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实践性、创新性和竞争性的培养。而当前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的增长明显滞后,加上专业课学时大幅度压缩,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怎样处理好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生专业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不断“充电”,紧跟时代的步伐
  
  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老师是学生的偶像,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正确的。但是,随着他们步入大学,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老师所掌握的知识有的已经很陈旧,甚至学生新查阅的资料老师都没能看到。如果老师还在重复过时的知识,没有新的闪光点,很快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当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求专业课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瞄准专业前沿,积极申请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学,真正成为本专业的专家。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方式是利用板书来传道授业,每节课讲授的知识信息量是有限的。尤其在讲授形态学方面复杂的内容时,既浪费了时间,有时又不很规范,同时对老师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解决此问题。教师把专业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适宜的图片、动画、录像等形式演示给学生,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其中的难点可以随时重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局域网上共享,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既大大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友好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资源,培养学生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求异思考、个性化表达等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利用电子信息的手段,获取、分析、处理、交流信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也更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人性化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理
  
  老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易中天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一种需求。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兴趣愈发广泛,易先生把历史拉近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将心比心,用很流行的语言把过去的历史演绎出来,所以牢牢地吸引了一大批各个层次的人,网上称之为“易迷”。如果大学专业课老师能够学习易老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运用自身的背景知识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与他们的同伴沉浸到“创造意义”的交流之中,努力加深对教学主题核心思想的理解的话,他们就会学习得更好。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理论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一言堂”式,学生处于被动地听讲地位,学生是否在听老师讲课?只能靠自觉。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终达到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专业课教学应该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广播者,而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生向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动地位转变。让学生来观察和分析情景假设、案例报告等教学情景;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通过教师引导、补充,来完善学生对该问题的分析。分组讨论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专业课的教学,尤其学习那些与前面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的章节。因为每个学生对相关课程记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会使其对本课程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分组讨论,使每个学生能够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成员的力量加以解决。小组内的争论会让每个学生对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但是不适合人数过多的教学班,此种形式只能在小班课上或分班的实验课上开展。
  
  五、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教学效果
  
  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等相比,联系实际的内容更多,作为即将完成学业的大学生,亟待提高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学环节更要加倍重视。然而,现在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达到几百人,实验课指导教师应该如何要求每个学生,全面执行所有实践教学内容,认真写出报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践课分成小班上,是解决学生人数过多矛盾的主要方法;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是解决实验学生人数过多的根本措施。应该多些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少一些验证性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寻求最后结果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实验室,自觉自愿地亲自动手完成实验,以此来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增加了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又有利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但是,需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合理安排课程的进度,又需要足够的专业教师。还要完善实验课的考核机制,促进教学任务的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期末单一的考试方式,采用综合评定方式。把学生出勤、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作业、课程论文、实验或实习的报告、实习口试或操作、期中或期末的开卷或闭卷考试等考核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分别占到一定的比例,既注重了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现阶段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多,对出勤情况的考察比较困难。包括课前全体点名、课前抽查点名、课堂提问抽查、固定听课座位、学生班干部协助考勤、随堂测试兼考勤、统计到课学生总数不足的班长课后上报名字等方法,为了作好学生考勤的管理,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变换考勤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一、由一个事例说起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事迹比比皆是,近期在网上和报纸讨论较多的是一明星母女资助上海水产大学一名贫困生的案例。在此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又担任了学生干部,开销变大,招致资助者的反感,并严厉指责了他,逐步使双方关系走向恶劣。这位贫困生也向某记者透露了此事,对此,人们给出了很多评论,大多数都是支持资助人,批评这位贫困大学生缺乏生存能力及独立自强精神。  随着高校招生、收费
一、高等教育的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合时宜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的。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每一个体在先天的潜能、性格、爱好、才能等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进入大学后,因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
一、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罗杰斯是杰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充分相信人的自我建设能力,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罗杰斯创造性地将“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理论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他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也可称为“非指导性教学”。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假设和原则,并积极地尝试和实践这种教学思想,取得了部分的成功。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教师深谙这样一句格言:“要
瑞典Trelleborg公司已研制成用于长距离运输的新式皮带运输机,它所需的连接时间短,不易腐蚀并降低了冲击,其疲劳性能也比 Trelleborg, Sweden, has developed a new belt c
目前,约有2000万美国人在人生中的某个时段为麦当劳工作过。对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份零工而已,没什么别的意义。可对许多成功人士来说,这段年少时的工作经历给他们留下了一生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构建世界众多符号的一种。语言用于交际世界由多种符号构成,语言是其中的一种。从符号学的视角探讨和研究翻译,有利于揭示语言符号的三大意义即指称意
本文对不同语言学家关于情态动词和情态意义的观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分析,其中怎样分类,以及二者分别与过去时态的关系是讨论的关键。笔者对我国中学生在情态动词
目前,新课改在全国很多地方已搞得轰轰烈烈。几年来,我们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引进了创新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于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经验和效果。    一、实施新课改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直接面对的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尤其针对的是我国传统教育以前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人的能力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的状况而进行的改革。它旨在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陈旧观念和方式
项目化教学法是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行的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来达到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是测试我国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无论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可避免的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毕业或就业联系起来,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或就业的参考。为此,摆在教师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在短期内熟悉适应四级题型并掌握一定方法﹑技巧和规律,通过强化训练使他们顺利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