌握表达方法、技巧,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和创作欲望,还能激发写作潜能,逐渐形成并完善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认真审题,做到有的放矢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和“眼睛”。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到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要做到: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灵魂和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模糊,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五、规范书写,养成良好习惯
  
  一手好字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篇立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章,但是字迹潦草难以分辨,阅卷老师能给高分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既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又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何乐而不为呢?◆(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廖淑芳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职业学校每年都招收大批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市生源的学生一起就读。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难点,在一个农村生源学生占很大比例的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农村来的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阅读的书籍贫乏。但农村来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作文题材优势。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农村特有的生活题材,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改善农村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否顺利导入新课,能否让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一个好的导入会使学生把心尽快收回,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导入新课。如教《开国大典》时,我先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盛大阅兵式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到场面的壮观,有着身临其境之感,然后引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营造了轻松的气氛,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品牌延伸因具有降低风险、提高品牌资产、降低成本等优势而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时的常用策略,但实践证明品牌延伸策略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
我们经常听见学生叹息作文难,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扬起写作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对当前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将会是一场“及时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在于把握学生成长的脉搏,活跃身心,找准激情点,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一、 创设写作情境    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到感染的。因此,教师为学生创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逐步被提到了中小学的议事日程,然而,尽管有的中小学确实从不同侧面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学研究,但大多数中小学,特别是地处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往往是将科研作为一种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口号”与实际行动脱节  笔者曾经到过一些落后山区的中小学,其墙壁上都写有“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教学《搭石》一文,结合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 情境导入营造美    愉悦的心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助于轻松学习。一开始,我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