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深阅读,就是失去思考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调查显示,如今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5世纪一个成年人一年的阅读量。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如此方便地阅读和分享那么多信息,多到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我们无所不知,无所不会。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美国著名的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其著作《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明确回答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他认为,印刷图书让我们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从而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事实上,已有不少知识分子表达了对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时尚的担忧。所谓的浅阅读,我理解为只是一种快速获取资讯、浏览信息的过程,它大多是碎片化、零散化、不连续的内容,你很容易从一个链接点击进入另一个链接,无需入脑入心,不强调理解与吸收,而是我知道固我在。为了迎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有商业头脑的公司还专门请人精读畅销书籍后,将书中核心观点用极其精练的文字整理出来,让人即使没读过该书,也可以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这一产品居然市场反应颇好。可是,过度实用浅薄,这已经脱离了阅读的本义了,不是吗?
  浅阅读营造出的是一种信息极大丰富的错觉,因为许多信息不仅没有太大用处,而且甚至会让我们因信息冗余而陷入焦虑中。近两年来,不少网络大V宣布退出微博和朋友圈,原因就在于每天要处理和浏览太多的信息,以至于浪费了太多时间,让他们无暇思考。而大部分的人对此并不自知。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间精神的交流与对话,是对书中内容有思考、有咀嚼、有共鸣、有疑问、有反思的一个过程。通过专心阅读一本书,你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而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丰富人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这是我理解的深阅读。
  而事实上,目前浅阅读正在逐步吞食我们进行专注思考的时间,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贻害无穷。一个人没有了思考能力,将会丧失价值判断的标准,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个民族没有了思考能力,将会失去文化传承与精神力量的源泉。
  美国大学教授鲍尔莱恩认为,数码时代正在使美国的年轻一代成为知识最贫乏的一代人。因为手机、社交网络等工具传达的都是幼稚肤浅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看,鲍尔莱恩所说的就是网络时代沉迷于浅阅读的危害。
  如果说浅阅读是快餐,深阅读才是搭配恰当、营养丰富的正餐。快餐可以偶尔尝尝,如果沉迷其中,错把快餐一直当正餐,难免会营养不良。
  (选自《广州日报》2016年4月25日)
  赏析
  互联网时代,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时尚,却也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得年轻人逐渐失去思考能力。作者立足实际,从浅阅读的表现及危害谈起,与心目中的深阅读加以对比,给读者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作者注重用事实说话,尼古拉斯·卡尔的著作、有商业头脑的公司整理畅销书籍、鲍尔莱恩的观点,都说明了浅阅读的大行其道,应当引起人们反思。网络大V宣布退出微博和朋友圈的事实,则指明人们开始从浅阅读向深阅读积极转变的方向。文章结尾浅阅读是快餐,深阅读是正餐的比喻,形象说明了两者的关系,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王文炎)
其他文献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学从注重人文性向工具性倾斜的过程。本文从当前语文教学人文性重于工具性,学生只得“意”而忘“言”的现状出发,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语用策略,从真正意义上构建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家自荐理由:  这篇短篇小说,是根据一位青年的相亲经历创作而成。主人公余逢君是一个理想化的青年,是一个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的青年,父母给了他富足的生活,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对婚姻,对爱情充满理想化的青年。他是现实社会妈宝男的一个典型人物,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既没有太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有的只是自己对社会的美好想象。当爱情需要牛奶和面包,当婚姻需要门当户对,需要物质与精神都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因此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湮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作文选材角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选人之
你总是跟随着我、陪伴着我,我却忽视了你的存在,因为我当初一直认为你只是一条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不堪的小狗而已,压根就没想到你竟然能够成为我的知己!  记得我刚进入初中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还很不适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家原先养的一条灵巧而又漂亮的大黄狗突然离奇失踪。我这独家农户,可不能没有一条狗看家护院呀!果然过了不几天,爸爸不知从哪里带回了一只可怜兮兮的流浪小狗。瘦骨嶙峋,毛色灰不溜秋的,就
【示范引路二】  (2017年湖北襄阳题)  “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文章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梦》  剧本:《三毛全集: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林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这首小令描写了诗人在秋天漫游江边所见景物,景物随着作者的漫行而移步换形,诗人情感也在起伏荡漾。  “稻粱肥,蒹葭秀”,诗人起笔展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田地里的稻子和高粱结着累累硕果,肥大沉甸。江边蒹葭苍苍,颀长清秀,楚楚动人。在这片田野里,秋色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我们幸运地降临人间。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奋战。  为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  为子孙后代谋幸福。  我们知道,  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建立政权跨过万水千山。  我们在镇压反革命的枪声中鼾睡;  我们在“三反”“五反”的浪涛中笑喊。  我们在“反右”的呼喊声中玩耍,  我们在大跃进的烈火堆里寻欢。  我们在饥荒的年代里渴望馒头,  我们在“四清”的风暴中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那座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显得形单影只。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不弃。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  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的母亲对这个村庄
清人刘熙载说到文学创作时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  这里的“意”,指的是作品的主题、立意,这是贯穿全篇的中心。“笔”,指写作过程,即用艺术形象来表现“意”的过程。作家不可能无目的地进行创作,他们总是要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深切感受和理解的东西,通过某个问题,表达某种见解和某种态度。因此,主题、立意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和左右着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过程。  创作是一个过程。无论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