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该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8710310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米安·彷徨少年时》是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品之一。文中的辛克莱初遇少年时代的彷徨,而他选择跟随内心的声音,在德米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真实的自己。他走向一条通往自己的道路,随着灵魂的摆渡人到达了彼岸。与书中人物对比审视,其实多数的现实人都在少年时通往了一条与辛克莱截然相反的道路,而当初的少年们,其实都曾是明朗、真实的模样。我们究竟是该踏上那条充满险恶的道路,还是穿上遮羞的衣袍?
  关键词: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真实自我;该隐;阿布拉克萨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3
  我们活着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究竟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怎么活?关于人生的困惑使少年的彷徨在阴郁的日子里逐渐成为让人沉沦的毒药,却也是给他带来星辰黎明的新世界的入口。其实不是说这个世界究竟怎么样,而是我们活得让这个世界变得怎么样。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看似活得潇洒随意,但是从内心深处打量自己,束缚的枷锁比比皆是——环境、身份、熟悉的人。与其说大多数的我们活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如说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角色已经固定,剧本已经完成。我们心照不宣地互相对出看似偶然的话语,实则只是念响早已经印在剧本上的台词。究竟我们活着所成为的我们是我们真正想成为的我们,还是别人想看到的我们?
  一、世界的真实性
  我们活着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关于世界,答案似乎并不是唯一的一个。每个世界之间仿佛有着透明的界限,不同世界的人们防止踏入另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哪怕一步,都感到不适;或者,至少在恰当的时候必须踏进恰当的世界。光明与黑暗是并存的,只是身处于光明之下的灵魂脆弱得禁不住黑暗;黑暗中藏匿的影子也禁不住暴晒,于是,似乎人们形成了一种默契——我是光明的,你是黑暗的,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即便当我偷偷踏入黑暗的时候,也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
  世界上有光明的角落,或許是家,教堂,学校——尚显稚嫩的学生和一群可爱的老师们活在光明辉煌的象牙塔里默默地耕耘属于他们的小小世界;但世界上同一时间里,不同的角落,或许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或许是中东的某片战场,斗殴,谋杀,贩毒交易同时进行。我们的脑子里难以想象可爱的老师们出现在毒品交易的现场,课堂上的孩子干起谋杀犯罪的勾当——他们本应该属于光明的一方;我们也难以想象大毒枭在学校教书,杀人犯唱响圣歌,光临教堂——他们应该待在黑暗的角落。当人的灵魂交替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中时,人会不自觉地加以掩饰。
  这种想法或许和我们自幼的教育有关,我们的教育是如此正派,如此辉煌,知识的宫殿壮丽宏伟,而与阴暗污秽格格不入。孩子们自幼被包围在一派正气与光明之中,成长路上,他们或许从未经历过黑暗。当然亦如我们的老师们,可爱的职业赋予他们一方沃土。小小的校门阻挡了社会纷扰,阻挡了污秽罪恶,留下他们与孩子;留下知识与阳光。当然,圣洁的知识里怎么会有污秽呢?美妙的定理,简明的数字,道德的文字,歌颂美德,赞扬品质,这似乎是天底下最为温柔的保护;却也成了天底下最为完美的谎言。
  难怪孩子们难以看清,天真可能并非他们的过错,毕竟他们活在与自己同类的人当中,自然以为全天下的人都这般光明。可当孩子们真正踏足从未经历过的黑暗时,灵魂的压抑、道德的束缚无不侵蚀着原本光明的灵魂,似乎世间最为纯净的东西受到了不堪忍受的玷污。
  然而我们活着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它有着我们所歌颂的“柔和的光泽、干净的双手、愧疚与告解、爱与尊敬”,但我们不可否认,它也同样存在着“丑闻和谣言;屠宰场、监狱、醉汉、骂街的女人”——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光明与黑暗的统一体。然而人们却总是歌颂着光明与高尚,甚至希望有一天所有黑暗都能消退,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欺骗?于是,人们开始不敢正视自己身上的另一面,仿佛那是让人堕落的源泉——“那段时日,我的精神状态几近错乱。在宁静有序的家中,我仿佛一个幽灵,活得战战兢兢、忧心忡忡,对他人的生活置若罔闻,时时以自我为中心。”
  正如辛克莱所述的“光明的世界”与“黑暗的世界”,两个世界看似对立,但实际上他们从未分离。从最初踏入克罗莫的威胁;到青春期的觉醒;再到阿布拉克萨斯的信仰,这才是真正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我们——既光明又黑暗;既是星辰又是尘埃。
  二、该隐的记号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我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活着?是胜利者?失败者?统治者?卑微者?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重要的是你所活着的姿态是否是你想要活着的样子。该隐是圣经故事当中的弑亲者,他自然成为了人们所要批判的对象。然而辛克莱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这样古老的故事总是真实的,可是人们讲述和解释它们的方式却不一定真实。简单说,我觉得该隐是一个很出色的人,可人们因为恐惧他,才为他编造了这样的故事。”该隐是否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尚且不论,但至少他是一位敢于冲破世界的人。德米安与“我”都是拥有该隐的印记的人,他们所拥有的印记,是他们所活着的灵魂姿态——真实的自我。该隐的记号与他们而言,更是勋章,拥有勋章的人们不应该恐惧胆怯,而应该正视并勇敢。彼时的辛克莱正遭受着克罗莫的威胁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与德米安,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同别人不同的超凡的气质,所以受到非议与猜测。
  德米安帮助“我”解决了克罗莫的麻烦,至此,“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个光明的世界里。然而,这个世界上会有无数个辛克莱,也会有无数个克罗莫。人生的道路不应该由在路上的某个卑微的陌路人所决定——路就在脚下,我的每一步踏下都坚实地感受到大地所传递出的力量,我的方向也只有我的步伐能够决定。此时正行走在光明道路上的人们,或许哪天亦如辛克莱一样,行走到了光明与黑暗的边缘,或许产生了对于另一个世界的恐惧。但事实却是——“你根本不应该怕任何人。如果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害怕,原因就是害怕的人承认了前者的权力。”   该隐的印记不是对天之骄子的证明,它所反映的是人的自由意志。活着的姿态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解脱束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所要破除的却绝不仅仅只是往日的那些小小威胁,小小胆怯。它还来自未来尚不清晰的道路,此时的它尚且大雾弥漫——“啊,今天我知道,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通往自己的道路,既不是别人的道路,也不是群体的道路。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弱小,因为胆怯,所以渴望寻找自己的同类,在自己的集体里获得一份卑微的归宿感。在这个集体中,自我的意志能够放大化身为集体的意志;同样的集体的意志也将融入到自身的意志当中。然而,这些却不曾是真正的通往自己的道路。所谓合群,不过是弱者为了屏障所创制出的欺骗的语言,将一群人作为自己藏身的栖息地——这终究是一群丢失了该隐记号的人们。正如文中的皮斯托利斯——那位可悲的乐手,他一心着眼于过往的历史,模仿那些古老传统的习俗,却没有力量往新的方向迈出一步。所以他不同于德米安,他没有该隐的记号。
  随波逐流在浪潮之中无疑是一件省力的事情,我们中的很多人也很乐意去这么做。在浪潮中,化身为巨浪潮头的一滴水,可以给自己无上的安全感。可当我们回望四周,心中却不自觉产生冰冷与恐惧——我是谁?我在哪?四周竟全部都是一样的面孔——在无数的浪潮中,我找不到自己了。
  我是谁其实很好回答。我怕什么?我想要什么?这就是我。这当中或许有光明的,有黑暗的,甚至于不可告人,却真真实实,毫不含糊。辛克莱恐惧着当时的克罗莫,渴望回到最初那个光明的世界,这就是他。他隐藏着在他看来不可告人的,龌龊的秘密,但是走向自我的道路上必须要克服这些恐惧。事实上,这些恐惧也并不需要遮遮掩掩。我们为什么不能坦坦荡荡的接受自己,接受光明与黑暗的统一呢?
  当辛克莱遇到极端的禁欲主义者克瑙尔,心中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克瑙尔将人性深处的欲望看作是最为不可饶恕的罪恶与肮脏,甚至因为自己实在无法克服而想要自杀。他正是一心渴求着绝对正直光明的世界,却否定自己身上所存在的欲望,千方百计想要把它从自我剥离出去。他毫无疑问的在通往自我的道路上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缺点与弊陋并非不可饶恕的罪孽,而成长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跨越过去,走向通往自我的道路呢?
  或许不是人人都像克瑙尔一般极端,但大家都达成默契,闭口不谈,企图掩饰自我的丑陋,我们一同穿上光鲜亮丽的衣着,展现出靓丽光明的面容,遮住难以启齿的羞耻。骗了谁?不过是骗了自己罢了。我很完美,没有污秽,世上竟找不出比这更讽刺的谎言。
  三、阿布拉克萨斯
  “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文中所提到的阿布拉克萨斯,就宗教而言,他是一个独特的神灵——“这个神灵象征着神圣与恶魔的结合”。而我们都是在蛋壳中的鸟,我们所要做的,是冲破蛋壳,飞向阿布拉克萨斯,即飞向神圣与恶魔的结合。
  辛克莱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遇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这是德米安又一次地给与他人生的指引。当人站在人群当中时,会有一种错落感,似乎有一瞬间,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世界上不知所措。别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都那么明确的奔向所谓的终点,可自己却对方向一无所知,四处徘徊。——“他们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来达成,也知道这将会带给他们何种优势。然而我办不到。我将来或许会这么做,但我从何知道呢?也许我还得寻觅,继续探索好几年,最后一事无成。”少年的彷徨使他在此刻格外孤独,但他无法停下脚步。
  阿布拉克萨斯的神谕既可以指看似彷徨的远方,却也可以是近在咫尺的自我。辛克莱决心冲破世界的笼子,走向阿布拉克萨斯的过程,却也是走向自我的过程。然而在书中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人在出生时,必然就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必然也就有自己存在的职责。看似每个人的职责都不尽相同,但这只是表象,最为本质的职责,是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一个随意的命运,而且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的生活”。那么,一个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通往自我命运的那一条道路,在那条道路上,表现出来的风景则是千姿百态的——可以是教师、传教士、神父,也可以是个浪子、罪犯。
  当到达终点的灵魂姿态所呈现出来的,必定是截然不同的境界,无法用言语表述的蔓草斜曛、独听桓筝的潇洒——那是一种可以直面内心最深处,最黑暗的生命新姿态,往昔的罪恶、龌龊、肮脏在那种新姿态的审视之下或许只是换来嘴角轻轻地上扬,那里的风景必然明亮且充满魅力。
  但这终究是一条充满险恶的道路,它意味着有一瞬间,灵魂深处对自己深深的厌恶,甚至是不堪忍受而走向自我终结。过去那些不算美好的阴沉回忆必然会在最底下的深渊无数次的呼啸喧腾,肮脏的灵魂仿佛有一刻是千夫所指,众矢之的,那些过去最不可见光的秘密就将暴露在最为耀眼的阳光之下。颤抖、恐惧、彷徨,想必是那时合理的反应。而这种痛苦,或许正是许多人宁愿对丑陋加以掩饰而不正面直视的原因之一,毕竟能真正达到最后的终点,找到阿布拉克萨斯神谕的人又能有几个?
  而在小说中,辛克莱无疑是个幸运的少年,他在这条深渊在侧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摆渡人——不论是幼时的德米安,还是后来的那个可爱的音乐人,亦或是亦正亦邪,美丽端庄的夏娃夫人。在他即将堕入深渊的时候,总有人出现拉他一把,引导着他,一步步走向阿布拉克萨斯,一步步走向最深处的自己,走向华枝春满,走向天心月圆。他没有走向死亡,没有走向终结,但是他的灵魂得以重生,获得了仿佛将死之人对于生命的淡然境界。
  四、我们都是该隐
  每个人都会历经少年,每个人都会经历少年时的彷徨。我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的命运,伴随着我们出生的该隐记号,在年少时或许能够换来热血的冲动,会有不顾一切的渴望,然而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多数的我们,却早已将该隐的记号丢失在来时的路上,指著那些额头前记号闪闪发光的寻找神谕的人们,成为嘲笑该隐的世俗者。   辛克莱有德米安,但我们呢?在我们行走的路上,我们的德米安在哪里?有谁能够在我们跌入深渊之前拉上一把?
  不得不承认德米安是个有魅力的人物,他有着成熟、冷静的思考,有着灵敏、聪慧的头脑,有着出众、俊秀的外貌,但,究竟谁是德米安?书中表现的他,是辛克莱的守护神,是引导者,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与辛克莱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他是德米安,但他又何嘗不是辛克莱?
  其实德米安一直都活在辛克莱的深渊里,因为他就是辛克莱想要成为的模样,那是未来的他的影子,辛克莱渴望坚强,渴望冷静,渴望成熟。德米安就仿佛是一个已经踏入终点的自己,在遥远的彼岸对着还在苦苦攀登的辛克莱热情挥手,“朋友,就快到了,我在等你”,辛克莱走向了自己,在他的世界里,德米安就是阿布拉克萨斯,在他到达终点的刹那,他就成了德米安,他们再无任何差别,融为一体——“我只需要俯身去看,便可看到自己,它已经完全像他了,他,我的朋友,我的引导者”。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德米安,都有自己的摆渡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渴望成为的样子,只是那样需要我们脱下外套,卸去伪装,直面不可见光的那一面人性。为什么德米安是个有魅力的人物,因为它代表着每个人的渴望,是每个人心中最后完美、明亮的样子,那是一种雨过天晴的明媚。
  小说里辛克莱与德米安的关系不禁让我联想到《搏击俱乐部》中杰克与泰勒。泰勒是杰克的阿布拉克萨斯,而杰克也是一位拥有该隐记号的人,杰克在泰勒的指引下建立起搏击俱乐部,他得以宣泄、自强、勇敢,一步步走向内心真实的自我,并且他同样在最后到达了终点,属于他的该隐记号熠熠闪光。
  其实出生时的我们,都是该隐。我们中的部分,选择遵循该隐的记号,不顾旁人的眼神,一路走向通往最深处的阿布拉克萨斯;我们中的另一部分,在行走的过程中不堪重负,选择抛弃该隐的记号,穿好遮羞的布匹,看似淡定的与同类交谈,仿佛永远行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却对片刻的黑暗惊慌失措;另外的我们,携着怨念与罪恶,跌入深渊的底部,至此永远行走在黑暗里,再也不得重见光明。
  黑塞说:“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这的确是一条充满惊险的道路,稍有不慎,便难以重来。但我们可曾甘心,就这样远离阿布拉克萨斯,甚至有一刻,我们离那层世界的壳膜那么近,难道我们要转身离去吗?每个人的存在必有合理性,命运在哪里,自我便在哪里。
  我们都是该隐,若想欣赏明亮而充满魅力的风景,便只有通过那条最为危险的道路。但是别怕,路上还有德米安,还有我们额头上的该隐记号,还有远处的阿布拉克萨斯,一定还有一群与我们同行的路人。
  我们都是该隐,我们约定,一起走向宇宙间最为壮丽的白昼,希望最后,不要只影独行。
其他文献
摘 要: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宰,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皇帝,掌管着世间的一切,只不过一个神,一个人。他在奥林匹斯山上的最高点,坐在高高的精致的宝座上,俯瞰着世间万物。他是众神之王,世间的主宰,是世间的顶端,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利和力量。但是他的形象却不是那么完美,他仿佛凡人一样,有着嫉妒,悲伤和爱情,但是他却有许多的情人。本文这次从宙斯一方面形象——好色出发,分析一下其人物形象。  关键词:宙斯;古希腊
项目课题:江西省省党建课题项目,编号:JXGXDJKT.QN-201524,项目负责人:舒展。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各级党组织应从面临的新问题入手,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为了让学生党员能更全面地发展并发挥模范作用,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
乳牛在圈里磨着牙槽  小草吐着温润的舌头  花儿张开惺忪的睡眼  树木倒长着血脉  成长和更迭  与你的身份相关  与你的形态和心跳类比  你这一生奔跑的孩子  风的发丝  云的秀眉  雾的姐妹  鸟的鸣唱  坦荡的胸怀  宽广的肠胃  酿一坛酒尘缘难消  煮一盞茶清香四溢  有时在冬的花园  看的到秋天后的爱情  凝结的笑容  越来越透明的哭泣  有时候感受到  你犀利的决心和深刻  思想深入地
在兩次剧痛的间隙  两阵风沙间的花香  两块浓云间的蔚蓝  趴着仰着侧着撅着  怎么也不是也不行  熬过今天就是明天  目光如磨钝的钻头  一次次在纸上出演  滑倒与站起的游戏  肉体是昏暗的宇宙  灵魂是深处的雷电  生命不息滚滚向前
摘 要:《自深深处》是奥斯卡·王尔德批判现实的重要作品,作为一位社会上层的艺术家突然被投入监狱,王尔德所受到的落差在文中倾泻而出。除了普通人的真实脆弱和无助之外,凭借自身多年唯美艺术积淀实现了与残酷社会现实的碰撞,激荡起文学史上的独特浪花。  关键词:王尔德;《自深深处》;唯美主义  作者简介:侯卓琪(2000.11-),女,河南省安阳市人,现为安阳市一中高二在校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我知道你來过  在那个清瘦的秋天  你用饱满的爱填满了空荡的苇塘  弥漫的秋风吹着我的经脉  波光潋滟,划出细细的疼  我要用风的速度漫过所有的山川、河流  去追逐你的身影  我要在蒹葭的水岸等你  潇潇秋水  唱一首离歌  那个寻找丹顶鹤的女孩  却从未走远  我知道,你来过  你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我的长发  我也为你摇曳翩舞  芦花轻扬  对你的思念竟如此的悠长  那晶莹的露珠是你的泪水  那淡
摘 要:丹纳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一书中,把艺术的盛衰与社会原因相联系,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认为种族、环境和时代是决定艺术文明状况的三个因素。时代精神是一种诠释艺术史的新视角,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利用丹纳的理论观点分析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折射出时代精神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丹纳;时代精神;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宋林
摘 要:电影《广岛之恋》作为一部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通过叙事语言的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来折射战争的可怕与忘却的重要性。本文从故事主题的多义性——记忆与忘却,分析了《广岛之恋》所蕴涵的现代主义电影特点。  关键词:广岛之恋;记忆;忘却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1959年,法国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的大赢家。在这个法国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彝族史诗叙事程式研究”(项目编号:YZWH16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彝族拥有大量的史诗,包括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等。每部英雄史诗叙事主题范畴略有不同,以《支格阿鲁》英雄史诗为个案研究对象,分析其英雄“阿鲁”奇异诞生与成长叙事主题、英雄“阿鲁”与各种灾难征战叙事主题、英雄“阿鲁”婚姻家庭相关叙事主题和英雄“阿鲁”死亡事
摘 要:朱鸿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并身兼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和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以散文写作见长,截至目前,已经出版散文集20余种,荣获过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朱鸿散文朴实、真诚、大气、睿智,人文性、学术性、艺术性俱佳,弥漫着不俗的艺术气息和品位,是秦地文化大散文的代表。  关键词:朱鸿;文化;散文;人文;学术;思想  作者简介:魏敏(1977.6-),女,陕西咸阳人,讲师,主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