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是培养学生与人进行良性沟通、交流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可想而知其重要性。习作教学如此重要,需要从小学开始就加以相当的重视,并予以习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小学习作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教学问题,诸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的习作教学偏离实际生活,习作内容泛泛而谈,缺乏质感等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加之当前应试教育下出现的诸多教育弊端,使得教师在教导习作课程时急功近利,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习作个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习作学习一味偏离实际生活,朝着高分去努力,内容空洞无趣,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习作教学偏离教育初衷,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以超越的瓶颈。
  一、留意细节,合理指导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教师要注意留意细节,加以合理指导。习作教学的展开,教师固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直秉承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尽量指导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自己从身边的生活细节中汲取习作素材,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加以润色,创造独一无二的作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能动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要做到“六动”:其一,要教会学生“动眼”,指导学生用敏锐的视觉能力观察生活,让每一个早晨的每一丝阳关尽情闪耀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其二,要“动耳”,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灵敏的听觉能力,去倾听存在于这个世界中那些美妙的歌声,可以是大自然的窃窃私语,也可以是当下流行的歌曲,让自然界中的每一丝清风都环绕在小学生的耳畔,唱响最动听的乐章。其三,引导学生“动脑”。在看了也听了之后,面对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中纷杂的信息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挑选,从较为广阔的个性空间、知识空间以及生活空间里整合出专属于学生个人风格与个性的信息,构建合理、有序的信息链,彻底激活沉寂于学生脑海的各种杂乱无章但却十分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其四,要注重引导学生“动口”。习作素材有了,如何才能成为一篇较为完整的习作,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会“说”的基础上进行写,动笔写之前要先练习说。可以通过即兴辩论赛、课堂五分钟即兴演讲、口头作文比赛、成语接龙等教学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在口头语言方面得到锻炼。其五,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身”。习作教学中,最忌枯燥,如何让课堂生活活泼,如何让小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到知识,是每一位小学语文习作教师所一致追求的教学目标,也即本文现在所说的“动身”。动身,在这里所指的意思是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分角色表演、扮演,让习作课堂变为欢乐的海洋;其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动手,是“六动”的最后一动。动手,就是亲自实践,将自己充分置于生活中,亲自体验实际生活中的乐趣,并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转化为或激扬或极具创意性或天马行空颇具个性的文字。
  二、取材于实际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几乎所有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是那么理想。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引导小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引导小学生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反思以往我们的语文习作教学就会发现,不少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的培养。人往往会对与自身相关的事情较为感兴趣,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存在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中。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习作教学取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在对实际生活的反思上激烈飞扬,彻底杜绝习作中“假大空”的现象。作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素材,进行创作。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较为明确的习作教学要求,倡导习作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在小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要让学生善于抓住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进行素材的积累,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重视习作的评改,促进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整个习作教学环节中,习作的评改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加以重视。好的习作评改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还能够促进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的基本策略和根本途径。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缺乏互动,教师忽略对学生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等相关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新课标做出了教学建议,明确了阶段性习作训练的目标,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互相评改和自我评改习作中不断提高习作能力。这些目标和建议都表明,小学语文习作的评改要着重对互动性、自主性的体现,要着眼于对学生主动意识的增强,不断提高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展开高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习作评改教学由“事倍功半”朝着“事半功倍”的方向的转变。
  四、结语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问题,本文从三方面研究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首先教师要留意细节,进行合理指导;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取材,指导学生在思考實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作文;最后,教师要重视习作的评改,促进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希望能给予相关教育教学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者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9)
  [2]王子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及解决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08)
  [3]刘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引言:语文阅读古已有之。数千年来,人们正是通过阅读传承并创造着人类的文明。在信息化的今天
【摘 要】 高中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对培养我国学生的整体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学生通往更高学习殿堂的必经之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作文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而做好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 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教学中众多教师思考的问题,动机理论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阅读教学中动机的培养不仅是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提出的新思路。本文就如何认识动机理论,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动机理论提出一些思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教学;阅读;动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高考作文是对一名考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测试,它关系到考生高考的成败得失。分析近几年的高分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离不开深刻的议论、丰富的材料、深远的意境、斐然的文采、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个性特征等。毋庸讳言,作文得分还会受到阅卷老师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眼光的影响。因此,要展现高考作文的风采需有“
【摘 要】 由于受到一些陈旧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的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在众多学校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有改进的措施,改变传统的方式、执行新的教学方式方能真正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
【摘 要】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阅读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创造性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创造性阅读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然后就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