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学魅力,落实“科学精神”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精神”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视程度却远低于其他三个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培养划分成三个维度: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实践。在政治课堂培养“科学精神”,可以首先以科学家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精神;其次以辨析题唤醒批判意识,启发学生体会科学精神;接着以思维导图锻炼实证逻辑,指导学生领悟科学精神;最后以科学理论上升人生价值,率领学生践行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学故事;批判精神;实证逻辑;科学实践
  2018年,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出版,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正式进入“学科核心素养”时代。“科学精神”作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视程度却远低于其他三个学科核心素养,中国知网中明确提到政治与科学精神的关系的文献只有6篇,“科学精神”素养在政治课堂上的实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对“科学精神”素养的概括为“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陈式华在其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把“科学精神”培养划分成三个维度: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实践。笔者将会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为例,展示“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现。
  一、以科学家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課堂教学主要以案例作为载体,通过案例从中提高学习能力,体会内在情感,所以科学有效的案例选取至关重要。在本课讲授前一个月,刚好发生了世界性大事——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逝世。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选取了物理学家霍金的事迹作为贯穿全文的案例。
  2018年3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霍金中学时期便激起对物理的兴趣,曾立志要探索宇宙的底蕴,但21岁的他不幸患上“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一生只能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却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奋。在英特尔技术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充满“黑科技”的轮椅,霍金得以重新写作和“说话”。他研究的“奇点定律”和“霍金辐射”,一次次刷新着人类的宇宙观,推进人类对浩瀚宇宙的认识。霍金对世界的贡献不仅在物理专业领域,在物理科普领域,霍金的影响力也无人能及。他撰写的《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许多人因为他的书选择了物理学圣殿。霍金曾在BBC采访时称:“如果感觉自己对社会不再有贡献,只能给身边人带来负担,那么他会考虑安乐死。”
  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人,他凭借卓越的科学成就前后获得过12项荣誉,包括英国爵士荣誉称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沃尔夫基金奖与物理奖、美国的自由勋章等。
  本课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人的价值是什么,二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在解决这两个教学重点时,很容易变成单纯的说教。笔者紧跟时政热点,用贴切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单纯的说教变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文科生对理科领域认知度较低,对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感知较弱,所以笔者以科学家的案例作为背景,向学生展现科学的魅力,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第一扇门。
  二、以辨析题唤醒批判意识,启发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政治课堂中之所以少有培育“科学精神”核心素养,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属于文科类学科,与科学毫无交集,这恰恰体现部分老师对“科学精神”的误解。科学精神不是体现在案例上,而应该内化成为理念。科学精神核心素养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而辨析类问题是最能唤醒学生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的,教师可以多从这方面入手设置问题。笔者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一个辨析类问题:
  有人认为,“霍金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他获得的荣誉上”,请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人即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霍金获得的12项荣誉,是社会对他的研究和贡献的肯定和认同,体现了霍金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但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霍金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认同,归结于他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物理专业领域和科普领域,霍金的研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深人们对物理学的认识。题中观点只看到了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具有片面性。学生通过对这个观点的辩证分析,最终得出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霍金之所以会受到世人的尊重,归根到底是他对社会的贡献。
  从观点展示,到观点辨析,最后上升到价值观的指引。运用辨析类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明辨是非与澄清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思维导图锻炼实证逻辑,指导学生领悟科学精神
  批判意识的要展现在众人面前,需要有逻辑分析作为支撑,而思维导图是锻炼逻辑分析能力最好的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通过视觉感官,如关键词、连接符号、颜色等的刺激,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性地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教学中,思维导图主要运用在两个地方,一在于知识的梳理,二在于材料的梳理。
  重构知识的联系。学生课前通过预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重构教材知识,帮助厘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学生对知识点认识散乱,无法把握知识点之间内在逻辑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重构材料的联系。如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人生观的相关知识点,谈谈霍金的奋斗历程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的启示?
  启示类的设问,很容易出现单纯的说教。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有据可循的,所以在分析这道题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材料进行重新的整合。从文字到图形,通过简化材料,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分析霍金的奋斗历程,感受霍金受世界尊敬的原因。通过对霍金奋斗历程的分析,归纳总结实现人生价值的一般做法,从案例行为上升到一般做法,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四、以科学理论上升人生价值,率领学生践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端正学生科学态度,教授学生科学方法,最终是为了能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展现负责任的担当和行动。笔者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中通过设置“霍金的奋斗历程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的启示?”一问,让学生分析霍金的奋斗历程,以科学家的案例为参照,启示学生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在课程最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霍金在物理界最重要的理论——奇点理论,奇点理论认为,世界的起源是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奇点”而“宇宙是没有边界”。紧接着向学生提问:“霍金的科学理论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启示?”学生通过科学界理论和霍金的人生历程领悟科学精神,把科学理论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进而得出“人的探索和努力也是没有边界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手足无措,通过霍金的“生命不息,希望不止”的名言,让每一个学生在遇到挫折而怀疑人生、自暴自弃的时候,相信宇宙的无穷,相信人类的无穷,相信自己能力的无穷,即便生活有多么不如意,相信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总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理性时代的今天,“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思想政治学科肩负着培养文科生理性思维的重担。政治教师应勇于挑起重担,引领学生走进科学、端正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改造世界,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
  [2]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4:35-41.
  [3]陈美兰.中学政治學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2013—2017年相关文献梳理[J].教育参考,2018(4):10-16.
  [4]夏菲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经济常识为支点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2018(4):115-119.
其他文献
【摘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关键词】实验教学;低效性;小学科学;对策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改革开放、素质教育和互联网的发展,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国内外反华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亡我之心依然不死,一些反动、腐化、有害的信息以及社会丑恶现象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传播、渗透,给学校和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崇洋媚外”轻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一些学生表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
【摘要】学习潜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源泉。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潜能;学习能力;学习效能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效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只要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就能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数
【摘要】2012年公布的《人教版語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教学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
【摘要】中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作为职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新时代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中职校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现状。通过对6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运用,不仅能提升各实训场地的管理内涵,还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政府、教育部门也加大了教育的投资建设,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其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全面创设良好的班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班主任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对德育教育在小学班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学科学习与发展潜力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此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学科发展潜力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要求广大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彰显学生主体地
【摘要】根据学校特有的课程安排和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独特的课堂管理办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小学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学科只在四、五、六年级开设,而且每个星期只安排一节课时,加上信息技术课通常不是质量抽测科目,且担任信息技术的任课老师通常还要兼职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因此,教师面向的学生多但接触的时间却很有限。如何高效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呢?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的小学计算教学面临着老师的“教”轰轰烈烈走过场、学生的“学”不假思索随意来、课后的“练”模式单一没动力的困境。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可以借力数学游戏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以“24点游戏”为例,从设计游戏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灵活游戏形式、注重游戏连贯等四个维度,阐述借力数学游戏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  
本报综合消息 2月15日,教育部召开2019年第二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一年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及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教育部把“落实”作为教师工作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以落实《意见》为统领,落实落实再落实,着力重师德、兴师范、破瓶颈、优治理、提待遇、强脱贫,书写奋进之笔。  一、加快落实《意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