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作者详细记述了姜堰中学特级教师吉晨春的治学态度、教育思想和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治学严谨,孜孜以求,虚怀若谷,专业技术强,“学为人师,德为师范”的师德楷模形象。
关键词: 姜堰中学 特级教师 吉晨春
我拜读完吉晨春老师的三篇文章(《做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者》、《在英语学习中张扬个性》、《未来世界》),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一方面为吾师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她这份成就的取得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我一直想写点关于她的东西却始终想不到从何写起。吉老师特长众多,而自己学疏才浅、能力有限,生怕遗漏了什么,等到发稿时再想起的话,心中难免会留下遗憾。
吉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很干练。每当想起,我眼前总是浮现她朴素的衣着、平和的神态和快节奏的步伐。仰名师之名、慕名师之学。与吉老师共事六年,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从当初懵懂的楞头青成长为到现在学会开始对教育事业进行思考,对学生给予守望的成熟的中年教师。
首先要提及的是吉老师的博识。吉老师除了精通自己任教的英语专业外,对心理学、教育学也很有研究。她深知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施教者知晓中外,博识广闻,所以她阅读了大量中外古今书籍。与吉老师共事时,她是三多:教学理论读得多;教学杂志读得多;高品位作品读得多。她贯通中外历史文化,博学广览,多才多艺,掌握比较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懂得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有关知识,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能熟练运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教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毫不夸张地说,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方式——理论加实践。
吉老师的授课风格灵活独特,语言生动、幽默,“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讲解深入浅出,流利的英语口语和生动的情景模拟构建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领悟中得到成长。她不唯书而高于书,把看似朴素平淡的课讲得饱含哲理和知识,别有一番风味。她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要有充分的调研和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应该是每位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另外,知行合一可以解决学生急于求成和盲目地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使教学成为师生美好的艺术享受,以更好地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前不少老师在盲目跟风中失去了自我,“克隆”盛行,“拷贝”成风,让教学成为粗鄙的“模仿秀”和各种时髦“标签”的简单拼贴活动。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性,严重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失去专业自我的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曾有幸多次聆听吉老师的英语课,感觉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对所授的内容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所授的内容,使听者如沐春风。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举办读书论坛活动,让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如此氛围也熏陶着教师的专业和理论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规范。
其次,坚持学习,治学严谨。吉老师治学二十多年来一直十分严谨,令人敬佩。她坚持不懈地执着追求教育理想。尽管她的学术造诣很高,在泰州地区首屈一指,但她依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甚至甘愿到基础年级,为整个学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她虚怀若谷,不恃才自高,坚持和其他普通教师一样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研讨教学内容,探求教学发展,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区别。从她发表的几十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她深厚的学术修养功底。她还多次被邀进行高考专题讲座,具有相当的教学影响力。吉老师对教学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教学困惑或生僻的语言现象,并不轻易下结论,而是亲自找资料查字典,甚至对单本字典解释不完善不满意,而不放弃地去查找多种版本字典,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她平时也以平和的姿态和同事讨论,对待年轻教师更是积极鼓励,对于他们在教学上的困难始终给与足够和耐心的帮助,使得他们专业上能够迅速成长。一杯清茶、几本字典、一只红笔构成了吉老师一天生活的主旋律。尤为可贵的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吉老师,仍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还考取了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其在繁忙的行政、教学中仍然挤出时间学习,认真、刻苦的精神令人敬佩。她所教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而由她指导的英语学科竞赛,也有多人次获奖。这几年姜堰中学的英语教学能始终在泰州,乃至全省占有一席之地,毋庸置疑,吉老师功不可没。
再次,吉老师对考试有着充分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吉老师从长远的角度,敏锐地预见了高考英语的发展趋向。她认为,英语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英语学习本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活动,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享受,教育也不再是以前的一劳永逸的一次性教育或“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守成式教育,而应该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而这种教育则需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考试的本质,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2009年吉老师首先创造性地提出运用网络提高教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泰州故事网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描写家乡的特色,然后由教师批改后上传到网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和爱家乡的热情。同时,她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课堂上给与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提出以多种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注重其灵活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此加以独特的训练,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创造性的人格影响学生,将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巧妙地结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学为人师,德为世范。师德是教师职业真正传道授业之根本。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吉老师深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里的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技能、能力,更是要让他们在成长时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吉老师深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如果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有心理缺陷,将来可能成为有知识没思想、有技术没内涵的人。在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立志并存,二者结合方为人生完整之目标,缺一则不完美矣。所以,吉老师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还给许多性格上、情绪上有着不安因素的学生以无私的帮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办公室里,找她的学生总是最多的。她不仅和学生谈其学习上的疑点,而对于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的迷茫,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经常忙碌到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为学生的学业,更为他们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不灭的明灯。吉老师常因为忙于关照学生而无暇顾及自己女儿的发展,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吉老师耐心地为学生解疑答惑,而她的女儿则静静坐在一边做作业。这点在姜堰中学的百度贴吧里她的在校学生包括许多毕业生给吉老师的真诚留言就不难发现她的威望和受欢迎度。许多学生正是被吉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进而痴迷于英语并踏上了英语的殿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能做到这样的老师,在姜堰地区也是不多的。吉老师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而是领悟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真谛,实现了真正含义上的教师的质的飞跃。她在结合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使之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互相补充;她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入芷兰之室、与之化矣的境界。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间,早已融入了教育的滚滚长河中,吉老师一直以学习为舟,以坚持为帆,以科研为导向,自由地遨游在教育改革洪流中。
关键词: 姜堰中学 特级教师 吉晨春
我拜读完吉晨春老师的三篇文章(《做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者》、《在英语学习中张扬个性》、《未来世界》),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一方面为吾师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她这份成就的取得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我一直想写点关于她的东西却始终想不到从何写起。吉老师特长众多,而自己学疏才浅、能力有限,生怕遗漏了什么,等到发稿时再想起的话,心中难免会留下遗憾。
吉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很干练。每当想起,我眼前总是浮现她朴素的衣着、平和的神态和快节奏的步伐。仰名师之名、慕名师之学。与吉老师共事六年,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从当初懵懂的楞头青成长为到现在学会开始对教育事业进行思考,对学生给予守望的成熟的中年教师。
首先要提及的是吉老师的博识。吉老师除了精通自己任教的英语专业外,对心理学、教育学也很有研究。她深知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施教者知晓中外,博识广闻,所以她阅读了大量中外古今书籍。与吉老师共事时,她是三多:教学理论读得多;教学杂志读得多;高品位作品读得多。她贯通中外历史文化,博学广览,多才多艺,掌握比较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懂得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有关知识,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能熟练运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教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毫不夸张地说,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方式——理论加实践。
吉老师的授课风格灵活独特,语言生动、幽默,“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讲解深入浅出,流利的英语口语和生动的情景模拟构建学生学习的真实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领悟中得到成长。她不唯书而高于书,把看似朴素平淡的课讲得饱含哲理和知识,别有一番风味。她一直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要有充分的调研和实践,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应该是每位老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另外,知行合一可以解决学生急于求成和盲目地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使教学成为师生美好的艺术享受,以更好地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服务。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前不少老师在盲目跟风中失去了自我,“克隆”盛行,“拷贝”成风,让教学成为粗鄙的“模仿秀”和各种时髦“标签”的简单拼贴活动。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性,严重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失去专业自我的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曾有幸多次聆听吉老师的英语课,感觉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对所授的内容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所授的内容,使听者如沐春风。不仅如此,她还经常举办读书论坛活动,让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如此氛围也熏陶着教师的专业和理论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规范。
其次,坚持学习,治学严谨。吉老师治学二十多年来一直十分严谨,令人敬佩。她坚持不懈地执着追求教育理想。尽管她的学术造诣很高,在泰州地区首屈一指,但她依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甚至甘愿到基础年级,为整个学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她虚怀若谷,不恃才自高,坚持和其他普通教师一样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研讨教学内容,探求教学发展,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区别。从她发表的几十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她深厚的学术修养功底。她还多次被邀进行高考专题讲座,具有相当的教学影响力。吉老师对教学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教学困惑或生僻的语言现象,并不轻易下结论,而是亲自找资料查字典,甚至对单本字典解释不完善不满意,而不放弃地去查找多种版本字典,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她平时也以平和的姿态和同事讨论,对待年轻教师更是积极鼓励,对于他们在教学上的困难始终给与足够和耐心的帮助,使得他们专业上能够迅速成长。一杯清茶、几本字典、一只红笔构成了吉老师一天生活的主旋律。尤为可贵的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吉老师,仍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还考取了扬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其在繁忙的行政、教学中仍然挤出时间学习,认真、刻苦的精神令人敬佩。她所教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而由她指导的英语学科竞赛,也有多人次获奖。这几年姜堰中学的英语教学能始终在泰州,乃至全省占有一席之地,毋庸置疑,吉老师功不可没。
再次,吉老师对考试有着充分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吉老师从长远的角度,敏锐地预见了高考英语的发展趋向。她认为,英语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英语学习本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活动,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享受,教育也不再是以前的一劳永逸的一次性教育或“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守成式教育,而应该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而这种教育则需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考试的本质,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2009年吉老师首先创造性地提出运用网络提高教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泰州故事网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系统培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描写家乡的特色,然后由教师批改后上传到网上,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和爱家乡的热情。同时,她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课堂上给与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提出以多种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注重其灵活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对此加以独特的训练,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创造性的人格影响学生,将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巧妙地结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学为人师,德为世范。师德是教师职业真正传道授业之根本。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吉老师深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里的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技能、能力,更是要让他们在成长时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吉老师深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如果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有心理缺陷,将来可能成为有知识没思想、有技术没内涵的人。在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立志并存,二者结合方为人生完整之目标,缺一则不完美矣。所以,吉老师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还给许多性格上、情绪上有着不安因素的学生以无私的帮助,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办公室里,找她的学生总是最多的。她不仅和学生谈其学习上的疑点,而对于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的迷茫,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经常忙碌到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为学生的学业,更为他们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不灭的明灯。吉老师常因为忙于关照学生而无暇顾及自己女儿的发展,同事们经常能看到吉老师耐心地为学生解疑答惑,而她的女儿则静静坐在一边做作业。这点在姜堰中学的百度贴吧里她的在校学生包括许多毕业生给吉老师的真诚留言就不难发现她的威望和受欢迎度。许多学生正是被吉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进而痴迷于英语并踏上了英语的殿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能做到这样的老师,在姜堰地区也是不多的。吉老师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而是领悟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真谛,实现了真正含义上的教师的质的飞跃。她在结合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使之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互相补充;她的言传身教,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入芷兰之室、与之化矣的境界。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弹指一间,早已融入了教育的滚滚长河中,吉老师一直以学习为舟,以坚持为帆,以科研为导向,自由地遨游在教育改革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