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立法调研,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联合采访组
  
  2007年3月23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就学前教育立法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浙江《幼儿教育》、上海《上海托幼》和江苏《早期教育》的联合采访。
  
  记者:杨司长,学前教育界十分关注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关注国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对此您有何看法?教育部在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杨进:我国的《宪法》总纲和《教育法》都对学前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作了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阶段。但这么多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前几年社会上提出的“教育产业化”观点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有些地方把学前教育全部推向社会、推向市场,甚至出现了大量卖幼儿园的现象,个别地方还把幼儿园改制成企业。学前教育没能被真正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来。
  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明确政府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责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单位或团体的专业工作者也都在多方奔走,呼吁制定我国的《学前教育法》。
  教育部也很重视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近两年教育部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一起进行了学前教育立法调研,目前正在开展《学前教育法》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专家组开展学前教育立法的前期调研,并已安排了调研经费。我们打算先行启动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项目:(1)《学前教育法》基本法理和法律框架的研究。(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3)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4)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前教育法制建设的比较研究。
  
  记者: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大家希望学前教育立法能对此予以规范和保障。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杨进:没有好的保障机制,各类教育都很难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需要大家来关注。我们要通过立法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经费的保障范围,进而建立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承担机制。如果把幼儿园全部推向社会,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就可能出现更多的“豪华幼儿园”“天价幼儿园”等。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那么学前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被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体系的保障范围。因此,我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得到财政部门的支持。
  至于教师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这说明幼儿园教师是中小学教师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就是中小学教师。遗憾的是,有些地方不仅没有把幼儿园教师列入教师编制,甚至不把幼儿园教师当教师看待。在有的地方,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还不如保姆。我们到一些地方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教师资格,有近一半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教师职称。学前教育立法中要解决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
  
  记者:“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哪些目标?
  杨进:多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的,从2001年全国幼儿毛入园率的35.9%上升到2006年的42.5%,基本上每年有一个百分点的提高;2006年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有84.73%(城市94.2%,农村83%)的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
  现在有人在讨论普及义务教育以后是应该先普及学前教育还是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个人认为应该将学前教育放在与高中阶段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
  
  记者: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之一,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您有何想法?
  杨进:当前国际社会对学前教育有这样的共识:“良好的早期保育和教育能很好地补偿由于贫困、种族、性别以及宗教等原因造成的脆弱和不利的生存状况,有效地促进社会平等。”因此,缩小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应该从学前教育抓起。
  农村学前教育是今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潜力所在。近期卫生部部长高强同志提出“村村都应建立卫生室”的倡议,我感到很受启发,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乡乡都应建立幼儿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呢?近几年,各地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如河北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全省170多个县已有110多个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目前全国农村中小学正在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有一些乡村小学和办学点有了闲置的校舍,这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带来了可能。
  现在大家还很关注流动人口子女及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应该向下延伸,延伸到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上。
  
  记者:在学前教育内部改革上,我们要关注哪些重大问题?
  杨进:这些年来,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就学前教育而言,素质教育的思想还要进一步强调和明确。我们总说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但教育质量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有些地方在教授幼儿速记法、办幼儿EMBA等,这就是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吗?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办正确的事,办正确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倡导以游戏为主的教育原则,但我发现许多地方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个别地方甚至把学前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年级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带。要求不到6岁的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这难以说是合格的学前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不是光对中小学教育而言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实施。作为教育部门,我们要努力办科学的学前教育,要科学地设计学前教育的各类活动,如果违背科学规律,就会把应试教育提早到幼儿园,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当然,这些现象也引发我们去思考学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还不够强,全国只有少数几个省市设立了学前教育处,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我们除了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学前教育教研体系的建设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记者:很感谢杨司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展望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并谈谈对全国幼教工作者的期望?
  杨进: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及召开了第六次“全民教育高层小组会议”,参会的各国教育部长对发展学前教育形成了以下七点共识:(1)不断扩大接受早期教育儿童的招生人数,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2)制定明确的综合性的国家早期保育和教育政策,将国家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政策作为整个国家教育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3)加强各有关方面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合作,特别是政府、地方社区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私营单位之间的合作。(4)建立综合性的全面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早期保育和教育项目,包括教育、健康、营养、社会服务和保护等。(5)强化面向妇女的扫盲和其他形式的非正规教育。(6)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关注性别问题,促进性别公平与平等。(7)提高早期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
  以上共识对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我们要从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教育需求的深入分析,特别要从促进社会公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角度,结合国际社会的新理念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希望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前期调研工作,能够在教育内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努力开创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采访后记
  杨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接受采访前,他仔细地询问和了解了我们三家杂志的发展情况。期间,还就学前教育专业媒体如何面向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家长发挥好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让我们倍感责任的重大。采访结束时,杨副司长风趣地对我们说:“虽然我学历较高,但有时做事还是有些乱,会犯错,我想可能是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的缘故吧!”一句玩笑,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前教育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走出杨进副司长的办公室,走进北京明媚的春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幼教工作者,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
  (瞿佳杰/整理 马方路/摄影)
其他文献
以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长令形式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9月1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郑增仪专门向新闻媒体解读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情况。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不断,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
良好习惯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很有道理的。实践证明,不重视习惯教育的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决不是社会所需要和满意的。但很多学校尽管全力进行习惯教育,结果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导致教育措施无法很好地落实。为此,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几年来,学校尝试通过学会标准
上班路上,几次看到班上男生小王和婆婆一起上学的场景:他边吃早饭,边蹦跳着走路,看到路上的小石子还不忘踢上一脚,而大概六十多岁的婆婆,则背着他沉甸甸的书包,并手拎牛奶跟在身旁……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有点惊讶,并随口说:“都读六年级了,书包怎么还是婆婆在背,你看看前面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自己背呢!”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没有作声,但也没有从婆婆那里接过书包自己背的意思。  第二次看到同样的
摘 要  红色研学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是从确立设计理念、构建内容框架、推进课程实施、研发评价机制等四大举措的闭环式行动。旨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卷入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研究和红色项目实践的亲身体验,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达到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红色研学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
摘要: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根植于传统文化。学校以校训为载体,通过校训解读、氛围营造、活动创设、理性反思等方式,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训;价值  作为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表述,校训不仅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练,亦是民族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缩影。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都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鉴于此,学校尝
袁德润在《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身体的教育意蕴再探——兼论具身视角下青少年校外活动设计》一文指出,与校内教育相比,校外教育以活动为主要开展方式,但“校外教育校内化”的现实困局导致活动主体的身体抽离,一定程度上造成校外活动的价值失落。校外活动在青少年具身参与意义上具有的潜在优势,“具身化”校外活动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肢体力量的活動为宜。肢体体验性活动注重肢体力量在活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周 欣 黄 瑾  上海市长宁教育学院 杨宗华  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 刘燕琳 陆宝娟 潘 烨    近年来,在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领域的内容比较容易综合,如社会、语言和艺术领域,但由于数学领域本身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它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综合比较困难。这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自2005年秋季开始,我们在上海市长宁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综合课程中
摘 要 道德的学校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温度是一个“隐喻”概念,要求根据教育场域中人的教育需求进行适时适度的变化,其载体是学校生活中的道德细节。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要合理利用道德细节这一温度调节器,坚持人本性和真实性、爱和平等性、道德性和反思性等原则,善于发现并准确判断细节的冷热程度,巧于选择并创造细节调节温度,师生共同在道德的学校教育中体验细节的温度并自觉将有适宜温度的细节传递给更多人,从而落
摘 要 针对区域班主任专业发展“内忧外患”的困局,通过多主体整合和立体推进,以区域支持组织和校本研修为路径、载体,激发班主任成长活力;整合专业发展资源,形成区域班主任梯队的合理配备,引领更多班主任走进优秀乃至卓越发展阶段。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区域支持系统;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2-00-04  班主任是学校的重要岗
2007年9月22~24日。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早期教育编辑部、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幼儿教育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幼教工作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建设和发展”。开幕式上,由浙江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友情出演的情景剧《教育,让生命灵动和绽放》彰显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