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体振动与噪声响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健康状态评定模型

来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曲线占比较高,且曲线半径相对较小.准确评估曲线健康状态,对合理利用维修资源、优化安排维修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 一种新的曲线健康评定模型,利用车体的振动与噪声响应检测数据,构建状态评定指标体系,确定曲线健康指数.该评定模型可实现曲线健康状态的实时性准确评定.通过北京地铁1号线的实际检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曲线健康指数可用以全面评定曲线健康状态,能够满足现场管理需求.
其他文献
快慢车组合运行可以较好地适应市郊线路客流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为研究快慢车模式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结合快慢车模式运输组织的自身特点以及扣除系数法的思想本质,定量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通过能力的扣除系数取值,提出了基于扣除系数的快慢车模式下的市郊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对不同越行次数、越行地点和停站地点等因素下的通过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
主要研究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分析、基于状态的维修模型以及维保策略优化.在获取地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故障数据的前提下,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重要度的辨识方法;在周期预防性维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状态的维修模型进行针对性优化,实现风险与成本双目标优化的目标,改善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关键部件薄弱环节.
对于运能运量矛盾突出的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网络多条线路的进一步增能需求十分迫切,而运能瓶颈集中体现为设备能力的制约.着眼于系统性增能,综合考虑和评估了各项设备能力对增能的影响.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增能需求为基础,阐述了 7类影响增能的设备能力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和其与运能之间的制约关系,分析了各项设备能力的评估方法;评估总结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当前的设备能力问题,并分别给出了改进对策,最后从工作实施、技术改进和规划设计方面提出了建议.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市域大客流走廊上,通道资源有限且土地资源紧张,因而快速路和市域线共通道的情况难以避免.目前国内已有的工程案例均为1条快速路与1条城市轨道交通共建,尚无快速路与2条市域线共通道的案例.以温州市域S2线和S3线与温瑞大道快速路工程为背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建设时序合理性和土地集约利用等因素,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一体化布局方案研究.推荐的总体布局方案既能满足快速路本身的交通功能需求,又能协调市域线和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统筹建设.
无锡地铁4号线市民中心站-吴都路站区间的市民中心站地处软黏土层,洞门钻孔取芯时存在喷涌情况,且地下管线复杂,因此采用水平冻结法对盾构进出洞门进行加固.以盾构始发与接收水平冻结施工为例,介绍了冻结设计方案、盾构始发与接收过程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平冻结设计方案合理,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措施可靠,冻结加固区总去回路盐水温度、内外圈回路盐水温度和各测温孔中测温点温度均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采用水平冻结法,盾构在市民中心站成功实现始发与接收.
郑州地铁从两个方面对5G技术的应用进行科研攻关:一是搭建基于5G的车载 日志回传系统,二是建立基于5G的CCTV(视频监控)车地转储系统.从城市轨道交通5G传输业务需求角度开展分析,研究了 5G应用的切入点和必要性.介绍了信号系统接入5G网络的车载 日志回传系统和CCTV车地转储系统的方案设计,进行了相关测试试验,并给出了基于5G网络的部署方案.
化学灌浆工艺影响裂缝修复质量,若修复材料没有包覆钢筋时则存在腐蚀环境下的高锈蚀风险.依据现行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裂缝化学灌浆时常出现复漏现象,表明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难以保障.通过试验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钻孔灌浆工艺的灌浆修复效果,并从耐久性保障角度出发,分别从钻孔间距和钻孔深度进行灌浆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缩短钻孔间距和增加钻孔深度有助于提升灌浆效果,其中钻孔深度为灌浆料极限覆盖深度值的关键因素,并基于耐久性指标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工艺要求.
以兰州地铁1号线穿越鱼儿沟桥工程案例为研究背景,依据桩基托换设计方案填筑室内模型,研究托换前后既有桩和托换桩的桩基竖向位移、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截断3号、4号和5号桩至沉降稳定时,群桩基础的沉降值为0.34 mm,模拟隧道开挖并施作衬砌至沉降稳定时,群桩基础下沉了 0.53 mm,表明桩基托换过程中隧道开挖对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大于截桩;截桩后,1号、2号、5号、6号和7号桩的桩顶轴力分别增加了 35.88%、54.00%、36.00%、43.67%和26.23%;5号和6号桩的桩身轴力
中低速磁浮线路轨道因考虑热胀冷缩等因素,轨道由定长的轨排通过轨排接头进行过渡连接,在线路中会形成诸多轨缝.首先分析了轨缝对于悬浮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轨道的F轨在温升作用下的热变形,基于车辆悬浮稳定性要求提出了车辆对轨缝设计的相关要求,并对国内某磁浮试验线上的轨缝值进行统计与评估,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
采用内置式泵房后,由于轨道型式发生了变化,其实际服役可靠性值得关注.建立了内置式泵房轨道系统的轨道动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内置式泵房轨道系统的轨道动力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整体道床横向弯矩和道床横向位移作为服役性能的控制指标,选取道床弹性模量、扣件垂向刚度、扣件横向刚度和扣件横向阻尼作为随机参数,使用2k析因实验设计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选取整体道床横向弯矩作为目标响应,评价了敏感参数对内置式泵房轨道系统的轨道服役可靠度的影响.