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恋的解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孔雀东南飞》这部作品,对其中的生死之恋进行了解析。其主要探索了爱情、婚姻和自由的关系,阐释了爱情和生命之间的艰难抉择,并研究了生命与爱情的意义所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生死之恋;《孔雀东南飞》;情感抒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恋人,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爱情。当时的人们对此事竞相传颂,表达了最诚挚的伤感。而这种真挚的伤感又化为了诗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了经典。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人们的情感为何给了这一对痴情的恋人?他们的悲剧究竟“悲”从何来?既然其为了爱情而双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那对于本诗的探索也就应当从爱情、婚姻及生命的关系展开。
  一、爱情、婚姻和自由的关系
  爱情虽然很美好,但并不一定自由,在我国古代尤其如此。一个人爱上了谁,或是被谁所爱,看起来仿佛都出于自愿,然而事实上并非是这样。即使两人真心相爱,也不一定能联结婚姻,更不一定能长相厮守。爱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悲情故事的产生。婚姻应当是爱情的归宿,而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以婚姻作为结尾。爱情好像是不具备阶级性的,两人可以冲破阶级的束缚自由相爱,但婚姻却不同。古时的婚姻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讲究门当户对。一个穷小子要想迎娶富贵人家的小姐,就无异于是痴人说梦。婚姻的这种阶级性给其增添了不少附加元素,比如外貌、财富、人品、背景、权势等。人们给爱情加上的这些阶级界限,使爱情变得越来越不自由,而不少悲剧也由此开始产生。对于婚姻,很多人都寄予了较大的希望和期待,乃至于产生各种苛求与斗争。如果这些苛求与斗争引发了不可规避的矛盾及冲突,那么相关的人们就会为此而付出代价。当然,其中最为昂贵的也就是生命的代价。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人甘愿为爱情献出生命。例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拉仁布和吉门索,还有便是焦仲卿和刘兰芝。[1]
  二、爱情和生命之间的艰难抉择
  生命与爱情之间的争斗,最终出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其以独特的姿态向世俗的人们发出拷问:在生命和爱情之间如果必须要作出选择,是为爱情舍弃生命呢,还是放弃爱情保全性命?人生在世会受到许多诱惑,比如前途、财富、功名利禄等,这些都可能诱使人抛弃爱情。如果选择了爱情,那就等于是作出了牺牲,最终也有可能会走向悲剧结局。如果选择了保全性命,或是追求功名利禄,那就等于选择了背叛。悲剧的爱情会赢来人们的赞扬、同情以及敬佩,而选择背叛则会引来人们的批判、嘲讽以及不齿。而不论是何种选择,最后都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其曾经存在的根据,并经由人们的各种艺术加工,表现在文学作品里。
  该诗是诞生于我国的最早长篇叙事诗,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民间流传。所以,该故事的悲剧性质可以说是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构成的,具有一定的民心倾向色彩。根据這一故事可以看出,婚姻的阶级性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就已产生。同时也可以说明,这种为了追求爱情而舍弃生命的行为,是人们心中一贯的追求。但反映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追求并不完全体现为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二人的反抗模式,而是诞生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方法。此外,通过本诗也可以看出,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和现实之间产生的差距,其中也不乏许多牺牲者的灵魂。[2]
  三、生命与爱情的意义所在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该诗使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为了爱情而不惜用自己的性命相搏,是一种敢于斗争的伟大表现。当跨越了千年的时间以后,人们再次重温这一段恋爱悲剧,就会发现这两位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实际上就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而得以维持下去的。所以,其深切地显示出了爱情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同时爱情也是人们生命意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人活在世上,不只是要追求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同时还要进一步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爱情正是这样一种价值所在,其相比于立德、立功、立言之类,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并在某种程度上升华了人们的价值观。自此,人们的审美需求开始超脱了物质层面的束缚,并逐步朝着精神世界发展。[3]
  本首诗歌中,关于爱情和生命的抗争结局,不但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生命和爱情的认知已经到了较为崇高的境界,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爱情时所呈现出来的勇气。不仅仅是生命值得人们全心全意地珍惜,而为了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也可以毅然决然地放弃。而这种放弃,有时候反而是对生命尊重的表现。因为如果一个人要抛弃尊严,毫无意义地苟活一生,不如带着对生命和爱情的期望而逝去。这并非是对于生命的漠视,反而是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之后所产生的更高境界的选择。
  结束语:
  关于《孔雀东南飞》中的生死之恋,两位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和追求。从该诗中可以看出,生命并不是人活在世上的唯一追求。而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寻找到有价值的东西,人的生命才能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林宗正.抒情下的叙事传统:《孔雀东南飞》的聚焦叙事与书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6):20-33.
  [2]付安,许广州.诠释与衡定——《孔雀东南飞》百年研究综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1):79-85.
  [3]陈纪然.东南孔雀飞何远——论《孔雀东南飞》的远离意蕴[J].北方论丛,2013,(06):4-7.
其他文献
摘 要:丹纳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一书中,把艺术的盛衰与社会原因相联系,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认为种族、环境和时代是决定艺术文明状况的三个因素。时代精神是一种诠释艺术史的新视角,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利用丹纳的理论观点分析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折射出时代精神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丹纳;时代精神;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宋林
摘 要:电影《广岛之恋》作为一部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通过叙事语言的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本文从故事主题的多义性——记忆与忘却,分析了《广岛之恋》所蕴涵的现代主义电影特点。  关键词:广岛之恋;记忆;忘却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1959年,法国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的大赢家。在这个法国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研究”(项目编号:YZWH16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彝族拥有大量的史诗,包括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等。每部英雄史诗叙事主题范畴略有不同,以《支格阿鲁》英雄史诗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其英雄“阿鲁”奇异诞生与成长叙事主题、英雄“阿鲁”与各种灾难征战叙事主题、英雄“阿鲁”婚姻家庭相关叙事主题和英雄“阿鲁”死亡事
摘 要:朱鸿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并身兼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和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以散文写作见长,截至目前,已经出版散文集20余种,荣获过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朱鸿散文朴实、真诚、大气、睿智,人文性、学术性、艺术性俱佳,弥漫着不俗的艺术气息和品位,是秦地文化大散文的代表。  关键词:朱鸿;文化;散文;人文;学术;思想  作者简介:魏敏(1977.6-),女,陕西咸阳人,讲师,主要从
摘 要:《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品之一。文中的辛克莱初遇少年时代的彷徨,而他选择跟随内心的声音,在德米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真实的自己。他走向一条通往自己的道路,随着灵魂的摆渡人到达了彼岸。与书中人物对比审视,其实多数的现实人都在少年时通往了一条与辛克莱截然相反的道路,而当初的少年们,其实都曾是明朗、真实的模样。我们究竟是该踏上那条充满险恶的道路,还是穿上遮羞的衣袍?  关键
摘 要:弗朗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著名的德语作家之一,他身为一个犹太人,深受犹太文化的影响,犹太人的集体无意识给他的作品打上了烙印。本篇论文以卡夫卡的著名小说《司炉》,也就是他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的第一章为例,探讨了卡夫卡隐藏于文本之下的犹太情结以及卡夫卡犹太文化传统影响下的原罪观。  关键词:卡夫卡;司炉;犹太;原罪  作者简介:杨雪(1987-),女,汉族,四川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在读,研
摘 要:在金行征導演的纪录片《消失在黎明前》中,关于身体形态的表达无疑构成了一套隐秘的欲望话语装置体系,无论是在山野间繁密生长的植物、还是在浓草中疯狂媾和的动物抑或是片中老人无声而静默的身体动作,都构成了多重身体景观的指认。在某种程度上,金行征利用强烈的纪实性效果构置了一种叙事形态,而这样的叙事模式在电影中实质处于被架空的属性,这正是《消失在黎明前》鲜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纪实镜像;身体形态;
摘 要:此文从会话结构角度出发,以美剧《绝望主妇》三对夫妻间的冲突话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话轮转换、邻接对、话语修正,可取结构四个方面探究夫妻间冲突话语的模式。研究表明,夫妻间冲突语的产生是由于话语违背会话的自然结构,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模式:打破邻接对,采用不可取结构,不正确的修正,打破换轮转换规则。  关键词:会话分析;领接对;冲突话语  作者简介:安建润(1991.11-),籍贯:甘肃兰州,单位
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不顾父母的阻拦毅然地选择出海,后来在海上遭遇海难被冲到了荒岛上。通过描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遭遇,最终获救的故事,体现了人物性格决定成功的道理。从鲁滨逊的态度、选择上能够发现他是一个具有执着性格并意志坚定的人。本文的论述主要是从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性格,分析性格对成功的影响,探讨其身上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精神。  关键词:鲁滨逊;
摘 要:贾母是《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的主线,她出身高贵、阅历丰富、品味高雅、才智过人,她慈祥、仁爱、宽厚、善良。但她并不因年事已高而善得糊涂,她洞见一切,对于危害贾家利益之事,予以坚决的阻挡与扼杀。本文试从贾母的性格、形象,她对宝玉、黛玉、宝钗的情感倾向的变化以及她对宝玉婚姻的安排来看他在贾家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贾母形象;婚姻安排;树的象征  作者简介:漆伦红(1991.3-),女,汉族,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