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课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重要环节。阅读后的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对知识加以内化和迁移,从而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该如何设计英语阅读课的后续活动。
一、以课文为基础的操练活动设计
1. 复述课文。课文复述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关键词提示法。教师可提取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进行复述。(2)问题提示法。根据之前的阅读学习,教师可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复述。(3)图片提示法。如果课文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展示课文中的几幅图片和个别单词,学生就能复述,但这主要适用于低年级教学。(4)转换人称复述法。即把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进行复述。(5)组员轮流复述法。如果课文篇幅较长的话,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让几个学生轮流复述,并进行比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择单一的复述方法,也可以将几种方式综合使用,这主要根据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通过这种阅读后续活动,既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记忆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融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改写的课文进行填空。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的语境、内容、语言等信息,适当改变文章的形式确定所需要填的词,并要求学生对改写的课文进行填空,这种课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新学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二、改变课文的操练活动设计
1.以课文为基础进行采访。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问答通常是师问生答的模式,其结果是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导致他们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通过Pair work或Group work进行采访问答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也可以帮助他们融入课堂角色,增加亲身体验感。学生在感到兴奋的同时,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对课文进行改写和缩写。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教师在对阅读课的后续活动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缩写。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掌握语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
3.设计海报或作品。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对喜欢的东西用英语进行描述,并以海报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三、以课文为基础的思维拓展训练的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英语课后续活动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口语也得到了锻炼。
2.正反辩论。辩论是对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考查。辩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才,并帮助学生学会用辩证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启迪他们的智慧。这正落实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
3.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是教师在阅读课的后续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调查访问中既可以由教师调查访问学生,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写一份总结报告,通过报告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4.故事续尾。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适用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阅读的后续活动还有很多,但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后续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活动要紧扣主题。阅读课的后续活动应该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教师在活动中要防止学生跑题或偏题。
2.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做到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
3.活动要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肯定的、鼓励的、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英语学习注入更多的激情。
4.活动时要把握好时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和展示,也要在活动中对学生加以适当提醒。另外还有些活动可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加以安排。只有这样,活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对阅读课的后续活动的设计,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有魅力。
一、以课文为基础的操练活动设计
1. 复述课文。课文复述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关键词提示法。教师可提取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进行复述。(2)问题提示法。根据之前的阅读学习,教师可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复述。(3)图片提示法。如果课文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展示课文中的几幅图片和个别单词,学生就能复述,但这主要适用于低年级教学。(4)转换人称复述法。即把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进行复述。(5)组员轮流复述法。如果课文篇幅较长的话,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让几个学生轮流复述,并进行比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选择单一的复述方法,也可以将几种方式综合使用,这主要根据阅读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通过这种阅读后续活动,既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记忆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融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改写的课文进行填空。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的语境、内容、语言等信息,适当改变文章的形式确定所需要填的词,并要求学生对改写的课文进行填空,这种课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新学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二、改变课文的操练活动设计
1.以课文为基础进行采访。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问答通常是师问生答的模式,其结果是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导致他们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通过Pair work或Group work进行采访问答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也可以帮助他们融入课堂角色,增加亲身体验感。学生在感到兴奋的同时,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对课文进行改写和缩写。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教师在对阅读课的后续活动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缩写。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掌握语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
3.设计海报或作品。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对喜欢的东西用英语进行描述,并以海报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三、以课文为基础的思维拓展训练的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英语课后续活动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他们的英语口语也得到了锻炼。
2.正反辩论。辩论是对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考查。辩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才,并帮助学生学会用辩证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启迪他们的智慧。这正落实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
3.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是教师在阅读课的后续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调查访问中既可以由教师调查访问学生,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调查访问。在调查访问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写一份总结报告,通过报告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4.故事续尾。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适用于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阅读的后续活动还有很多,但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后续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活动要紧扣主题。阅读课的后续活动应该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教师在活动中要防止学生跑题或偏题。
2.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做到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
3.活动要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肯定的、鼓励的、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英语学习注入更多的激情。
4.活动时要把握好时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和展示,也要在活动中对学生加以适当提醒。另外还有些活动可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加以安排。只有这样,活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对阅读课的后续活动的设计,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