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灵魂深处的自省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小男孩一时高兴,居然把他的小狗“欢欢”带进一家严禁宠物入内的少年宫。小男孩一边走一边和“欢欢”说着话,一点也不知道这个规矩。当他走到三楼时,突然看到墙上“严禁宠物入内”的警示标语,他很着急。怎么办?他紧紧地搂住“欢欢”蹲在地上。这时迎面走来了少年宫的保安,小男孩低头等着“狂风暴雨”。不料,保安叔叔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笑着看了看他怀里的小狗,温和地问:“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小男孩低声回答:“它叫欢欢。”保安叔叔蹲下来,摸了摸小狗的头,微笑着说:“亲爱的欢欢,你怎么不懂事啊?我们少年宫是不准宠物带小男孩进来的。既然来了这次就不惩罚你了。请你记住离开时,一定不要忘记带走你身边的小男孩。”
  这位保安巧妙地运用了批评的艺术。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个男孩名字叫小雨。五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他乡,父亲外出打工。年幼的小雨只好跟着爷爷一块生活。由于爷爷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能很好地照顾小雨,小雨渐渐地就成了无人管束的“野孩子”。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成为出了名的“小混混”。后来爷爷为了培养教育好小雨,把12岁的他转到城里,寄养在姑妈家读书。
  在新的学校里,刚开始小雨确实老实了一阵子,过了一段时间,他“旧病复发”,仍然不好好读书。虽然已上了中学,但实际知识水平还不如一个小学生。在学校里他不是调皮捣蛋,就是打架斗殴、砸玻璃、破坏公物。许多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惩罚他,让他跑步、扫地、面壁、抄课文、出布告警告批评,还给过他记过处分,但都无济于事。
  有一天上午,上课铃响过,老师还没有来,同学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调皮的小雨把用鸡毛做的“毛毛虫”放到一个女生的衣领里,轻声说:“毛毛虫爬到你脖子里去了。”然后拔腿往外跑,没想到正好撞在来上课的晓东老师身上。那个女生被吓得哇哇大哭,使劲去抓脖子里的“毛毛虫”。由于用力过猛,脖子被手指甲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流了出来。女生哭着捂着脖子向晓东老师告状。
  看到女生脖子流血了,小雨也被吓傻了,愣在那里,心里琢磨着这次不知道老师又要怎样惩罚他。没想到晓东老师给女生包扎好伤口,笑着走到了小雨的跟前说:“听说你很会画画。今天你犯了错误,我就罚你在黑板上画一幅画来给她道歉吧!”
  小雨将信将疑地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是两只喜鹊在树枝上歌唱。他画得很好,博得了大家的掌声,就连那个被他欺负的女生也笑着原谅了他。而他却哭了,哭得那么厉害。因为,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为他鼓掌,为他喝彩,更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像晓东老师那样用罚画画的方法来批评他。
  后来,小雨变了,不仅发奋读书,努力学习,而且再也不欺负别人了。在晓东老师的开导下,他不仅爱上了书本,还迷上了画画。由于小雨坚持画画,功底深厚,后来考上了某高等美术学院。在大学里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品学兼优,再后来成为很有名气的青年画家。
  真正的批评,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
其他文献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研究不足;相关部门重视不够;课程开设专业程度低;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设施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冬、黄清江两先生在《文艺报》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三期发表了《施耐庵与〈水浒传〉》一文1。其中说:"施氏生在元朝中叶成宗元贞二年,死在明初洪武三年,三十五岁
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语言变得相对抽象化,再加上知识内容的剧增,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在进入高中后往往学不得法,容易造成成绩的滑坡。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才会有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得好:“大脑不是一
设 Q 表示四元数集合,Mn (Q)表示 n ×n 四元数矩阵的集合。对于四元数右线性映射Φ(A)=UAU -1或Φ(A)=UAT U -1:M2(Q)→ M2(Q),若σl Φ[(A ])=σl (A),则四元数酉阵 U 是实数矩阵。
本文讨论了分裂四元数矩阵的实表示方法以及分裂四元数矩阵方程AX~-XB=C解的问题,给出解的存在性并得到解析解,最后给出了求解的代数方法.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在各版本、各册中都编排一些历史性题材的课文,有的甚至以主题单元板块的形式出现。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这些课文有经典名著的节选,有千古传诵的故事,有个性鲜明的剧本……尽管体裁不同,但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触摸历史的脉搏,去领略古代或近代神州大地的历史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如何把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转化为自身教学的实际行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此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
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重谈此话题,未免有狗尾续貂之嫌。但在当今高考形势日益严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倒不失为一种应对高考的砝码。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中历史课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处处都体现着新课标的精神:从教材的图文并茂和提示语的第一人称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的主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不拘一格的课后习题中可以感受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从对阅读课外书的引导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大语文观……让我们以三年级上册的新课文为例,一起走近新课标,品味新意。  一、图文并茂,以“我”为主——孩子们自己的书  翻开课本,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