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45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给予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变化情况和便秘的临床改善率、临床治愈率,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12和24周时,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和便秘相关指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便秘的临床改善率和临床治愈率,治疗后4周时分
【机 构】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结直肠病专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00698); 上海市崇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面上项目(CKY2022-28);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中心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04.99.18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45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给予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变化情况和便秘的临床改善率、临床治愈率,以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12和24周时,患者的糖尿病代谢指标值和便秘相关指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其中便秘的临床改善率和临床治愈率,治疗后4周时分别为57.8%和48.9%,治疗后12周时分别为62.2%和55.6%,治疗后24周时分别为66.7%和64.4%。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粪便菌群移植联合口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有效治疗糖尿病性便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ytic polysaccharide monooxygenases,LPMOs)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氧化酶,该酶在生物质酶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描述为生物质解构助推器。LPMOs与底物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催化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虽然关于LPMOs的研究很多,但真正投入到工业生物质转化中的却很少,这对它们的表达、调控和应用都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系统综述了LPMOs的发现与分类
<正>4月以来,中国因疫情多地封控,导致铁矿石、煤炭等好望角型船承运的远程航线需求低迷,拖累国际干散货市场连跌13个交易日,4月11日跌至2031点。但随着南美谷物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部分美国钢厂转向巴西等国采购炼钢原材料,以及埃及在小麦采购招标中接受了来自俄罗斯和保加利亚的报价,各船型市场需求得到提振,FFA全线上涨。
目的 探究基于品管圈活动下提高感染科患者传染病个人防护知晓率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9月—12月期间100例感染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感染科品管圈活动开始时间(2018年10月)为时间点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患者传染病个人防护知晓率影响。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个人防护知晓率从48.00%上升至96.00%;针对个人防护告知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中优、良占比分别为4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项目化学习的任务构建、跨学科学习、情境创设和多元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目的:探讨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和结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魔芋润肠复合膳食纤维0.54、1.08 g/kg组和首荟通便胶囊0.38 g/kg组。大鼠2次/d腹腔注射洛哌丁胺3 mg/kg,第8 d后,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2
<正>芜政〔202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现将《芜湖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科技进入加速发展期,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势头迅猛,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也随之兴起。互联网金融历经数十年,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逐渐走向成熟,发展业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渠道,而是通过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在支付结算、网络信贷、小额理财以及信用支付等各个领域推陈出新。如今,第三方支付与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边界已逐渐模糊,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无法避免的冲击,双方业
重视课堂主体参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为了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保障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课堂学生主体参与问题的研究,旨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L市X中学为研究样本,选取了该校初二年级的课堂及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