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长支点,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hen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有些地方实行开卷考试已有多年的实践。从历年的试卷分析来看,既考查了学科的必备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渗透学科素养。从注重考查基础,到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考查。总之,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考查的方向。面对这一转变,一线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基于课堂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日常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源于生活情境,促进对必备知识的理解
  开卷考试其实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将学生从过去简单、枯燥的机械性背诵中解放出来,减少了对知识的识记和再认,于是有些学生产生了一种误解,片面地认为开卷考试最容易得分,只要在考试时翻一翻书就可找到现成答案,忽视了平时的学习,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从应对开卷考试来看,对学科“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尤为重要。不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双基”的掌握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而没有做到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对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梳理,形成知识模块,一旦考试中出现新情境且设问开放的题型,就束手无策。而且,开卷考试的试题材料新,题量也不小,在规定的时间内想通过翻阅书本应对考试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更加凸显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尽管开放性试题给予的开放性空间很大,但试题的答案往往是通过基础知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双基”的梳理、理解。
  二、构建“四题”学习,提升学生归纳能力
  何为“四题”学习?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课题、框题、标题及标题下需要学生归纳和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在每节课,我都会安排学生按照“四题”的要求进行学习。这样做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升了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以“总—分”的形式对概念、原理、观点、基础知识等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尤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立足教材,把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框与框的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能有效提升归纳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好这一课程的重要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第一,社会热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社会热点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可以挂钩?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成就是当前党和国家宣传教育的重点,它可以与教材内容结合的点有:坚持党的领导,科教兴国战略,艰苦创业精神,当代青少年责任感、使命感等。若能将热点问题与教材原理巧妙地对接并有机运用,就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实际生活的能力,就能做到有条有理地从多角度、多侧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植入活动教学,提升学生践行能力
  联系学生实际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觉悟,是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强调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有机统一。如中考试卷中的“你认为……”“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你是如何认识……”“你哪一条做得最好”等都是强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还在于内化和践行,还要提升价值引领,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的践行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应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前提,这是形成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加强学科必备知识的教学,为提高学生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时事热点,植入学习话题,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成长的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实施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得到发展,这样能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应该选择合理的作业布置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作业布置;形式  
【摘要】5G技术作为我国通讯行业前沿技术之一,正加速研发与应用。广播电视行业与通讯领域联系紧密,因此,有必要探索5G通讯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应用。本文阐述了5G通讯技术优越性,从技术角度探索了5G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应用,并提出5G技术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行业覆盖范围。  【关键词】5G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广播电视输传覆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摒弃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的、全新的课堂,深挖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内涵  核心素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影响。教师要将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核
【摘要】HDR也被称之为高动态范围,与高清技术相比较而言,HDR技术的量化色域扫描方式,帧率都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所以在智能设备被广泛应用和普及。在新时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必须要积极针对HDR技术提供更优质服务。保证HDR技术同时兼容不同设备需要。通过本文对HDR与超高清制作的兼容问题进行分析详细介绍,分析4K超高清HDR技术制作关键点,采取恰当解决策略,确保HDR技术能够大力普及与推广。  
问题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和训练解题能力,通过心理认知结构的变化,提高学习能力。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学能力有限,所以,在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印象是机械的、枯燥的,要不断地重复记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针对这种现象,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深度利用历史教材,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活跃历史
史料实证,即学生在获取多元化史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史料进行辨析与甄选,以“求真”“求实”的态度运用可靠史料,并致力于再现历史真实,解剖真实历史现象的一种素养与能力。在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呼声一声更比一声高的当下,高中历史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在优化教学策略,搭建史料实证培养平台的前提下,将核心素养全面地、润物无声地、细致地渗透于历史课堂中。  一、教会学生收集、查询、整理史料的有效方式  培养史料实证
【摘要】信息时代,媒体行业发展迅猛,诸多高新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其中。如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频率的提升就极大地改善了观众在收看广播电视时的体验与感受,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其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数字音频;嵌入技术;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时代,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来说,应当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因此,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