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设置意义与开设形式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本文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意义,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两方面浅谈了如何做到“相辅相成”。
  【关 键 词】 活动设置;数学;小学;教学
  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意义与开设形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意义
  1.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
  2.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方面予以解释。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
  3.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会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4.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而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一)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的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的运用。
  (二)数学实践
  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的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
  (三)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程会仙. 小学数学教学导论[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 陈明玉. 让活动课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主旋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
  [3] 段文翠. 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山东教育,2013(Z1).
其他文献
【摘 要】分类讨论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年级、各学段教材以及各数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要充分结合集合思想进行渗透教学,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化分类讨论方法,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体现分类思想,在复习整理中充分应用分类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方法,形成分类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类思想;渗透策略  中图分
教师应灵活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并真正融于互动的课堂中。
总结了国内外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的评价指标及小麦需氮规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因素,提出了小麦氮素利用率提高的两条途径,即:(1)从小麦基因型入手,挖掘
焊接时,由熔化的焊材金属和局部熔化的母材组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叫熔池。液态金属会与各种气体发生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从而对焊件的性能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对焊缝熔池进行保护。  根据各种焊接方法的不同成型原理,焊接过程中对焊缝熔池的保护一般有三种:熔渣保护、气体保护和气—渣联合保护。  熔渣对焊接熔池起着机械保护作用,熔渣的比重一般轻于液体金属,高温下浮在液态金属的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离
原人教版代数第二册P156“想一想”中内容是这样的: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一、课内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都死磕书本的知识,尤其是高校中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是考试完后,就变得什么都不记得了,这就是知识没有同化吸收的结果,故其也就不能做到课内知识的外延。如果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建立课内引导知识迁移机制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灵活地进行知识点的转换,形成知识更加宽广的知识组织架构,从而形成广的知识网。在最近的研究表明,要想新旧知识能相互融合、迁移,必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