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工业进步、发展的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燃油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由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废气,影响到“蓝天保卫战”的进程。也加剧了在世界范围了石油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石油属于一次性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对于石油的过量消耗和使用,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是不可逆转的。目前逐渐流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地缓解环境问题,鼓励人类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意义深远。本文将重点研究、探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及平均值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小康,汽车的销售量也逐年增长。因为中国具有人口基数大的国情。对于汽车的需求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这本身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其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值得重视和探讨。新能源汽车将电力或其他各种清洁能源作为汽车驱动的动力来源。可以有效遏制废气排放量。对于完成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
  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充电桩产业的发展,充电桩产业已经实现普及化。形成了更为完备的产业链,其中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上游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和下游问题解决商。国内参与充电设施运营包括:专业的充电运营商、电动汽车企业、网络运营服务公司,主要通过搭建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增值服务”,但因前期投资巨大且电动车尚未大规模应用,充电运营行业普遍未实现盈利。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存在多项问题,第一,车与桩不协调,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不够高,新能源汽车使用者仍表示充电桩的数量不够,普及范围过小,第二,充电设施运营维护成本过高,充电设备所使用的电气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障安全运行,需要专业的人才,人才的缺口严重也是现行所遇到的难题,第三,可持续盈利能力较弱,有些企业通过较低的服务价格进入市场,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收益,但是这样的运营方式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一旦顾客数量锐减,则可能会造成亏本或者是企业破产。可持续盈利的能力较差。第四,存在兼容性问题,充电桩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竞争,行业标准在短期时间内未能及时建立,导致目前电池间的兼容性问题仍然存在。
  从充电相关配套设施的角度来分析。充电设施的发展逐渐趋于完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是电力,所以对于充电桩的统筹、落实、部署。也需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推进实施新举措。充电桩的分布网络和具体数量,将会对在市区内行驶或是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最大可行驶里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能否走得更远,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具体数据来进行分析。到2019年,国内充电桩的数量已经破百万,新能源汽车实际拥有量为300万左右,车桩比的大概比例为3:1,并朝着比例不断缩小的良好趋健康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具体设置和合理使用,需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继续向好,保持良好势头,稳步前进。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全局来看,已经建立了创新型“三纵三横”的科学、合理发展布局。三纵指的是三种新能源汽车同步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进步、突破。三横指的是,与之相关配套的动力组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技术也取得了整体性突破、进步。这样的进步是体现在多方面、多层次的,是让人欣喜的。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政策支持力度是巨大的,充电桩行业投资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偏移和支持,分布式民营充电桩站在全国以相当快地速度迅速建立,众多民营资本投入、投资,股市价格迅速提升,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实现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
  第二,动力电池冷却技术不断升级,在短期的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管理热技术也将会愈来愈趋于领先地位,冷却技术也将进一步升级。各企业,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基金扶持,可以让相关核心、顶尖科技得到迅速发展,更好的作用于实体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将持续借助互联网创新思维,向AI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与自动化驾驶与共享出行相叠加。并将引领未来的出行格局,对绿色环境和绿色交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都在追求更为便捷、方便的生活,所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也需向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研究,基于客户需求建立完善的车辆便捷功能,让用户更加方便的体验新时代美好生活,逐步降低使用互联网科技的门槛,使智能化更为普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新能源汽车企业投入资金、资源不断进行改良创新,让整个行业机制更加完备、科学。
  第四,在硬件供应链方面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竞争中获利,在整车厂投资标的方面,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那么开放化的现阶段,安歇在传感器、动力电池以及其他零部件等硬件具备独特堡垒的整车企业将在竞争中获利。只有持续追求先进科学技术,在硬件供应链中发现商机,才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的更加长远。
  总的来说,持续更新更迭产品代系,根据时代发展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转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固步自封,不求改变,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淘汰。
  共享新能源汽车在推广实行的过程中,要借鉴共享单车的不足与缺陷,进行合理改善和优化。当前,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加盟共享汽车的队伍中,以求分一杯羹,对于共享新能源汽车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多加预防的。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不但向好、向前发展,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实践,这样的增长趋势仍将会持续保持。国家扶持、帮扶的力度也在不断扩大。不断鼓励和支持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让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拥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但是,近两年所遭遇到的新冠疫情消极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造成了一定的波动,同时也影响了汽车制造业,相关公司、企业不断裁员,工厂只能被迫停工,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但是,从2021年以来,国内市场发展逐渐呈现回暖、升温的趋势。销售量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國外市场依然是形势严峻的局面。从全球方向来看,新能源整体发展趋势趋于平缓,节奏、力度逐渐变慢。新能源汽车中小型企业很多因为抵挡不住新冠疫情的消极冲击而倒闭、破产。整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和危险的。所以需要相关企业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合作上逐步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目前的发展时代,单个企业所进行的“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只有携手共进、团建共赢才是大势所趋,才是竞争与合作的真正内涵和含义。就具体实例来说,丰田和比亚迪已经签订下长期合作协议。恒大已经与FEV、EDAG以及IAV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模范企业达成 战略合作。长城集团也已经与宝马集团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光束汽车”项目,并已经正式启动、开展。走向正式化进程。同样的,众多知名国内车企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追求合作共赢。
  三、新能源汽车的具体分类介绍
  新能源汽车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动力源分类,总共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类。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采取动力为驱动汽车的能量源。这样类型的汽车内部结构。不再借助于内燃机及附加各种传统动力系统来发动汽车。而是只靠电力驱动,而电力,又依靠充电类型蓄电池进行有效供电。它所应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电动机,将电能通过动力传感装置转换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来源。这样的方法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废旧的充电电池可能仍存在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第二类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能源作为汽车驱动的来源。但是在汽车实际行驶、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化、灵活切换合适的动力组合方式、搭配。让汽车驱动动力模式更加科学合理。这种类型的汽车是基于传统内燃机原理结构,并在其上附加发电机和相关动力驱动装置。所以在这样类型的汽车进行动力补充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以充电桩的方式对汽车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也可以选择传统的加油方式对汽车补充能量、能源。或者是其他可用能源,并将其较高效率转化为电能使用。但是,这因为这样的动力模式并不完全属于清洁能源范畴。所以,仍然存在一定的尾氣排放。会对环境造成相对较小的污染。第三类,是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的定义是将氢气、甲醇等含氢氧元素较多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际能源动力,通过在装置内部形成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内能。再将内能转化为电能,再用电能来驱动汽车行驶,这样的动力模式是最为理想的,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但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技术都不是非常成熟。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四、新能源动力汽车发展的不足
  虽然说,目前车桩比已经基本上达到3:1,但是距离国家规定达到的最为理想的1:1车桩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需要充电桩产业继续发展完善。而且,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且增长幅度不断扩大。所以充电桩产业也应及时跟上时代发展。不断增加数量,扩大面积和范围。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并且,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区域差距,具有不平衡的性质,需要国家扶持发展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实现区域的同步发展。让祖国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现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使用、行驶。这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我国一直以来对林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逐步深化的新阶段。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发布文件,明确林下经济22项发展规划(陈红和彭岳,2018)。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强调林业生产模式应当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仅表明了郑州市要成为具有国际地位的大都市,而且还表明了郑州想要占据消费领域的制高点,作为“卖全球”“买全球”的河南,的确是应该有一个领头羊带领其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郑州市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郑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现状,以提出有利于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举措,从而促进郑州市经济迅速发展。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现代化国际性都市圈具有的最
期刊
摘 要:2018年6月以来,P2P市场问题平台与跑路事件频现,严重危及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满足小额分散这一监管要求的平台而言,高投资分散度能否博得更多投资人青睐、形成更稳定的成交量并由此缓解挤兑风险,是当前亟待检验的课题。而考察分散度能否及如何稳定平台成交量也是解读不同平台抗挤兑能力为何截然不同的关键。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分散度对成交量具有正向影响,即投资者确实更加青睐小额分散类投资平
完善健全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能够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各项合法权益,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以此满足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本文基于对不动产登记与房产经济的概述进行解读,明确不动产登记制度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而后总结出具体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一、垄断行为及反垄断的必要性  (一)出现垄断行为的原因概述  垄断行为在经济学里指的是某个企业多个企业独占市场经济的现象,企业或者企业间通过技
期刊
民营经济发展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助推器,政府采购也应当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民营经济体参与活跃度。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政府采购特征为切入点,分析政府采购具有特定性、广泛性、公共性、法律保障性特点,以此为基础,结合政府采购中民营经济体营商环境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国务院与党中央对于改善营商环境高度重视,出台一系
期刊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实行符合郑州市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該战略政策方向趋向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已经是郑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郑州市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应当以郑州自身的发展现状为前提,在分析发展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基于国内外地区发展经验,以发展的眼光提出将郑州市打造成区域创新城市,从而推动郑州市经济的发展。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时
期刊
现阶段,全世界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万事万物都在无时无刻的进行着改变与进步。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的经济已经不限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已经逐渐的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社会经济也随着进一步的增长,经济金融形势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我国的经济金融起步较晚,相较于其它西方国家还有一
期刊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起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若要得到迅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创业投资企业应运而生,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相比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有着较长的经营周期,从一个项目募资、投资、管理、退出往往需要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
期刊
在新经济常态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着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的作用,而一旦金融经济不再服务于实体经济,则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论述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分析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够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货币领域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发展与创新,电子支付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货币的创新。尤其是在各个领域,由于数字货币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使得金融监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监管,很多数字商品难以进行监管。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字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深入研究未来数字货币的监管问题,可以为监管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迅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