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中资银行或是外资银行,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客户自身情况,包括资产情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理财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2007年4月2日,东亚银行(中国)、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和花旗银行(中国)4家首批改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集体开业,开始向本地居民提供存贷款、住房按揭、外币投资理财等人民币业务,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交锋。中国本土的中资银行也开始严阵以待,一起分抢中国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在中国大地上似乎将要发生一场巨大的金融格局的动荡。那么,外资银行入驻中国后,百姓的理财又有什么新动向呢?
下面是沪上某银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让我们先来听听来自普通市民的声音:
客户A:虽然外资银行开放了,但我还是选择中国的银行。毕竟我对外国银行还不太了解,相对来说,中国的银行较熟悉,网点也多,操作起来较方便。况且国内的四大银行感觉还是比较保险的。
客户B:我比较看重的是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银行的服务水平,另外还有信誉等品牌因素。国内银行在管理方面的确与外资银行有一定差距,这种管理差距直接会导致服务水平的差距,外资银行将是首选。
客户C:这只是一个阶段,一场博弈,原本朝南坐的中资银行将面临更多考验。高端个人客户流失转移到外资银行的趋势是可以预言的,尤其在个人财富保有环境不完善的现阶段。相信融资后现金充裕的中资银行能在积累经验后迎头赶上,毕竟它们有网点和文化习惯优势。
综观客户的各种观点,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对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选择也趋于两难的境地。笔者认为,虽然银行业的竞争将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更多的实惠将降临我们的理财生活,但选择中资或是外资银行,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客户自身情况,包括资产情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理财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普通百姓选中资银行更实惠
首先来说,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环境幽雅舒适、产品种类丰富和工作人员素质高、态度好。但外资银行的网点肯定不会像中资银行那样遍地开花。对于那些不习惯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客户来讲,办业务会很不方便。其次,外资银行高薪聘请的高素质理财顾问往往只针对资产丰厚的大客户,“贵宾”客户确实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基层工作人员可能数量少,专业知识也并不一定如想象中那么丰富。此外,外资银行很可能大多延续他们在国外的服务习惯,设计许多收费项目,而且会对不同实力的客户设立差异性的收费标准。这对习惯享受中资银行收费体系的普通大众而言,未必能够马上适应。从成本上讲也未必合算。以花旗银行为例,该行在吸纳存款时,对存款金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将收取账户管理费用,每月若综合账户总额日平均余额低于1万美元或等值外币,就要交纳每月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贵宾客户更需要有5万美元或者等值货币的日均存款余额,否则的话,花旗将收取每月10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也有类似规定。一般性账户的日均余额要在1.6万元人民币以上,理财账户的日均余额最低为40万元人民币,否则将分别被收取55元/月及100元/月的账户服务费。
案例A:客户张女士有10万元资金要存银行,如果选择外资银行的话,没有达到贵宾客户的存款标准,将被收取每月150元左右的账户管理费,合计一年约1800元,而10万元一年的存款收益按平均收益率3%计算为3000元,在没有获得其他增值服务的情况下,仅收回了1200元的收益。对于张女士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相应地如果存款于中资银行,不仅不用收取账户管理费,而且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同样按平均收益率3%计算,一年下来可以获得3000元左右的正收益,相比之下,张女士还是选择中资银行较为合适。
当然,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也会逐步提高经营服务水平,普通百姓如果不是对外资银行的服务有特别的需要,留在中资银行也许更方便、更实惠。
高端客户选外资银行更高效

银行业务中有一个“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这已成为金融业的共识。外资银行初进中国,受成本、人才等因素限制,网点数量没法拼过中资银行,自然要在高端客户上苦下功夫。在人民币业务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先期进入内地的外资银行已经采取了这样的策略。目前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都在中国大力发展贵宾理财业务,其门槛不是5万美元就是10万美元以上。当然,物有所值,贵宾客户享受到的至尊礼遇也非同一般:比如有一对一的专业理财顾问甚至团队提供量身打造的顾问服务,涵盖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投资领域。此外,贵宾客户的日常生活需要也都被考虑。如汇丰银行就可以给“卓越理财”的贵宾客户预订体育盛事、音乐会、舞台剧、高尔夫球场等服务。
案例B:李先生有100万资金要进行投资,如果选择中资银行的话按平均收益率3%来计算可以获得3万元的收益,仅此而已。而如果选择外资银行的话,因为资产总量符合外资银行贵宾客户标准,将不会被收取账户管理费,在同样获得3万元收益的时候,可以额外享受外资银行高质量的贵宾增值服务,包括优质日常生活计划,以及专业的理财规划和投资组合,其所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利息收益,所以是值得一试的。
当然,近几年来,中资银行也开始重视财大气粗的有钱人,各家银行也都设立了理财中心,其门槛为20万、30万、50万人民币不等。但在贵宾理财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目前推出的理财服务,较多还停留在概念包装层面,难以提供让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真正满意的专家服务。
总而言之,无论是选择外资银行,或是选择中资银行,我们都可以非常乐观地预计到银行业竞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花旗银行、东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均表示2007年将有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推向中国市场。同时由于外资银行理财服务非常先进, 迫使中资银行必须进行产品创新。而对于外资银行来说, 要快速了解中国人的理财特点和需求, 并研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相信双方能够优势互补, 在利益上实现双赢,也会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作者简介]
理财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任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专职理财产品研究,贵宾客户综合理财服务,曾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十佳理财之星”称号。
2007年4月2日,东亚银行(中国)、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和花旗银行(中国)4家首批改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集体开业,开始向本地居民提供存贷款、住房按揭、外币投资理财等人民币业务,开始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交锋。中国本土的中资银行也开始严阵以待,一起分抢中国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在中国大地上似乎将要发生一场巨大的金融格局的动荡。那么,外资银行入驻中国后,百姓的理财又有什么新动向呢?
下面是沪上某银行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让我们先来听听来自普通市民的声音:
客户A:虽然外资银行开放了,但我还是选择中国的银行。毕竟我对外国银行还不太了解,相对来说,中国的银行较熟悉,网点也多,操作起来较方便。况且国内的四大银行感觉还是比较保险的。
客户B:我比较看重的是资产保值、增值以及银行的服务水平,另外还有信誉等品牌因素。国内银行在管理方面的确与外资银行有一定差距,这种管理差距直接会导致服务水平的差距,外资银行将是首选。
客户C:这只是一个阶段,一场博弈,原本朝南坐的中资银行将面临更多考验。高端个人客户流失转移到外资银行的趋势是可以预言的,尤其在个人财富保有环境不完善的现阶段。相信融资后现金充裕的中资银行能在积累经验后迎头赶上,毕竟它们有网点和文化习惯优势。
综观客户的各种观点,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对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选择也趋于两难的境地。笔者认为,虽然银行业的竞争将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更多的实惠将降临我们的理财生活,但选择中资或是外资银行,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客户自身情况,包括资产情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力,理财需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普通百姓选中资银行更实惠
首先来说,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环境幽雅舒适、产品种类丰富和工作人员素质高、态度好。但外资银行的网点肯定不会像中资银行那样遍地开花。对于那些不习惯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设备的客户来讲,办业务会很不方便。其次,外资银行高薪聘请的高素质理财顾问往往只针对资产丰厚的大客户,“贵宾”客户确实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基层工作人员可能数量少,专业知识也并不一定如想象中那么丰富。此外,外资银行很可能大多延续他们在国外的服务习惯,设计许多收费项目,而且会对不同实力的客户设立差异性的收费标准。这对习惯享受中资银行收费体系的普通大众而言,未必能够马上适应。从成本上讲也未必合算。以花旗银行为例,该行在吸纳存款时,对存款金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将收取账户管理费用,每月若综合账户总额日平均余额低于1万美元或等值外币,就要交纳每月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贵宾客户更需要有5万美元或者等值货币的日均存款余额,否则的话,花旗将收取每月10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也有类似规定。一般性账户的日均余额要在1.6万元人民币以上,理财账户的日均余额最低为40万元人民币,否则将分别被收取55元/月及100元/月的账户服务费。
案例A:客户张女士有10万元资金要存银行,如果选择外资银行的话,没有达到贵宾客户的存款标准,将被收取每月150元左右的账户管理费,合计一年约1800元,而10万元一年的存款收益按平均收益率3%计算为3000元,在没有获得其他增值服务的情况下,仅收回了1200元的收益。对于张女士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相应地如果存款于中资银行,不仅不用收取账户管理费,而且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同样按平均收益率3%计算,一年下来可以获得3000元左右的正收益,相比之下,张女士还是选择中资银行较为合适。
当然,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也会逐步提高经营服务水平,普通百姓如果不是对外资银行的服务有特别的需要,留在中资银行也许更方便、更实惠。
高端客户选外资银行更高效

银行业务中有一个“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这已成为金融业的共识。外资银行初进中国,受成本、人才等因素限制,网点数量没法拼过中资银行,自然要在高端客户上苦下功夫。在人民币业务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先期进入内地的外资银行已经采取了这样的策略。目前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都在中国大力发展贵宾理财业务,其门槛不是5万美元就是10万美元以上。当然,物有所值,贵宾客户享受到的至尊礼遇也非同一般:比如有一对一的专业理财顾问甚至团队提供量身打造的顾问服务,涵盖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等投资领域。此外,贵宾客户的日常生活需要也都被考虑。如汇丰银行就可以给“卓越理财”的贵宾客户预订体育盛事、音乐会、舞台剧、高尔夫球场等服务。
案例B:李先生有100万资金要进行投资,如果选择中资银行的话按平均收益率3%来计算可以获得3万元的收益,仅此而已。而如果选择外资银行的话,因为资产总量符合外资银行贵宾客户标准,将不会被收取账户管理费,在同样获得3万元收益的时候,可以额外享受外资银行高质量的贵宾增值服务,包括优质日常生活计划,以及专业的理财规划和投资组合,其所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利息收益,所以是值得一试的。
当然,近几年来,中资银行也开始重视财大气粗的有钱人,各家银行也都设立了理财中心,其门槛为20万、30万、50万人民币不等。但在贵宾理财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目前推出的理财服务,较多还停留在概念包装层面,难以提供让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真正满意的专家服务。
总而言之,无论是选择外资银行,或是选择中资银行,我们都可以非常乐观地预计到银行业竞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花旗银行、东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均表示2007年将有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推向中国市场。同时由于外资银行理财服务非常先进, 迫使中资银行必须进行产品创新。而对于外资银行来说, 要快速了解中国人的理财特点和需求, 并研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们相信双方能够优势互补, 在利益上实现双赢,也会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作者简介]
理财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任职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专职理财产品研究,贵宾客户综合理财服务,曾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十佳理财之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