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什么是语文素养?它是一个内涵无限丰富外延无比深广的概念,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还指向学生的情意态度、审美观念、个性品质和价值取向。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目标是立体的、多维的。而传统语文教学过多关注书本知识与学科技能,忽视综合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人才呈现出不完善的智能结构。综合性学习,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教学目标呈现出丰富和立体的态势,有效培养了学生五种意识。
  一、自主意识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报办刊、演出、故事会、辩论赛等;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有关的研究专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参与选定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在实施中提供一定的咨询,整个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激发点。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一种“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化,逐渐变得循规蹈矩而没有个性。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自主地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问题都来源于学生主体,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从感兴趣的事或直接经验入手,确定了很多有意义的专题,如“小金鱼是怎样睡眠的”“你是怎样过春节”“关于我们周围的环境调查的研究”等话题。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研究的主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当一个学生脑袋中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时时努力着寻求答案时,他就有希望成为一个大可造就的人。
  三、合作意识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小皇帝”“小公主”们在长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不乐意、也不会与人交流、合作,缺乏与人合作的品质。而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综合性学习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许多学习任务都必须是几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完成。如关于家乡水资源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在共同商量好方案后,学生分工协作,有的到环保局了解情况,有的去沿河一带实地考察,有的负责查阅环境治理的资料……综合性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与外界的交往,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品质。
  四、社会意识
  对社会的责任感,是一个人工作的永恒动力和不竭源泉,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直至家庭、朋友等尽责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周围世界,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文化教育问题、百姓生活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对社会、对家乡、对他人的一份责任感。综合性学习,密切了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五、信息意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多种媒体、多种信息的出现,要求人们具有采集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以往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淡漠、能力薄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深入研究某一课题,或调查访问,或实地考察,或上网查询,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学习的需要科学处理这些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和积累的各种方法能力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其他文献
大热天时,本地许多餐馆都备有凉茶一杯,送到桌上请顾客饮用。作为一种趋同现象,我琢磨再三,终于悟出凉茶的意义在于:餐馆的老板们都已意识到,餐馆对于顾客的吸引力,是实现餐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语文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多年的语文教学与实践充分证明: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是通过学科教学,计算机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阵地。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呈狭长带状分布于北祁连山走廊南山北坡的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海相火山岩,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点。以其性火山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熔岩
[摘 要]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关键词]语文
幼儿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的动作,推进幼儿教育现代化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切实提高幼儿园自我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同样十分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一、培养教师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是让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几年的教学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认真地阅读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中汲取好的写作方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只有广泛地阅读优秀作品和文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提出新的要求: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
高中化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知识点多、较琐碎;二是表象较容易应用较难;三是其它学科的渗透较多,如数学的极限思维、平均值应用、物理的电学、力学知识,甚至有人还称“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对学生素质影响很大。高中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应用广泛,如分子透膜、元素周期表的远景、化学新能源的开发、化学新材料的合成、化學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化学工艺改进等。怎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