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父亲在呼和浩特市制药厂设备科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出差。父亲每次从外地回家,我们兄妹几个都要去接站。每每看到身体健壮的父亲所带的行李是下车人流中最多的,我们都十分自豪。
当时还没有带轮子的行李箱,车站也没有电梯,行李全凭手提肩扛,因此出门行李多是很受累的事。父亲的行李中有一部分是公家的东西。由于当时还没有快递,铁路托运时间长,厂里的制药设备的零配件坏了,父亲在外地采购后,对一些急用的配件,只要不是太大、太重,他都是随身背回来。
有一次,厂里制药片的压片机的一个较大的配件坏了,父亲硬是从上海把这个又大又重的配件背了回来。母亲埋怨说:“公家的东西晚两天就晚两天吧,这么重的铁家伙也往回背!”父亲说:“一台压片机一年的产值几十万呢,晚两天厂里得损失多少钱!”
父亲的行李中还有一部分是给朋友、同事捎的外地产品。那时物资匮乏,托父亲捎东西的人很多,特别是捎皮鞋的尤其多。皮鞋占地方,还怕压,非常不好带,但不管是谁让捎,父亲都热情答应,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我们接父亲时,看到他大包小包地给外人捎了那么多东西,就说:“行李这么重,以后别捎了。”这时他都认真地对我们说:“人家张一次嘴也不容易,哪能不捎?”
除了这两样,父亲的行李中,就是给我们兄妹买的东西,以衣服和食物为主。那时,我们兄妹的穿戴都是父亲从外地给买的。每次父亲出差回来,我们兄妹都能从父亲的行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衣物。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节省,父母决定买一台缝纫机,由给我们买衣服,改为给我们做衣服。一次,父亲去上海出差时,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他硬是把这台由机身、机台、机头三部分组成,又大又沉的缝纫机从上海背回了呼和浩特。后来,母亲说:“家里添了这台缝纫机后,没少节省费用。”
大米也是父亲常背的东西。当时粮食定量供应,而且粗粮多,我们兄妹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为了让我们兄妹吃饱吃好,父亲一有去南方出差的机会,就要托人买议价大米,然后自己往回背。去南方出差的机会不是太多,为了多背大米,父亲专门做了两个大帆布提包,用一块大白毛巾拴在一起,一次能背100斤大米。记得最多的一次,父亲从南方背回了120斤大米。每次看到父亲的肩膀和背部被压得又红又肿,好几天都消不下去时,我们兄妹都会心疼地对父亲说:“大米这么沉,以后不要再背了。”他每次都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这算啥,这比以前在军工厂挑东西走山路轻快多了。”
1997年父亲得了重病,经过两次大手术,1998年因病情恶化再次住进医院。一天,我在医院陪护他时,看到原来身体健壮的父亲,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心里很痛苦。父亲安慰我说:“别看我现在病了,我的手劲还很大,不信咱俩握一下试试。”当我握着父亲那双十分瘦弱的手,想到当年这双手一使劲就能轻松提起百斤重物时,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当时还没有带轮子的行李箱,车站也没有电梯,行李全凭手提肩扛,因此出门行李多是很受累的事。父亲的行李中有一部分是公家的东西。由于当时还没有快递,铁路托运时间长,厂里的制药设备的零配件坏了,父亲在外地采购后,对一些急用的配件,只要不是太大、太重,他都是随身背回来。
有一次,厂里制药片的压片机的一个较大的配件坏了,父亲硬是从上海把这个又大又重的配件背了回来。母亲埋怨说:“公家的东西晚两天就晚两天吧,这么重的铁家伙也往回背!”父亲说:“一台压片机一年的产值几十万呢,晚两天厂里得损失多少钱!”
父亲的行李中还有一部分是给朋友、同事捎的外地产品。那时物资匮乏,托父亲捎东西的人很多,特别是捎皮鞋的尤其多。皮鞋占地方,还怕压,非常不好带,但不管是谁让捎,父亲都热情答应,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我们接父亲时,看到他大包小包地给外人捎了那么多东西,就说:“行李这么重,以后别捎了。”这时他都认真地对我们说:“人家张一次嘴也不容易,哪能不捎?”
除了这两样,父亲的行李中,就是给我们兄妹买的东西,以衣服和食物为主。那时,我们兄妹的穿戴都是父亲从外地给买的。每次父亲出差回来,我们兄妹都能从父亲的行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衣物。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节省,父母决定买一台缝纫机,由给我们买衣服,改为给我们做衣服。一次,父亲去上海出差时,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他硬是把这台由机身、机台、机头三部分组成,又大又沉的缝纫机从上海背回了呼和浩特。后来,母亲说:“家里添了这台缝纫机后,没少节省费用。”
大米也是父亲常背的东西。当时粮食定量供应,而且粗粮多,我们兄妹几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为了让我们兄妹吃饱吃好,父亲一有去南方出差的机会,就要托人买议价大米,然后自己往回背。去南方出差的机会不是太多,为了多背大米,父亲专门做了两个大帆布提包,用一块大白毛巾拴在一起,一次能背100斤大米。记得最多的一次,父亲从南方背回了120斤大米。每次看到父亲的肩膀和背部被压得又红又肿,好几天都消不下去时,我们兄妹都会心疼地对父亲说:“大米这么沉,以后不要再背了。”他每次都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这算啥,这比以前在军工厂挑东西走山路轻快多了。”
1997年父亲得了重病,经过两次大手术,1998年因病情恶化再次住进医院。一天,我在医院陪护他时,看到原来身体健壮的父亲,现在身体每况愈下,心里很痛苦。父亲安慰我说:“别看我现在病了,我的手劲还很大,不信咱俩握一下试试。”当我握着父亲那双十分瘦弱的手,想到当年这双手一使劲就能轻松提起百斤重物时,泪水再也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