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ytt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只重视分数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社会素质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讲了许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回头问,问了之后还是一知半解,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这不能全怪学生.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教学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作了一些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注重引导而非一味灌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灌输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任何解题公式和思路,而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新知识点的时候,常常是对相关的定义、公式进行一一介绍之后,给出对应的习题再进行充分地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讲授中死记硬背地接受新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充分地理解该知识点的意义,更谈不上运用该知识来解题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新的知识点,透彻地理解新的公式和定义,再让学生结合实例推导出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理解新的知识点.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对于方程何时有解,何时有一个解,何时有两个解,课本上有相关的公式,学生就算不理解,直接套用公式还是能解决问题的.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把公式一一介绍给学生,学生即使记住了公式也很快就会忘记,在练习到稍微复杂的题目时就更束手无策了.而如果从引导的方式入手,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简单的有一个解的方程,让学生算出答案后,再列出一个有两个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启发学生将方程变形后求解,这样得出的虽然也是同样的答案,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新知识点已经理解透彻,在做到稍微复杂的题目时也就得心应手了.学生课后做题时忘记了具体公式,也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介绍的思路推导,不必单纯地死记硬背公式.
  
  二、正确运用多媒体
  
  首先,应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板书.现今大量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把授课的提纲和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前制作成课件,边播放课件边对知识点作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有时间去慢慢消化、吸收,对于一些需要举例说明的题目,可以配合使用黑板板书,在黑板上写出题目的推理演算过程,引导学生用语言或公式表达出来,既巩固了运用到的知识,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按照课件内容一步步地“读”,学生通常“不知其所以然”,还是“一头雾水”,脑海里会不断地问“为什么”,势必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复习和理解,降低了学习效率.
  其次,没有必要“抄课件”.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讲一段课程后,留一段时间给学生去抄笔记,所以会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画面: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在忙碌地抄写,教师在讲台上看着学生无所事事.这种现象很不好,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应当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上,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重在听不在记,课件的内容可以课后再让学生共享.
  最后,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提高课堂互动性,设置问答,不能一味灌输,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每次下课前应预留几分钟来对该次课程的重点内容作个总结,抓住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主要是觉得太难,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关心他们,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这一点很重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对他们的成长不关心,或经常责怪他们,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偏见,害怕这位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对该老师任教的科目就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就很难提高了.
  2.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不想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反复地记住公式和定义,反复做题目,没有多大的兴趣.教师应尽量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加以研究和加工,使之成为生动有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且教师要热爱学生和关心学生,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愿学、想学,不再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自愿地为学习付出.
  3.抓住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好奇的年龄阶段,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教师可大胆设置些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利用书本上的材料,列举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题材,用生动形象的图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一题多变,可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例】 18.4g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设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根据每个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去看一些电视节目,而不要沉浸在肥皂剧中。那么怎样做到既轻轻松松看电视,又学到较多的地理知识呢?    一、从电视纪录片中摄取地理知识    这一类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走近科学》、《世界各地》等,素材丰富,生动直观。此类节目极高的收视率说明了观众的乐趣所在。南京有线电视台的《地理杂志》节目,节选了美国国家
水泥混凝土桥桥面防水粘结层破坏是导致桥面铺装早期破损的重要因素,防水粘结层设计的优劣对于桥梁的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江苏句容河桥改造工程的防水设计和施工,对环
我国的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从饮食习惯到节Et礼俗、地方方言等,这些都深刻地反映着当地的民俗文化。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能将民俗文化
柯西不等式在中学数学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应用包括证明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解方程,解三角形相关问题,解析几何学上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