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h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争取获得更多知识的一种行为。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培养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会用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实际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常常会遇到,就不会感觉到新知识是陌生的,同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人文化的教学情境。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演练等方面的技能,而忽视了数学学科也具有人文教育的特点。实施新课改后,现行的教材都比较重视人文性。比如,阅读材料中经常会介绍一些中外著名的数学家,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一些资料是政治家、思想家等用数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奥秘,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和热情。
  再次,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的引导下,主动地、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即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更不用说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学习方式单一枯燥,使他们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作为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按照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想着学生,做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外,教师还要改变一些陈旧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一直依靠教师的供给和灌输。首先,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学会放手,其实,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是非常有兴趣的,因此,我们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如分组教学、做读书笔记、进行专题学习、上网查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自己搜集的材料成为联系教与学、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最终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服务。
  三、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舞台,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舞台,并适时、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获得更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更高深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驾驭”数学课堂。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教师才敢放手,才能为学生提供自学的舞台。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创造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丢掉害怕情绪,专心致志地与同伴沟通交流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大纲,它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学习重点、明确学习难点以及理清学习思路等,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发挥它的引导作用,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不可缺少的。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具备了一定基础和能力的,而且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也是比较强烈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的主人,同时要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将会成为爱学、能学、会学的一代新人,成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人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常让人奋发而起,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贵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正面教育,产生正能量,正确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一、分析原因,开放教育  学生心理挫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般都对自己抱有一定期望
陶行知在其教学理论中的提出的“六解放”与我国现行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不谋而合。改变被动接受的模式,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心的主动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英语课作为一门中学基础学科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种理论精髓,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英语课上实施了“六给”的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会有不同的诠释,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传达了各种情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朋友、亲人深厚的眷恋,以及对信念、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这种种情感,汇聚成了语文课本中的“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丰富的情感是蕴含于文章中的精华,只有情感体悟深刻,才能使所见所感自然流畅地表现于习作中。但从初中写作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只传授给学生立意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的写作技巧,学生听讲时也认为作文很容易,但一下笔就拼拼凑凑,甚至胡编乱造。这都是源于学生没有写作的真情实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麻木了学生的写作情感。没有充沛的情感,学生在写作中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尖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它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管是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还是在各个工作岗位的设置中,英语都是必备的条件。那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甚至于有些家长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就不断地教孩子说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幼儿园的时候就将孩子送去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英语,小学也都开设了英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普遍较差,毕业班英语教学成绩的提升迫在眉睫,其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如何在短短的一年内提高毕业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艰巨和光荣的任务。应如何去克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教材,狠抓基础。现行仁爱教材课文容量大,词汇量大,语法和语言点繁多杂碎,读好英语非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可。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
一、创建生动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备好课,找到密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并且紧贴学生生活的材料,运用独特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创设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教材的呈现方式,  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学习器官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扮演角
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主要构成之一,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的主观爱好和倾向,是人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高雅情感活动。审美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格修养。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通过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放飞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审美路径  情境是对话的场景,是师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是丰富文本内涵、并使之形象具体感人的重要
语文学科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外,更要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他人情感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做人的真谛,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开展情感教育,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一、强化导入,建立情感纽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成为教师的首要关注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往往只能死板地掌握
对于健康,许多人会把它仅仅归纳为身体健全,没有缺陷和疾病。但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真正的健康,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全的人格越来越受关注。“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是蔡元培先生对于普通教育宗旨的定义。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更需要注重对于人格的教育。  一、人格教育的含义  什么是人格?一般对于人格的定义都很抽象,不具体。心理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